鞏固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
在汽車產(chan) 業(ye) 電動化、智能化和低碳化轉型的重要機遇期,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與(yu) 商業(ye) 模式創新活躍,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明顯,跨界融合逐步深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chan) 業(ye) 領先優(you) 勢。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論壇(2024)在北京召開,與(yu) 會(hui) 嘉賓圍繞這一主題,從(cong) 政策體(ti) 係、競爭(zheng) 格局、市場趨勢、創新路徑和跨越融合等方麵,就如何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實現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進行討論。
產(chan) 業(ye) 邁上新台階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不僅(jin) 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潛力、製造業(ye) 整體(ti) 水平的大幅提升,而且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展現了中國擔當。”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我國培育形成了較為(wei) 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出口量再創新高,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了新突破、邁上了新台階。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9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出口超過120萬(wan) 輛,帶動我國新車出口數量躍居世界第一;全球動力電池排名前十的企業(ye) ,中國企業(ye) 占據6席。
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認為(wei) ,我國為(wei) 全球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探索了一條成功之路,沉澱了較為(wei) 成熟的技術,提供了較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基礎。“我們(men) 形成了大批優(you) 質零部件企業(ye) ,包括280餘(yu) 家電驅企業(ye) 、1000餘(yu) 家電池企業(ye) 和350餘(yu) 家電控企業(ye) 。”
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比亞(ya) 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chuan) 福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研發力度持續增強,新車投放數量也快速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變革持續深入。
“新能源汽車是一條荊棘之路,行業(ye) 走到今天有喜有憂。”王傳(chuan) 福喜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還很大,伴隨新能源汽車出口提速,會(hui) 形成較大增幅;憂的是,市場競爭(zheng) 日趨激烈,行業(ye) 進入淘汰賽階段。縱觀全球汽車強國之路,產(chan) 業(ye) 集中度提升是必然階段,企業(ye) 要盡快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優(you) 勢。
在肯定新能源汽車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未來發展還麵臨(lin) 著困難和挑戰。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表示,從(cong) 國內(nei) 看,車用芯片、基礎軟件等還要加強攻關(guan) ,新能源汽車低溫適應性、安全性、充電便利性等還需要持續提升。從(cong) 國際上看,還需要共同構建暢通穩定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進一步維護公正透明的經貿規則。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任重道遠,但前景光明、空間廣闊。”鄭柵潔期望廣大行業(ye) 企業(ye) 秉持敢為(wei) 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舍的奮鬥精神,大力推動提質、降本、擴量,加強技術創新,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有效應對與(yu) 化解各類顯性和潛在風險挑戰,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you) 勢。
加速駛入智能化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闊步向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產(chan) 業(ye) 成果快速普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主席萬(wan) 鋼表示,未來,鞏固和加強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生態和市場運營的創新引領作用將成為(wei) 關(guan) 鍵。
“新能源汽車的關(guan) 鍵技術是要研發高效、安全的新型車用動力電池體(ti) 係。”萬(wan) 鋼建議,加強全固態動力電池和新體(ti) 係動力電池的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市場推廣,加快形成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資源再生利用循環體(ti) 係。
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加快,汽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在重構。“我們(men) 要加快智能網聯化操作係統研發,打牢智能汽車車控係統根基。”萬(wan) 鋼說。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認為(wei)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代表的是更先進的新質生產(chan) 力。“電動汽車蘊藏著無限多樣的需求場景等待我們(men) 去發掘。”安聰慧說。
這種需求變化,改變了車企發展模式。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車企的競爭(zheng) 力體(ti) 現在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垂直整合能力。王傳(chuan) 福表示,電動化上半場已經駛入快車道,智能化的下半場正在換擋提速,未來智電融合是發展方向。
在華為(wei) 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jue) 方案BU董事長餘(yu) 承東(dong) 看來,汽車走向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底層邏輯,是科技、消費與(yu) 製造屬性的升級。憑借在信息與(yu) 通信技術領域30多年的積累,華為(wei) 能夠幫助汽車產(chan) 業(ye) 構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包括智能駕駛ADS、鴻蒙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控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要搶抓人工智能機遇,全力攻克全自動駕駛技術。加快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車設計、製造、管理、回收全生命周期大範圍應用,實現全行業(ye) 提質、降本、增效。
協同創新待深化
新能源汽車的商業(ye) 模式具有全鏈路、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特點,隻有不斷加強橫向協同,才能為(wei) 用戶提供更好體(ti) 驗。
“希望多行業(ye) 協同發力,跨界創新,一起造好車、建好房,不斷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表示,在車房協同方麵,努力解決(jue) 停車充電難問題。今年將再改造5萬(wan) 個(ge) 老舊小區,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增加停車位、安裝充電樁。在車路協同方麵,有力有序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用更智慧的路支持更聰明的車,以更多應用新場景,合力創造新的投資和消費。
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車、能、路、雲(yun) ”協同支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永偉(wei) 表示,我國擁有智能網聯優(you) 勢,有網絡基礎設施、北鬥通信和路側(ce) 基礎設施。如何把這些智能網聯的核心支撐有效整合起來,需要係統設計和推進,實現多要素協同。這是繼電動化之後,我國能不能打贏智能化下半場的關(guan) 鍵。
“實現多要素協同,要建立一個(ge) 互聯互通的標準體(ti) 係,要有一個(ge) 市場化主體(ti) 支撐,要構建一個(ge) 既有監管、又有服務的綜合性智能網聯平台。”張永偉(wei) 說。
單忠德表示,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將加大推廣力度,不斷深化跨域融合創新。進一步提高產(chan) 品質量安全標準,積極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試點,加快路側(ce) 感知、網聯雲(yun) 控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城市級的示範應用。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cong) 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仍麵臨(lin) 不少問題。“從(cong) 國內(nei) 市場看,有效需求不足,購買(mai) 使用環境存在短板等。從(cong) 外部環境看,地緣政治影響日趨複雜,持續拓展海外市場需付出更多努力。”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說。
“要聚焦全產(chan) 業(ye) 鏈、全過程,壯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盛秋平表示,將深入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更多惠及消費者;全鏈條促進新能源汽車流通交易,建立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平台;培育釋放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潛力,推動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推動新能源汽車對外貿易投資合作健康發展,為(wei) 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多優(you) 質產(chan) 品和服務。(吉亞(ya) 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