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布】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一組數據,展現著上海發展的卓越成就——
2023年,上海GDP總量4.72萬(wan) 億(yi) 元,繼續排在世界城市的前列;金融市場交易總額再創新高,達3300多萬(wan) 億(yi) 元;上海口岸貿易額10.7萬(wan) 億(yi) 元,再創新高,占全球貿易總額3.6%,繼續排在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4915.8萬(wan) 標準箱,連續第14年領跑世界;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最新一輪的科技創新集群排名中,上海排名全球第五……
加快建設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黨(dang) 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持續推進“五個(ge) 中心”建設,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大幅躍升。
3月28日,國新辦舉(ju) 行第三場“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海市委、市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圍繞“聚焦‘五個(ge) 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介紹有關(guan) 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上海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龔正表示,上海科技綜合實力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早、高層次人才數量多,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有基礎、有優(you) 勢。
據介紹,目前,上海已經集聚國家實驗室等一大批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已建、在建和規劃下一步要建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20個(ge) ,引進了李政道研究所、數學與(yu) 交叉學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機構;上海已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ye) 為(wei) 主體(t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支撐的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2023年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占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的比重達43.9%;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方麵,上海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chan) 業(ye) 的人才集聚度已超過80萬(wan) 人,其中集成電路領域人才占全國40%左右。
“汽車、鋼鐵、化工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上海經濟中仍然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其中部分產(chan) 業(ye) 還是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不能忽視和放棄。”對於(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龔正表示,一方麵,上海將促進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尤其要繼續大力發展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另一方麵,上海也將促進所有產(chan) 業(ye) 尤其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
2023年,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chan) 業(ye) 規模已達1.6萬(wan) 億(yi) 元。在著力打造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方麵,龔正表示,上海將持續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guan) 鍵環節,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同時,將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ge) 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先進材料和時尚消費品兩(liang) 個(ge) 五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龔正指出,對於(yu) 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產(chan) 業(ye) ,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未來產(chan) 業(ye) 方向,上海已製定行動計劃、行動方案,並將繼續加大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布局,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努力在若幹細分領域率先確立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
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近年來,上海修訂完善了跨國公司地區的總部政策,製定實施了外資研發中心提升計劃,還出台了穩外資“20條”等一係列政策措施。
有誠意的舉(ju) 措帶來可喜的成績——上海實際使用外資已連續4年超過200億(yi) 美元,2023年突破240億(yi) 美元,創曆史新高。2023年,在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65家和30家,累計分別達956家和561家,上海也成為(wei) 中國內(nei) 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為(wei) 集中的城市。目前,上海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3500億(yi) 美元,共有7萬(wan) 多家外資企業(ye) 在上海得到蓬勃發展。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上海始終是外商最青睞的投資首選地之一,是跨國公司全球產(chan) 業(ye) 鏈布局的首選地之一。”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華源表示,“外資之所以看好上海,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上海持續優(you) 化的營商環境,也是看中了上海不斷擴大的開放優(you) 勢。”
華源表示,上海將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拓展製度型開放,落實國家全麵取消製造業(ye) 領域的外資準入限製措施,進一步實施好國家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擁抱全球企業(ye) 和人才。同時,著力提升投資促進力度,支持外資企業(ye) 更多投向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著力提升服務企業(ye) 的能力,進一步健全外資項目專(zhuan) 班和專(zhuan) 員服務機製,完善重點企業(ye) “服務包”製度,繼續辦好外資企業(ye) 政企圓桌會(hui) ,以更加精準的優(you) 質服務進一步增強外資企業(ye) 獲得感。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麵向世界科技前沿,湧現出體(ti) 細胞克隆猴、單條染色體(ti) 真核細胞等一批首創成果;麵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累計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929項,參與(yu) 研製“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國之重器;麵向經濟主戰場,推動C919國產(chan) 大飛機、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相繼問世……十年來,上海堅持科技創新與(yu) 體(ti) 製機製創新雙輪驅動,實現了科技綜合實力和創新整體(ti) 效能的大幅躍升。
龔正介紹,當前,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正在加快從(cong) “建框架”向“強功能”邁進。上海將著力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wei) 科技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目前,上海集聚了超過80家“國字頭”高端科研平台、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超過2.4萬(wan)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龔正指出,上海要大力支持這些創新主體(ti) 加快發展,建好用好在滬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創新體(ti) 係,培育更多原創力強的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加快打造體(ti) 係化戰略科技力量。
龔正表示,上海瞄準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興(xing) 領域和重大方向,主動布局重大科技項目,正在推進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在促進成果轉化方麵,上海考慮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加強各類政府引導基金統籌聯動,引導更多社會(hui) 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長期。上海將進一步建好用好浦江創新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一批國際化平台,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建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開拓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路徑、新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科技創新良好生態。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9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