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防偽碼變“偽碼”,嚴打假冒偽劣商品是關鍵

發布時間:2024-04-01 10:04: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誌

  掃描商品防偽(wei) 二維碼顯示為(wei) 正品,包裝和使用感受卻有出入。有消費者向媒體(ti) 反映,購買(mai) 商品後遭遇虛假防偽(wei) 碼和“自製”防偽(wei) 查詢網站,聯係官方渠道查詢才讓虛假防偽(wei) 碼現出原形。記者調查發現,防偽(wei) 碼和查詢係統都可以花錢購買(mai) ,甚至能量身定做。

  防偽(wei) 碼,顧名思義(yi) ,是起到防偽(wei) 查驗的功能,它就相當於(yu) 商品的“身份證”。消費者買(mai) 到商品以後,掃一掃商品包裝上的防偽(wei) 碼,可以查詢產(chan) 品信息,來判斷該產(chan) 品是否是正品。

  然而,很多消費者想象不到,防偽(wei) 碼也成了造假的重災區,毫無防偽(wei) 功能。這一現象的曝光,揭開了一條成熟但隱蔽的灰色產(chan) 業(ye) 鏈,也暴露出當前市場監管的漏洞與(yu) 消費者保護機製的不足。

  從(cong) 報道來看,防偽(wei) 碼的造假,幾乎沒有什麽(me) 技術門檻可言,如果批量製作,價(jia) 格低到幾分錢一枚。並且,不僅(jin) 防偽(wei) 碼是假的,掃描防偽(wei) 碼後,跳轉的查詢係統也是山寨的。消費者如果不去商品官網查詢,仔細甄別,就很難發現。

  正品商品當然不需要貼假的防偽(wei) 碼,假防偽(wei) 碼的使用場景可想而知。它成了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的“護身符”,助長了假貨的流通,嚴(yan) 重擾亂(luan) 了市場秩序。

  一些商家之所以鋌而走險,用假的防偽(wei) 碼來替假冒偽(wei) 劣商品“背書(shu) ”,一方麵是因為(wei) ,它的造假成本很低,幾分錢就能起到偽(wei) 裝效果;另一方麵在於(yu) ,防偽(wei) 碼固然能溯源真偽(wei) ,但多數消費者未必會(hui) 去掃碼,更不會(hui) 去官網核驗,這也助長了商家造假的底氣。

  防偽(wei) 碼作為(wei) 一種技術手段,本應是保障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有力武器。當防偽(wei) 碼本身都可以被輕易偽(wei) 造時,其原有的功能便蕩然無存。

  對此,首先應當加強對防偽(wei) 碼市場的監管,提高防偽(wei) 碼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鏟除背後的一條龍產(chan) 業(ye) 鏈。比如報道提到,在電商平台等渠道中,隻需要搜索“防偽(wei) 碼”“防偽(wei) 碼定做”等詞匯,就能夠出現各種提供定製服務的商家。對於(yu) 這些公然兜售“偽(wei) 碼”的商家,應當果斷嚴(yan) 懲,形成有效的震懾力。同時,一些電商平台也應該壓實主體(ti) 責任,對提供“偽(wei) 碼”定製服務的商家及時處罰清退,提高違法違規的成本。

  當然,有需求就有市場。防偽(wei) 碼造假灰色產(chan) 業(ye) 鏈的產(chan) 生,說到底還是因為(wei) 一些銷售假冒偽(wei) 劣商品的商家,有靠假防偽(wei) 碼掩人耳目的需求。所以,鏟除防偽(wei) 碼造假的現象,還得從(cong) 源頭著手,加大對假冒偽(wei) 劣商品的打擊力度。

  每件商品上的防偽(wei) 碼所對應的產(chan) 品編號信息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偽(wei) 碼”偽(wei) 裝得再逼真,掃碼後跳轉的查詢係統偽(wei) 裝得再像官方平台,假的始終就是假的,這也意味著,商品上的那些“偽(wei) 碼”,就是製假售假明晃晃的線索。

  所以,針對防偽(wei) 碼造假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加大排查抽查力度,同時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chuan) 和科普,鼓勵他們(men) 積極主動查驗,並暢通舉(ju) 報機製。另一方麵,一旦順著“偽(wei) 碼”溯源到假貨,要嚴(yan) 格按照假一賠十的規定來執行處罰,倒逼商家守法經營。

  唯有如此,才能讓防偽(wei) 碼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消費者在購買(mai) 商品時更加放心、安心。(熊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