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更多人了解北京、了解中軸線文化

發布時間:2024-04-12 09:46:00來源: 《中國藝術報》

  譚盾攜手北京交響樂(le) 團奏響“中軸龍脈的鍾聲”——

  讓更多人了解北京、了解中軸線文化

  古老的鍾聲響起,肅穆地回蕩在北京中軸線上……4月6日晚,在著名指揮家、作曲家譚盾執棒下,北京交響樂(le) 團攜多位藝術家推出的《中軸龍脈的鍾聲》音樂(le) 會(hui) 在中山公園音樂(le) 堂上演。北京中軸線上的“中軸之聲”,吸引了海內(nei) 外百餘(yu) 位嘉賓和首都觀眾(zhong) 觀看演出。

  北京中軸線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智慧的凝結,更是中國都城理想秩序的傑作,訴說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曆史底蘊。“一線一城,中軸龍脈”的概念是建築的、曆史的,也可以用音樂(le) 來呈現。譚盾把他對北京中軸線的多年思考與(yu) 感悟轉化成音符,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一線一城,中軸龍脈”的人文價(jia) 值和審美精神。

  音樂(le) 會(hui) 首先亮相的是譚盾為(wei) 北京中軸線最新創作的作品《北京中軸龍脈之鍾》。譚盾攜中央民族樂(le) 團團長、琵琶演奏家趙聰登台,帶來這部作品的首演。大鍾敲響,肅穆深遠,銅管奏響深邃的樂(le) 章,琵琶聲應聲而起,婉約動人,與(yu) 北交銅管四重奏形成對話。該作品融合銅管樂(le) 器和中國傳(chuan) 統民族樂(le) 器琵琶的特色,動靜相宜,展現了北京中軸線的魅力和東(dong) 方古國的智慧。

  “譚盾這部作品在我心裏就是兩(liang) 個(ge) 字:中正,顯示出了大音希聲的境界。”趙聰表示,北京交響樂(le) 團演奏家的鬆弛感很符合她對北京的印象,這次合作讓她碰撞出新的火花,而譚盾讓銅管樂(le) 器與(yu) 琵琶融合的奇思妙想,更是讓她十分驚喜,“琵琶演奏的最高境界是‘金石之聲’,它的音色跟鍾聲和銅管是非常匹配的”。

  譚盾與(yu) 北京這座城市的緣分,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末他考上中央音樂(le) 學院讀書(shu) 後。說起創作《北京中軸龍脈之鍾》的緣起,他感慨萬(wan) 分:“30年前,我為(wei) 電影《火燒圓明園》作曲時曾去故宮采風,聽了很多和故宮有關(guan) 的聲音。故宮作為(wei) 皇家的宮殿,氣質深厚而磅礴,同時又包含慈悲與(yu) 深遠,我想一定要有銅管的聲音。”譚盾介紹,當年他騎著自行車去故宮,穿行在胡同裏,幽深的感覺和市井的氣息讓他想到了琵琶這件樂(le) 器。所以,這次他把銅管與(yu) 琵琶結合起來,再加入故宮的金鍾,形成中軸線的輝煌樂(le) 章。

  《北京中軸龍脈之鍾》之後,京劇與(yu) 鋼琴的雙協奏曲《霸王別姬》上演,京劇青衣名家肖迪與(yu) 荷蘭(lan) 鋼琴家拉爾夫·林納德·範·達特聯袂登台,讓中國國粹與(yu) 西方樂(le) 器之王深度對話,體(ti) 現了北京文化和戲曲文化在音樂(le) 中的創新融合。譚盾介紹,這首作品也表達了他對梅蘭(lan) 芳誕辰130周年、梅葆玖誕辰90周年的深深致敬。

  下半場中,青年小提琴家湯蘇珊登台演繹小提琴與(yu) 樂(le) 隊狂想曲《京韻》。譚盾用一個(ge) 無調性主題,與(yu) 京劇中家喻戶曉的“西皮搖板”對應,演繹出一首當代狂想曲。值得一提的是,湯蘇珊是指揮家湯沐海的女兒(er) ,作為(wei) “○○後”,她的演繹為(wei) 《京韻》注入了搖滾的氣息。“我非常感謝譚盾老師給予我這樣一個(ge) 機會(hui) ,我們(men) 做了很多新的探索和實踐,為(wei) 我打開了一個(ge) 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湯蘇珊說,在排練中,有時譚盾突然看向她,她就心領神會(hui) ,開始即興(xing) 演唱,或即興(xing) 地舞蹈、跳躍,讓《京韻》有了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樣貌。

  音樂(le) 會(hui) 最後上演的作品是交響詩《馬可·波羅到北京》。在譚盾的執棒下,北京交響樂(le) 團一氣嗬成,讓音樂(le) 從(cong) 遙遠的西方威尼斯來到北京的紫禁城,展現出作品的宏大氣象,“一線一城,中軸龍脈”的主題,將音樂(le) 會(hui) 推向高潮。

  據了解,在本場音樂(le) 會(hui) 上演當天,北京交響樂(le) 團銅管四重奏與(yu) 趙聰還在北京中軸線上的永定門、先農(nong) 壇、景山、鼓樓上進行了快閃錄製,演繹了《北京中軸龍脈之鍾》的時辰篇,將時間與(yu) 空間進行演繹形態的融合。同期,主辦方還在中山公園音樂(le) 堂舉(ju) 辦了相關(guan) 分享會(hui) 。

  “我們(men) 在一天不同的時辰,在中軸線上的不同地點演出,這種觀念行為(wei) 串起了一天的時光,也把建築和音樂(le) 緊密相連。”譚盾說,與(yu) 北京交響樂(le) 團的合作讓他十分開心,“我和北京交響樂(le) 團可以說是一起成長的,這次為(wei) 傳(chuan) 播和弘揚北京文化再次合作,我們(men) 都非常投入,更覺得非常溫暖。”他表示,希望把這台音樂(le) 會(hui) 獻給這座傳(chuan) 統又美麗(li) 的城市,也獻給生活在這裏的人。

  北京交響樂(le) 團團長李長軍(jun) 表示,北京交響樂(le) 團作為(wei) 北京市屬院團,宣傳(chuan) 和弘揚北京的文化是義(yi) 不容辭的責任。北京交響樂(le) 團正在籌劃將這台音樂(le) 會(hui) 帶到國外,把北京中軸線的音樂(le) 演繹給外國觀眾(zhong) ,希望更多人了解北京、了解中軸線和中軸線文化。(文浩)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