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孩子需要怎樣的生命教育?小動物或可助一臂之力

發布時間:2022-03-11 08:38: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1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提交了《關(guan) 於(yu) 將關(guan) 愛動物主題的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的建議》,他指出,目前在我國的教育體(ti) 係中,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相對偏少,中小學教育缺乏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內(nei) 容,有些學生的生命意識較為(wei) 薄弱,缺乏同情心。

  近年來,也時有發生未成年人參與(yu) 虐待動物的事件,這種對生命漠視的態度,非常令人痛心。

  什麽(me) 是生命教育?關(guan) 愛動物和生命教育之間是怎樣的關(guan) 係?“生命教育”要如何進行?為(wei) 什麽(me) 中小學生教材會(hui) 是最佳著力點?

  

  什麽(me) 是生命教育?它和關(guan) 愛動物之間是怎樣的關(guan) 係?

  一切教育的根本和最終追求就是生命教育。這其實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cong) 出生到死亡過程中的各個(ge) 方麵,關(guan) 乎人的生存與(yu) 生活、成長與(yu) 發展、本性與(yu) 價(jia) 值。

  趙皖平表示,從(cong) 人的精神價(jia) 值層麵出發,隻有在達成生命是來之不易的共識的基礎上,人與(yu) 人才能和諧共處,才能實現建立文明社會(hui) 的最終目標。進行生命教育就是要讓我們(men) 的孩子懂得愛家人、愛別人、愛社會(hui) 。

  感知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遞進式目標,實則是與(yu) 對孩子的同理心、責任心、愛心的階梯式培養(yang) 相輔相成的。然而,近年來網絡上傳(chuan) 播甚至營銷著各種虐貓虐狗的視頻、圖片,無論是施虐者、觀看者,還是模仿者,參與(yu) 其中的人員呈現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趙皖平表示,動物的介入可以起到一個(ge) 啟蒙的角色,孩子們(men) 通過和動物的接觸可以直觀地看見生命的成長,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多向關(guan) 愛,從(cong) 而體(ti) 會(hui) 到生命的價(jia) 值,懂得愛與(yu) 尊重,以及情感的正確交流方法。

  “生命教育”要如何進行?

  第一,在家庭中,父母應該從(cong) 小和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互動,通過有益的引導和有效幹預來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學會(hui) 尊重生命。

  第二,在學校中,通過建設專(zhuan) 業(ye) 基地,增加綜合實踐課程,比如可以與(yu) 流浪動物收容單位、寵物店等機構達成合作,豐(feng) 富教育教學的方法,同時鼓勵學校研修開發生命教育主題的校本教材。

  第三,在社會(hui) 中,一方麵,推動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製定與(yu) 落實,為(wei) 整體(ti) 價(jia) 值觀的形成做好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麵,可以借助新媒體(ti) 宣傳(chuan) ,讓孩子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xi) 。

  不止於(yu) “納入教材”

  我國的生命教育是弱項。“實事求是地說,很多中小學都有思政課,但是基本上我們(men) 的生命教育是個(ge) 空白。”趙皖平坦言,“這也是我向全國人大提議的初衷。”

  對此,將愛護動物和尊重生命相結合的教育納入中小學學校的教材之中是一個(ge) 切實有效的辦法,但也要避免止步於(yu) 納入教材,甚至令生命教育課程成為(wei) 考試的一部分,增加了學生的學業(ye) 負擔。趙皖平希望,生命教育不僅(jin) 僅(jin) 是災害逃生知識的傳(chuan) 授,而是培養(yang) 感知、尊重、敬畏生命的能力,能夠像思政課一樣,作為(wei) 一個(ge) 培養(yang) 人的價(jia) 值觀、情操和大愛之心的途徑。“我覺得能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趙皖平說:“我不求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馬上認可,一年不行,那就兩(liang) 年。隻要我做人大代表,隻要我做政協委員,哪怕我不在這個(ge) 崗位的時候,我也會(hui) 繼續執著地提這個(ge) 事,因為(wei) 我覺得這是對社會(hui) 文明有益的事情。”

  監製:梁悅

  記者:富賾 劉飛

  編輯:潘雨薇 楊冉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