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將研究建立名城保護統一信息平台

發布時間:2022-04-13 08:41:00來源: 新京報

  2021年9月16日,萬(wan) 壽寺二期修繕工地,工人正在對牆體(ti) 進行修繕。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4月12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召開。這也標誌著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啟動了對新的《條例》的執法檢查工作。

  北京於(yu) 1982年被確定為(wei) 曆史文化名城。新的《條例》由市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通過,自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為(wei) 依法深入推進名城保護相關(guan) 工作,鞏固和發展40年名城保護工作成果,市人大常委會(hui) 對《條例》的貫徹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據悉,此次執法檢查的重點內(nei) 容涵蓋配套政策製定和法規宣傳(chuan) 貫徹情況,老城、三山五園地區和三條文化帶等重點地區整體(ti) 保護利用情況,曆史建築和曆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情況等方麵。

  將檢查曆史建築的維護、修繕等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hui) 執法檢查的工作安排,此次檢查的重點涉及配套政策製定和法規宣傳(chuan) 貫徹情況,老城、三山五園地區和三條文化帶等重點地區整體(ti) 保護利用情況,文物、革命史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情況,曆史建築和曆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情況,曆史文化名鎮、名村、傳(chuan) 統村落、曆史河湖水係和古樹名木保護利用情況等方麵內(nei) 容。

  如對配套政策製定和法規宣傳(chuan) 貫徹情況的檢查涉及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建立情況;預先保護製度落實情況;統一信息平台建立情況等方麵內(nei) 容。

  同時,老城、三山五園地區和三條文化帶等重點地區整體(ti) 保護利用情況也是這次執法檢查的重點檢查內(nei) 容。執法檢查組將對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老城、三山五園地區、曆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和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製落實情況等方麵內(nei) 容進行檢查。

  對文物、革命史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情況的檢查涉及文物騰退、修繕、活化利用及周邊環境整治情況;革命史跡開展紀念活動,宣傳(chuan) 展陳史料和英烈史跡,弘揚愛國主義(yi) 和革命傳(chuan) 統精神情況;皇家園林、王府、會(hui) 館、古橋、古碼頭等保護利用情況;老字號、老物件、老手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空間提供和布局情況等。

  按照條例的規定,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中“曆史建築”包括優(you) 秀近現代建築、工業(ye) 遺產(chan) 、掛牌保護院落、名人舊(故)居等。此次執法檢查,要對曆史建築和曆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情況進行重點檢查。檢查內(nei) 容就涉及這些曆史建築的維護、修繕和文化服務功能應用情況,以及曆史文化街區曆史格局、街巷肌理、傳(chuan) 統風貌保護和相關(guan) 範圍內(nei) 新建、擴建、改建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此外,檢查組還將對曆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及傳(chuan) 統村落掛牌保護情況;曆史河湖水係周邊生態緩衝(chong) 帶保護、公共空間建設與(yu) 濱水建築管控、親(qin) 水岸線建設等情況進行檢查。

  研究梳理“12345”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此次執法檢查組的成員包括部分市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教科文衛委、城建環保委和農(nong) 村委委員,專(zhuan) 業(ye) 代表小組成員,參與(yu) 《條例》立法工作和選擇參加此監督項目的市人大代表。

  執法檢查工作將書(shu) 麵檢查、專(zhuan) 題檢查、專(zhuan) 題培訓相結合,運用“執法檢查報告+問題清單+督促整改”機製,同時研究梳理“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此次執法檢查將設五個(ge) 專(zhuan) 題檢查小組,分別為(wei) 老城(中軸線)保護專(zhuan) 題檢查小組、三山五園和三條文化帶保護專(zhuan) 題檢查小組、文物和非遺保護專(zhuan) 題小組、曆史建築和文化街區保護專(zhuan) 題小組,以及名鎮名村和傳(chuan) 統村落及曆史河湖水係和古樹名木保護專(zhuan) 題小組。

  執法檢查組還將開展“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情況”專(zhuan) 題培訓,通過現場和視頻方式,組織執法檢查組成員、專(zhuan) 委會(hui) 委員、專(zhuan) 業(ye) 代表小組成員、市人大機關(guan) 幹部和各區人大常委會(hui) 相關(guan) 同誌深入學習(xi) 《條例》,了解名城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按照執法檢查工作的安排,自今年5月開始,各小組啟動實地檢查調研,各檢查小組研究製定專(zhuan) 題檢查方案。組織開展專(zhuan) 題檢查,組織進行書(shu) 麵檢查工作。7月底,各專(zhuan) 題檢查小組報送執法檢查情況和問題清單。

  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hui) 會(hui) 議聽取和審議市人大常委會(hui) 執法檢查組關(guan) 於(yu) 檢查《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同時,根據市人大常委會(hui) 的審議意見形成審議意見書(shu) ,經常委會(hui) 主任會(hui) 議討論同意後,由市人大常委會(hui) 辦公廳交市政府研究辦理。

  4月12日,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文物局、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等三部門在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現場匯報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情況。

  看點 1

  推動先農(nong) 壇、賢良祠等騰退取得實質進展

  《條例》實施一年來,市規自委落實總規和核心區控規要求,加強老城整體(ti) 保護。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wei) 抓手,做好重點文物騰退保護利用工作。推動先農(nong) 壇、賢良祠等騰退、國立蒙藏學校舊址修繕利用取得實質性進展,清陸軍(jun) 部舊址和皇史宬實現有條件預約開放。

  根據《條例》,名城委辦依法審查了市規自委會(hui) 同東(dong) 城區、西城區報送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傳(chuan) 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胡同類 第一批)》,報市政府批準後公布。今後將按此模式做好世界遺產(chan) 和文物之外的其他保護名錄更新和維護工作。

  據悉,北京市將研究建立名城保護統一信息平台。通過收集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的曆史、權屬、測繪數據、利用情況等信息,後續本市將形成具備“數據統計、運行管理、研究分析、多維展示”功能的名城保護統一信息平台。

  此外,市規自委還研究製訂了《北京市曆史建築保護利用管理辦法》,明確曆史建築日常養(yang) 護、維護和修繕等行為(wei) 的管理標準;指導各區開展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新編與(yu) 修訂工作,啟動曆史文化街區掛牌工作。

  市規自委會(hui) 同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已組織開展了25個(ge)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市級聯審,並核發了19個(ge)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審查意見,其餘(yu) 傳(chuan) 統村落已編製完成保護規劃,待修改完善後組織開展市級聯審會(hui) 。

  看點 2

  大運河博物館完成主體(ti) 結構封頂

  在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方麵,建立部市合作聯席會(hui) 議機製,組建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組織文本編製團隊,開展研究並完成申遺文本及保護管理規劃編製。推進實施各項重點攻堅任務方案。

  同時,北京還完成正陽橋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揭露出正陽橋東(dong) 南側(ce) 一具鎮水獸(shou) 。完成北京北海醫院和東(dong) 天意市場降層項目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勘探麵積0.3萬(wan) 平方米。完成太廟內(nei) 非文物建築拆除區域環境整治工程的考古勘探工作,勘探麵積0.2萬(wan) 平方米。發掘金中都外城五處地點,發現唐、遼、金、元、明、清代重要遺存。

  北京市文物局還會(hui) 同海澱區編製《北京海澱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並向社會(hui) 公布,將9大類創建任務進一步細化為(wei) 44項重點任務,目前正在逐步有序推進。

  在三條文化帶建設方麵,“一館一園一站一中心多點位”的大運河文物保護工作格局日臻完善。大運河博物館(首博東(dong) 館)完成主體(ti) 結構封頂,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二期)完成全部考古勘探,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正在穩步推進土護降施工,北京藝術博物館(坐落於(yu) 萬(wan) 壽寺內(nei) )修繕工程接近尾聲。

  平穀白各莊漢代墓葬群共發掘墓葬130座,出土文物600餘(yu) 件(套);密雲(yun) 區十裏堡鎮王各莊完成發掘麵積0.33萬(wan) 平方米,發現各個(ge) 時期墓葬60座。

  看點 3

  44個(ge) 傳(chuan) 統村落已完成區級編製工作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4個(ge) 傳(chuan) 統村落,分布在10個(ge) 區,28個(ge) 鄉(xiang) 鎮,涉及1.34萬(wan) 農(nong) 戶。北京市強化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頂層設計,健全完善市級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機製。推動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製工作。截至2021年底,44個(ge) 傳(chuan) 統村落全部完成區級編製工作。

  同時市規自委、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共同組織開展了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市級聯審,目前核發了19個(ge)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審查意見,其餘(yu) 村莊正在抓緊履行相關(guan) 程序。

  此外,充分利用首都專(zhuan) 家技術資源。組建技術專(zhuan) 家支撐團隊40餘(yu) 人,專(zhuan) 業(ye) 涵蓋規劃、建築、文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各領域,為(wei)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提供決(jue) 策指導和技術谘詢。

  北京完成22個(ge) 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掛牌保護,並將該22個(ge) 村莊簡介信息全部錄入中國傳(chuan) 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參考國家要求,初步完成市級傳(chuan) 統村落標識設計,適時推動市級傳(chuan) 統村落掛牌。

  今年4月初,財政部、住建部正式公布門頭溝區入選2022年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區名單,中央財政將予以定額獎補。目前,門頭溝區正在細化實施方案,力爭(zheng) 創新形成連8點串線成片的傳(chuan) 統村落組團發展模式,創新形成傳(chuan) 統農(nong) 宅有機更新路徑。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