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報中的“大雨”為何變“小雨”?
27日,很多市民一起床首先關(guan) 心的就是雨勢。根據市氣象台的通報,全市出現小雨天氣。預報中聲勢浩大的“大雨”最終隻是“小雨”量級,這是怎麽(me) 回事?
等了一天的降雨,6月26日傍晚從(cong) 山區和南部局地率先開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在入夜後才到來。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雷蕾介紹,此次降水從(cong) 南向北逐漸影響全市,截至昨天11時,全市出現小雨天氣,西部、南部中雨,局地大雨並伴有雷電。
預報中的大雨、局地暴雨為(wei) 何最後隻下了一場小雨?
雷蕾表示,此次降水過程比預報的偏小,回顧原因,主要是造成降雨的低渦係統在剛開始發現的時候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最早的數值預報都對它的路徑把握偏北,所以會(hui) 對北京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但最終它的移動路徑偏南、偏東(dong) ,較強降雨落在了河北中南部和山東(dong) 一帶。”
雷蕾告訴記者,低渦係統就像海上的台風一樣,移動路徑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這種大尺度的低渦係統,隻要路徑偏差幾十公裏,雨帶就會(hui) 偏離很多,對北京來說雨量就會(hui) 明顯減少,更極端的情況降雨會(hui) 變得非常弱。而如果此次係統移動的路徑稍微往北一點兒(er) ,北京的雨量就會(hui) 大很多。
一般來說,北京出現這種天氣係統影響在七八月比較常見,進入主汛期後,副熱帶高壓明顯北抬,加上外圍有明顯的天氣係統配合,就會(hui) 出現大尺度範圍的降雨。但在6月下旬,明顯受西南北上的低渦影響的天氣在北京並不常見,曆史同期基本上沒有相似的天氣係統可參考。此次在跟中央氣象台、華北區域進行多輪會(hui) 商和跟蹤後,加上此前數值預報結論對係統的路徑把握偏北,判斷低渦係統會(hui) 對北京造成明顯降雨。
雷蕾解釋,夏季的降雨,一旦有對流參與(yu) 進來,局地的強降水就更難把握。本身低渦係統這種大尺度係統的預報,雨帶的範圍不會(hui) 有太大的偏差,就像此次降雨會(hui) 出現在山東(dong) 、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但是具體(ti) 哪個(ge) 地區雨下得大,強降水的落區在哪兒(er) ,這就跟係統移動的路徑和位置有很大關(guan) 係,而這點就是預報中非常難判斷的,因為(wei) 係統隨時在變化,再加上本地的對流情況,預報就變得難上加難。
6月26日,山東(dong) 一帶出現了成片的大暴雨,山東(dong) 單站24小時降雨量達到372毫米,河北中南部單站的小時降雨也達到了110毫米。雷蕾說,北京6月26日溫度不是太高,雲(yun) 量較多,能量也比較弱,所以本地的對流天氣沒有發展起來,也導致降水不太明顯。
從(cong) 目前的預報來看,今起三天,北京高空還是在冷渦係統影響下,不同時段雲(yun) 量比較多,會(hui) 出現短時雷陣雨或者陣雨天氣。本周天氣都以多雲(yun) 為(wei) 主,最高氣溫29℃左右,但濕度比較大,體(ti) 感較為(wei) 悶熱,需注意防暑降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