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事業,就是總書記說的那個‘1’”
美好的情景總是令人終生難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懷家國、心係百姓,從(cong) 頂層設計到基層考察,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察民情、問冷暖,留下許多生動畫麵。為(wei) 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人民網推出“幸福說給總書(shu) 記聽”係列報道,那些與(yu) 總書(shu) 記有過幸福交談的普通幹部群眾(zhong) ,回想難忘情景,結合生活的巨大變遷,都有一個(ge) 共同的願望——把掏心窩的話兒(er) 說給總書(shu) 記聽,所有質樸的話語都譜成一曲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交響樂(le) 章。
“買(mai) 藥一共是214元,報了80%,相當於(yu) 自己隻花了40多塊錢。”家住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的胡紹賢老人是一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患者,來到沙縣總醫院買(mai) 藥的他算了筆賬。“三明這幾年一直在搞醫療改革,能報銷的病種越來越多,我們(men) 老百姓看病確實更便宜了。”
三明醫改,全國聞名。解決(jue) 看病難、看病貴,是三明醫改的出發點。
“一路走來,三明醫改很不容易。”作為(wei) 親(qin) 曆者,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總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萬(wan) 小英有著很深的感觸。
2014年年底,萬(wan) 小英剛來到沙縣醫院工作,就趕上了正如火如荼的醫改。回頭看這些年,從(cong) 最初的治混亂(luan) 、堵浪費,到建章程、立製度,治未病、大健康……三明醫改一步步蹚入深水區,先後製定實施300餘(yu) 項醫改政策,逐步在全國樹立起醫改的“標杆”。
2021年3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三明市沙縣總醫院考察調研,在沙縣總醫院的一樓大廳,萬(wan) 小英向總書(shu) 記介紹了三明醫改的情況。
總書(shu) 記親(qin) 切地說:“我是來學習(xi) 的。”這句話讓萬(wan) 小英頓時放鬆了下來,“在介紹醫改的展板前,我從(cong) 三明醫改‘為(wei) 什麽(me) 改’到‘怎麽(me) 改’,核心的‘三醫聯動’具體(ti) 怎麽(me) ‘聯’,再到改革後‘醫生受激勵、醫院得發展、百姓得實惠’,一一向總書(shu) 記做了詳細匯報。”
在“百姓得實惠”的展板上有一行數據,上麵寫(xie) 著“2019年三明市住院人均自付醫療費用1734元,僅(jin) 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46%”。在這塊展板前,“總書(shu) 記看得可仔細了。”萬(wan) 小英記憶猶新。
在考察現場,總書(shu) 記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個(ge) 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健康,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後麵的0,1沒有了什麽(me) 都沒有了。我們(men) 在過去成績的基礎上,還是繼續把衛生健康事業(ye) 朝前發展。”
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在三明轉化為(wei) 加快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持續推進解決(jue)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行動。
整合縣域內(nei) 縣、鄉(xiang) 、村三級醫療機構,組建總醫院,將縣域內(nei) 醫保基金打包給縣總醫院,實行“超支自負、結餘(yu) 留用”;啟動實施全民健康管護體(ti) 係完善等“六大工程”……三明醫改不斷深化,已邁入“以健康為(wei) 中心”的3.0版,從(cong) 基本解決(jue) 看病難、看病貴邁入進一步解決(jue) 看好病、治未病。
要讓基層群眾(zhong) “看好病”,優(you) 質的醫療資源不可或缺。去年4月,沙縣總醫院成立了基層健康管理聯合服務部,各分院相應成立村醫聯合服務站,集中聯合、統籌協調為(wei) 轄區暫住、流動的群眾(zhong) 提供更為(wei) 便利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孕產(chan) 婦和新生兒(er) 隨訪管理、居民健康檔案建檔更新、核酸采樣和疫苗接種等各種服務。
“不管是醫療服務還是公共衛生服務,通過聯合服務部加強對各分院統籌協調,既提高了效率,又方便了群眾(zhong) 。”沙縣區總醫院副院長謝小紅坦言,最重要的是讓群眾(zhong) 覺得不管去哪裏,都能享受便捷、同質化的醫療服務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惠及百姓,改革“改”出獲得感,三明醫改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沙縣當了26年村醫,盧仁昌直言現在做村醫跟過去的“赤腳醫生”大不一樣。“過去村民們(men) 一般來看個(ge) 頭疼腦熱的,現在我們(men) 時常麵對著很多慢性病患者,而且鄉(xiang) 村醫生還要參與(yu) 到基層的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中。”盧仁昌透露,在三明醫改政策推行後,自己的薪酬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有保障,從(cong) 前的“赤腳醫生”成了一份更體(ti) 麵的工作。
石誌端在三明市醫保中心駐沙縣區總醫院醫保服務站工作了10年,醫改給患者帶來的步步減負他都看在眼裏,“可報銷的病種越來越多,報銷的比例越來越高,藥品價(jia) 格越來越低,報銷起付線也越來越低。”今年3月1日開始,三明職工醫保普通門診報銷政策有明顯提高,調整了普通門診的起付線,由原來的1000元降低到700元;年度封頂由原來的3000元提高到1.7萬(wan) 元,相當於(yu) 原來的5倍多。
大山環抱的三明市,美的不隻是綠水青山,更有百姓的張張笑臉。
總書(shu) 記強調,人民健康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三明醫改體(ti) 現了人民至上、敢為(wei) 人先,其經驗值得各地因地製宜借鑒。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均衡布局優(you) 質醫療資源,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為(wei) 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醫改這道公認的世界性難題,三明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我們(men) 的事業(ye) ,就是總書(shu) 記說的那個(ge) ‘1’,這是我們(men) 光榮的使命!”萬(wan) 小英表示。(黃子娟 彭曉玲 楊曉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