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附屬建築啟動搶險加固
曆經歲月侵蝕,八達嶺長城部分關(guan) 城及其附屬城牆出現了坍塌、鼓閃、開裂現象。記者5日從(cong) 延慶區文物所獲悉,本月底前,八達嶺長城附屬建築岔道城、水關(guan) 邊牆坍塌開裂處將啟動搶險加固,排除安全隱患。
岔道古城局部牆體(ti) 坍塌
沿八達嶺長城景區向西北約2公裏,一座風貌古樸的古城吸引著人們(men) 的目光,石條、城磚、石灰、夯土混築,工藝豪放、粗獷。這就是始建於(yu) 明代的岔道城,整個(ge) 城廓外形像一條“船”,依山勢而建,東(dong) 西長449米,南北寬185米,占地麵積約8.3萬(wan) 平方米,被稱為(wei) 八達嶺長城的前哨陣地。
“曆史上,岔道城是八達嶺的軍(jun) 事防禦設施,也承擔驛站的功能。”延慶區文物所副所長於(yu) 海寬說。由於(yu) 曆史原因,城內(nei) 現有百姓居住並經營了農(nong) 家院,岔道城內(nei) 也作為(wei) 開放區域供人們(men) 活動遊玩。
從(cong) 西城門附近登上高處,清晰可見北側(ce) 毛石牆體(ti) 向城內(nei) 坍塌,大量滾落的石塊、渣土散落在農(nong) 家院房屋旁。“去年有一天雨後我發現,石塊把院子的鋼結構陽光房砸壞了,也把空調外掛機砸毀了,幸好沒傷(shang) 著人。”農(nong) 家院主人回憶。在此前的現場近距離勘察中,於(yu) 海寬和同事們(men) 發現,牆體(ti) 坍塌長19.4米,寬7.5米,已坍塌毛石牆體(ti) 兩(liang) 側(ce)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鼓閃、開裂,隨時都有再次坍塌的危險。
最大程度用原構件補齊拆砌
殘損的不光是岔道城,在水關(guan) 長城東(dong) 邊第二座敵樓和第三座敵樓間,長城邊牆牆體(ti) 向外側(ce) 坍塌,長度達11.5米。已坍塌牆體(ti) 兩(liang) 側(ce) 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鼓閃、開裂,對遊覽安全產(chan) 生威脅,影響了水關(guan) 長城景區正常開放。
“岔道城、水關(guan) 長城都是八達嶺長城的附屬建築。去年汛期和冬季強降雪以後,我們(men) 在延慶長城開放區域共發現了這兩(liang) 處坍塌開裂部分,通過前期勘察、研究方案、立項等,計劃於(yu) 本月底對其進行搶險加固。”於(yu) 海寬說。
搶險加固首先要搶險。在徹底清理了已坍塌落石後,將對坍塌部位進行補齊和加固,並拆砌已坍塌牆體(ti) 兩(liang) 側(ce) 鼓閃、開裂的部分。過程中,將嚴(yan) 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可識別性、可逆性”等原則,能不動的堅決(jue) 不動,能修補的不拆換,能局部拆砌的不大麵積拆砌,盡可能多的保留和利用原有的毛石、構件。地麵、牆麵的勾縫也將按現存灰縫形式、色調、寬度進行,真實全麵地保存並延續曆史信息和文物價(jia) 值。
清理雜樹雜草加固城牆
除了搶險,加固也是重要一步。這兩(liang) 處長城牆體(ti) 和頂部地麵上,還任意生長著榆樹、酸棗等雜樹雜草,這些樹也給長城帶來了安全隱患。
“植物的根係向四周生長,撐開了牆體(ti) ,汛期雨水順著裂縫淌進去,拐著彎走,哪兒(er) 有縫往哪兒(er) 鑽。一到冬天凍成了冰,體(ti) 積增大,向長城的縫壁施加壓力,造成安全隱患——這叫‘冰隙作用’。有的植物長在城牆根兒(er) 底下,還會(hui) 致使牆體(ti) 周邊排水不暢。”於(yu) 海寬解釋,根據前期勘察,目前絕大多數雜草雜樹根係尚淺,沒有形成“冰隙作用”。這次搶險加固將把這些雜樹雜草徹底清理幹淨,並添配地麵城磚,保障長城牆體(ti) 排水通暢。
施工過程的每一個(ge) 階段,都將做好詳細記錄,包括文字、圖紙、照片等,保存完整的工程技術檔案資料。同時,有關(guan) 部門還將在醒目位置設置必要的警示和防護設施,避免遊客和附近村民攀爬,確保文物和人員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新利平台微博
新利平台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