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中老鐵路上的傣族列車員
央廣網西雙版納8月3日消息(記者王晶)“SaBaiDee!(老撾語:您好!)傣族姓氏有岩、刀、玉、依。單字波,在傣語裏寓意是蓮花,蓮花是傣族和佛教中純潔的象征……”翻山越嶺,在一身橄欖綠塗裝的複興(xing) 號動車上,列車員依波逢,和她的名字一樣,頗受關(guan) 注。
北起雲(yun) 南昆明,南至老撾首都萬(wan) 象,在這趟中老鐵路列車上,到處都能感受到異域風情,除了播報語種選用中文、老撾語、英語三種語言,依波逢和同事們(men) 頭上插著的頭飾都是盛開的占芭花,製服上的刺繡牡丹,也是采用“占芭花”的顏色。依波逢很喜歡占芭花,占芭花是老撾的叫法,學名雞蛋花,是老撾的國花,在我國雲(yun) 南等地也較為(wei) 繁盛。
途經玉溪、普洱、西雙版納等地,過磨憨鐵路口岸和磨丁口岸,經過朗南塔、烏(wu) 多姆賽、琅勃拉邦,全長1035公裏的中老鐵路是第一條采用中國標準、中老合作建設運營,並與(yu) 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通車後,昆明到萬(wan) 象10小時可通達。
更具有長遠經濟意義(yi) 的是,它結束了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州不通鐵路的曆史,滇西南、滇南地區將全麵融入雲(yun) 南“三小時經濟圈”。
穿過叢(cong) 林,縱貫山川,於(yu) 去年12月開通的中老鐵路經過依波逢的家鄉(xiang) 西雙版納,也串起了這個(ge) 傣族女孩的人生。“上大學前,隻在電視上見過火車,就在‘入路’前,我對鐵路認知幾乎為(wei) 零。”這的確是依波逢內(nei) 心最真實的記憶。
鐵路一通,昆明到萬(wan) 象,從(cong) 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依波逢一家對世界的感知度也逐漸加深。她說,這是作為(wei) 傣家人最為(wei) 真切的感受,尤其是77歲的爺爺。“神奇”一詞,是老人家在鐵路開通後第一時間和孫女分享的心情。祖祖輩輩生活在傣族自治州的村寨內(nei) ,在爺爺的記憶裏,20世紀80年代初第一次去省城昆明,一路上趕馬車、乘汽車,整整用了一個(ge) 星期時間。而如今,從(cong) 猛臘坐動車去昆明,隻需要4個(ge) 多小時。
和爺爺這一輩的視角不同,走出村寨,乘坐8小時汽車去昆明讀書(shu) 的那幾年,依波逢感受更為(wei) 不同。第一次乘坐火車,是依波逢大二時去大理,“200多公裏,火車一過隧道,窗戶就黑了”。此後,她怎麽(me) 也沒想到,今後的人生會(hui) 和火車一直聯結在一起。
猛臘縣鄰近老撾,與(yu) 老撾交流密切。上大學時,依波逢讀的是老撾語專(zhuan) 業(ye) ,還曾到老撾國立大學留學。留學期間,她參加了老撾當地人的婚禮、清晨時的布施、萬(wan) 人的塔鑾節,觀看了老撾語版本的中國電影,也感受到了當地人的善意。
“去超市買(mai) 東(dong) 西,結賬時將兌(dui) 換後的老撾幣,全部攤開散落在櫃台前,店家絕不會(hui) 多拿。”也正因為(wei) 對老撾的風土人情有著深入了解,2020年畢業(ye) 後,依波逢經筆試和麵試,成功入選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小語種人才儲(chu) 備計劃,當上了一名列車員。
2021年12月,依波逢成為(wei) 中老鐵路首發列車的列車員。
依波逢是家族裏第一個(ge) 從(cong) 事和鐵路相關(guan) 職業(ye) 的孩子,每次回家都與(yu) 父母分享列車上服務旅客的喜悅,但同樣沒體(ti) 驗過火車的他們(men) ,似乎並不理解女兒(er) 。於(yu) 是,列車開通當天,依波逢特意帶爸媽來體(ti) 驗,介紹車上的設施設備、如何就餐。她說,開通當天,還有寨子上的人專(zhuan) 門買(mai) 了當天的火車票,來看火車,見證這段曆史。
實際上,當鐵路帶動了一片區域和“一群城市”的發展時,也會(hui) 給當地的產(chan) 業(ye) 注入更多動力和活力。
正如中老鐵路的開通,給像依波逢一樣的家庭帶來了改變,更為(wei) 準確的說,是改變了所有家鄉(xiang) 人的命運。“我的母親(qin) 是在傣族村寨裏做傣族服飾的,以前隻能把衣服賣給隔壁的村寨。”依波逢告訴央廣網記者,現在中老鐵路開通了,母親(qin) 熱愛的傣族服飾,也可以坐上飛馳的列車,賣得更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傣族的服飾和文化。而父親(qin) 的橡膠,價(jia) 格也賣得越來越好。
記者在乘坐中老鐵路列車時,還留意到了列車廣播的獨特之處,創新地采用了古琴和蘆笙這兩(liang) 個(ge) 古典樂(le) 器彈奏,把線路沿線的特點巧妙結合了進來,“我記得有一次列車上來了4名老撾籍旅客,當我用老撾語跟他們(men) 交流時,他們(men) 感到非常親(qin) 切。”依波逢彎起眉眼,在向記者講述這段回憶時,帶著滿臉的笑:“在我了解到這批外籍旅客是專(zhuan) 門來體(ti) 驗中老鐵路的之後,我全程用老撾語為(wei) 他們(men) 服務,並詳細介紹了動車上的設備設施及沿途各站的美食、美景。”
其實,不僅(jin) 是語言,中老鐵路乘務員從(cong) 站姿到手勢,再到乘客交流時的語氣和用詞,表情和眼神都要經過反複訓練,就連廣播音量,也嚴(yan) 格控製在60至65分貝,甚至所有水龍頭的出水溫度,都經過乘務員親(qin) 自調試,確保在25℃至35℃度之間。
依波逢說,如今,原本對火車很陌生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已逐漸熟悉乘車流程並且享受旅程。不久前,依波逢的父母和親(qin) 戚第一次乘坐了中老鐵路列車,“媽媽說,沒想到睡一覺就到站了,像做夢一樣。我的工作能夠服務家鄉(xiang) 、服務許許多多的人,特別開心。我要把最好的服務帶給乘客,為(wei) 增進中老友誼貢獻自己的力量。”她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