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立秋之夜冷空氣抵京 高溫退場

發布時間:2022-08-08 08:36:00來源: 新京報

  上周是北京入夏以來最悶熱的一周,8月2日至7日北京處在高溫黃色預警中,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都在35℃上下,而且相對濕度較大,體(ti) 感悶熱。8月7日20時29分迎來了立秋節氣,好消息是,7日夜間冷空氣抵京後,氣溫和濕度立馬下降,預計本周(8月8日至14日)北京最高氣溫在30℃左右,上周的高溫悶熱天氣徹底結束。

  北京隻是這場高溫天氣的體(ti) 現地之一,今年6月13日以來,我國高溫天氣已持續50餘(yu) 天。未來10天高溫仍不減,江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江漢、江淮等地仍將持續高溫天氣,局地氣溫可達40℃或以上。

  關(guan) 注1

  北京本輪高溫成因是什麽(me) ?

  8月以來,北京悶熱感十足,街上迎麵吹來的風都是熱的,有不少市民覺得悶熱難耐,“像蒸籠一樣”。夏季氣溫高,潮濕悶熱的天氣會(hui) 給人一種“桑拿感”。

  “桑拿天”不僅(jin) 是一個(ge) 比喻,也是氣象學上的術語。根據《桑拿天氣等級》,桑拿天指的是氣溫高、濕度大、風速小,讓人們(men) 感覺類似蒸桑拿的悶熱天氣。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判定桑拿天的標準為(wei) 日最高氣溫≥32℃、日平均相對濕度≥60%、日最大風力≤3級。

  與(yu) “幹熱”相比,“悶熱”時濕度大,會(hui) 導致人體(ti) 熱量不易散發、體(ti) 感溫度上升,溫度可能未達到高溫標準,但同樣令人感到不適,並帶來健康風險。

  上周是北京入夏以來最悶熱的一周。8月2日,北京市氣象台發布了高溫黃色預警,並且在5日一早,將高溫黃色預警延續至7日。預警信息顯示,2日至7日北京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都在35℃上下,而且相對濕度較大,體(ti) 感悶熱。35℃的高溫在濕度加持下,體(ti) 感溫度可以達到40℃甚至45℃。

  北京本輪高溫天氣的成因是什麽(me) ?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首席李琛介紹,8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發展比較強盛,並且北抬至華北地區,“北京受到副熱帶高壓外圍偏西、偏西南風的影響,空中增暖明顯,濕度較大。這個(ge) 天氣形勢在8月2日至6日這段時間很穩定,因此導致了此輪高溫悶熱天氣。”

  關(guan) 注2

  立秋意味著要涼快了嗎?

  在經曆了一場雷雨後,預計本周(8月8日至14日)氣溫下降,上周的高溫悶熱天氣徹底結束。

  8月7日20時29分迎來了立秋節氣,但立秋還處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

  預計8日白天最高氣溫在30℃左右,最小相對濕度在45%上下。

  北京市氣象台預計,本周(8月8日至14日)大部分時間天氣以晴到多雲(yun) 為(wei) 主,氣溫較上周下降不少,最高氣溫基本在30℃左右,特別是夜間,最低氣溫下降到19℃~24℃之間。隻是,白天光照充足,午後時段仍是會(hui) 感覺比較悶熱,畢竟還是中伏,戶外活動時仍是要注意防暑防曬。

  關(guan) 注3

  全國高溫形勢將如何發展?

  今年6月13日以來,我國高溫天氣已持續50餘(yu) 天。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評估,從(cong) 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熱浪事件綜合強度目前已位列1961年以來第三強,僅(jin) 次於(yu) 2013年和2017年。

  截至7月下旬,我國已經有124個(ge) 國家觀測站出現破曆史高溫紀錄的情況,占全部國家觀測站的5.1%。

  不止我國,今年夏天全球多地“同步”出現高溫熱浪。近期,英國氣象局發布有史以來第一個(ge) 極端高溫紅色預警,南歐、北美多地爆發毀滅性野火事件。氣象專(zhuan) 家表示,考慮到在全球升溫的大背景下,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未來全球同步出現高溫熱浪事件將越來越常見。

  長遠來看,高溫形勢將如何發展?中央氣象台綜合研判後表示,近期我國高溫天氣仍將持續,高溫熱浪事件的綜合強度將會(hui) 繼續增強。

  未來10天高溫仍不減,江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江漢、江淮、陝西南部、河南、新疆南疆盆地等地仍將持續高溫天氣,上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局地40℃或以上。

  關(guan) 注4

  持續高溫對生產(chan) 生活有哪些影響?

  今年不僅(jin) 熱,熱的天數還多。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今年入夏以來(6月1日至8月2日),全國平均高溫日數為(wei) 9.2天,較常年同期偏多3.6天,為(wei) 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

  持續的高溫天氣給多地生產(chan) 活動和人體(ti) 健康等帶來不利影響。今年夏天,浙江、江蘇、四川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7月1日至14日,深圳120共接到73宗中暑急救報警。

  除了危害人體(ti) 健康,高溫還給能源、農(nong) 業(ye) 等帶來不利影響。6月13日以來,河北、山東(dong) 、浙江、河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電網以及西北電網、南方電網用電負荷均創曆史新高,上海7月上旬居民用電量同比去年增長33.56%;浙江東(dong) 部、河南西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北部等地因高溫少雨,土壤墒情偏差,部分地區氣象幹旱持續或發展。

  以北京為(wei) 例,8月2日,北京發布高溫黃色預警。當天,首都機場停機坪地表溫度達到60℃左右,航空公司地麵保障人員頂著烈日工作,確保飛行安全。

  為(wei) 減少高溫天氣帶來的健康風險,北京縮短了一線員工單次連續作業(ye) 時間,避開中午烈日暴曬。在35℃以上的高溫預警天氣,人工室外作業(ye) 多選擇在早晚溫度相對較低的時段開展,11時至16時不開展作業(ye) 。

  關(guan) 注5

  北半球極端高溫的成因是什麽(me) ?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zhuan) 家周兵介紹,今年的高溫熱浪,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來說是極端罕見的,與(yu) 本世紀以來的幾次高溫事件相比,開始的時間明顯提前,極端性明顯增強。

  極端高溫的成因是什麽(me) ?他分析,北半球極端高溫由多重因素導致: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中緯度大氣環流持續異常則是全球多地高溫熱浪頻發的直接原因。今年6月以來,在北半球副熱帶地區上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大西洋高壓帶和伊朗高壓均階段性增強,由此形成大範圍的環球暖高壓帶,使得熱空氣留在近地麵散不出去,繼而出現高溫熱浪事件。

  不僅(jin) 如此,跨越3年的拉尼娜氣候事件對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仍不能忽視。周兵解釋,今年春季以來,赤道東(dong) 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在加強,再加上印度洋海溫異常,這都推動了副熱帶高壓持續增強。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加劇了氣候係統的不穩定。也就是說,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全球天氣氣候波動將變得更加劇烈,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或將成為(wei) 繞不開的常態。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