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治愈,是最珍貴的禮物

發布時間:2022-08-19 08:56:00來源: 北京日報

  今天(18日)是中國醫師節,本市12.4萬(wan) 名醫師過節。他們(men) 很多人會(hui) 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節日,接受采訪時他們(men) 表示,治愈患者,幫他們(men) 重啟美好生活,就是醫者最珍貴的節日禮物。

  一封信傳(chuan) 遞溫暖

  “阮奶奶您好,我是您的小可愛,悠悠小朋友。媽媽說,再過幾天就是醫師節了,我特意請媽媽代筆,向您表達我的感謝和愛。”醫師節前夕,北京婦產(chan) 醫院內(nei) 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收到了一封信。小作者是將滿一周歲的小朋友悠悠,代筆人是她的媽媽李女士。

  2016年,李女士被診斷為(wei)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唯一能根治的方法是骨髓移植。可移植需要用藥及化療,對卵巢功能損傷(shang) 嚴(yan) 重,為(wei) 了保存生育能力,她到婦產(chan) 醫院問診。當時,阮祥燕正在攻克人卵巢組織凍存與(yu) 移植難題,並已在婦產(chan) 醫院建立了中國首個(ge) 人卵巢組織凍存庫。

  經過專(zhuan) 業(ye) 評估,阮祥燕團隊為(wei) 李女士進行了腹腔鏡下雙側(ce) 卵巢部分切除和卵巢組織凍存,手術一切順利。原發病治愈後,李女士回到婦產(chan) 醫院接受了凍存卵巢組織自體(ti) 再移植,並順利懷孕。

  2021年8月31日,悠悠在婦產(chan) 醫院出生了,她也是中國首例凍存卵巢組織移植成功後自然妊娠活產(chan) 的孩子。見慣了大場麵的阮祥燕激動得有點手足無措,遲遲舍不得伸手抱一抱新生兒(er) ,她說:“她太珍貴了,‘含在口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碰了’。”

  這封信是阮祥燕收到的一份最佳醫師節禮物。她說,過節在崗,我很光榮。我國每年有超過450萬(wan) 名因癌症治療而導致卵巢早衰的患者。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術如能大力推廣,每年將有超百萬(wan) 女童和年輕女性,因此得以保存生育能力和卵巢功能。

  “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wei) 更多中國家庭帶來幸福,讓更多‘悠悠’來到人世,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一次創新延續希望

  對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蔣協遠而言,過節上班是件平常的事兒(er) 。

  幾天前,京郊農(nong) 民張先生在積水潭醫院拆除石膏並拆線。經檢查,他的肱骨遠端表麵置換手術非常成功,假體(ti) 位置和關(guan) 節對合良好。

  “以後我可以繼續幹農(nong) 活了!”張先生激動地說。

  這是蔣協遠帶隊完成的第二例肱骨遠端表麵置換手術,他說:“看著患者得到滿意的療效,我們(men) 的創新也更有動力了。”

  皆大歡喜的結局,對蔣協遠而言是一份特殊且滿意的醫師節禮物。

  幾個(ge) 月前,張先生還飽受病痛折磨。當時,他的肱骨遠端破壞嚴(yan) 重、畸形愈合,僅(jin) 有輕微活動度。多個(ge) 醫院醫生給出的建議都是全肘關(guan) 節置換。但這個(ge) 手術是以犧牲力量來改善關(guan) 節活動,術後患者持續持重不能超過1千克。換句話說,如果做了手術,作為(wei) 家裏的頂梁柱,張先生就無法再幹農(nong) 活了。

  蔣協遠再三評估,決(jue) 定為(wei) 患者量身定製關(guan) 節假體(ti) ,進行肱骨遠端表麵置換手術。

  這次創新既可以幫患者恢複關(guan) 節活動,又可以通過保留或修複內(nei) 外側(ce) 副韌帶,維持關(guan) 節穩定性,恢複關(guan) 節力量。經過一個(ge) 月的研發,蔣協遠帶隊為(wei) 患者設計了假體(ti) ,並成功實施了肱骨遠端表麵置換手術。

  蔣協遠說:“通過創新,幫助患者解除痛苦、恢複功能,重啟美好的生活。對於(yu) 醫者而言,這是最好的禮物。”

  40年守護送去健康

  “40多年了,我可以自豪地說,成為(wei) 大山深處健康‘守門人’的心願,我實現了。”醫師節前,65歲的鄉(xiang) 醫王丙東(dong) 自豪地說,村裏人都健康,我比收到什麽(me) 禮物都開心。

  每天,王丙東(dong) 都要到懷柔區喇叭溝門帽山村問診。背著20多斤重的醫藥箱,他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往返於(yu) 村民家和村衛生室。有人算過一筆賬,每3個(ge) 月,他就要把48平方公裏的大山走上一遍,挨家挨戶查血壓、聽心率、測血糖,記錄村民的基本身體(ti) 指標。33500步是他每天步行步數的“下限”。

  “村裏需要我,守護山裏人的健康,就是我的理想。”1975年王丙東(dong) 從(cong) 首都醫科大學畢業(ye) 後,毅然回到了生養(yang) 他的小山村,成了一名鄉(xiang) 醫。他說:“這是生養(yang) 我的地方,有我的親(qin) 人,我回來是應該的。”

  “我見證了山村醫療環境的變化。”王丙東(dong) 笑著細數,村衛生室寬敞明亮,藥房、診室、治療室、操作間都有專(zhuan) 門分區。村民們(men) 的健康檔案納入市級醫療記錄係統。村衛生室的藥品和器材有專(zhuan) 人配送,村民不用跑十幾公裏到鎮上拿藥了。“就醫看病越來越便捷容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有福了。這可比什麽(me) 都珍貴。”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