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評】共建鄉村振興 共享“詩和遠方”
在四川省蒲江縣西來鎮鐵牛村,這裏聚集了來自全國20多個(ge) 省市的50餘(yu) 名“新村民”。他們(men) 帶著“碩士”“海歸”等標簽,來自北上廣深等20多個(ge) 城市的不同行業(ye) ,將這裏當成自己的家,與(yu) “老村民”一同投身鐵牛村建設,開啟了一場鄉(xiang) 建試驗。(遠山的回響|鐵牛村“新村民”來自北上廣:在土紮根 建未來鄉(xiang) 村)
新老村民的相遇,是城鄉(xiang) 共創共榮的新答案。在鐵牛村,“新村民”搞活動,邀請“老村民”加入;“新村民”做整村規劃調研,常在“老村民”家蹭飯;新老村民共同舉(ju) 辦生活節,“老村民”身上善良質樸勤勞感染著“新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新老村民的生活不斷交集、融合,感情也越走越近,在“雙向奔赴”中凝聚起了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強大合力。
共建共享是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把“金鑰匙”。越是原生態的鄉(xiang) 村,對“新村民”的吸引力越強。現實中,越是這樣的村莊,新老村民在生活理念、生活習(xi) 慣、價(jia) 值取向等各方麵存在的矛盾更加突出。為(wei) 此,鄉(xiang) 村建設必須處理好新老村民的關(guan) 係,創新經濟發展和基層治理模式,用“老村民”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的獲得感去促進新老村民的多方位融合,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花結果”。
共建共享是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動力源。在四川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的國家4A級景區“花海果鄉(xiang) ”,一個(ge) 個(ge) 新項目相繼動工,民房變民宿,新老村民共建共享詩意鄉(xiang) 村;在雲(yun) 南昆明市晉寧區晉城街道的福安村,人才與(yu) 鄉(xiang) 村雙向奔赴,結出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碩果。類似不勝枚舉(ju) 的事例表明,新老村民共建共享,調動的是全社會(hui) 的資源,激活的是鄉(xiang) 村建設的“一池池春水”,形成了全社會(hui) 共同推進鄉(xiang) 村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引鳳築巢”,不光要引“新村民”入村,更需要他們(men) 融入鄉(xiang) 村發展,用新知識、新技能為(wei) 鄉(xiang) 村賦能,在鄉(xiang) 村安居樂(le) 業(ye) ,把“他鄉(xiang) ”變成“吾鄉(xiang) ”。在共建共享的過程中,新老村民良性互動,形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持久引擎,共同繪就新農(nong) 村建設的“詩和遠方”。(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胡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