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魚”來勢洶洶 隨意放生或涉嫌違法
央廣網北京9月27日消息(記者郭佳麗(li) )近日,上海黃浦江內(nei) 竟然出現了一條長約1米的鱷魚。目擊者隨即將相關(guan) 影音資料提供給警方。
經動物專(zhuan) 家鑒定,該鱷魚係亞(ya) 成體(ti) 暹羅鱷,主要分布在東(dong) 南亞(ya) ,具有一定的攻擊性。25日,上述暹羅鱷被成功捕獲,已交由專(zhuan) 業(ye) 人員進行看管飼養(yang) 。
不止暹羅鱷,今年8月,河南汝州中央公園雲(yun) 禪湖還抓到兩(liang) 條鱷雀鱔。隨後,湖南、廣西、江蘇、青海、寧夏、雲(yun) 南、山東(dong) 等地也報告發現鱷雀鱔。
大量外來物種陸續出現在我國多個(ge) 省份的水域當中,對當地生態環境和居民生產(chan) 生活造成影響。對此,專(zhuan) 家表示,國內(nei) 對於(yu) 外來物種入侵管理和監督已製定相關(guan) 處罰規定,生態可持續的生物防控方式正在積極探索當中。
來勢洶洶的“怪魚”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人在網上圍觀抓“怪魚”。
據媒體(ti) 報道,河南汝州市城市公園管理方耗時一個(ge) 月抽幹了近30萬(wan) 立方米的湖水,就為(wei) 抓捕兩(liang) 條當地不曾見過的“怪魚”,這一過程引得超3000萬(wan) 網友在線觀看。
實際上,“怪魚”名為(wei) 鱷雀鱔,是一種原產(chan) 於(yu) 北美洲的淡水巨型食肉魚。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它會(hui) 跑到我國的城市公園內(nei) ?專(zhuan) 家解釋稱,多是“放生”所致。國家大宗淡水魚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崗位科學家顧黨(dang) 恩表示,目前,外來魚類從(cong) 國外引入到我國主要有兩(liang) 種途徑——水產(chan) 養(yang) 殖和觀賞漁業(ye) 。“鱷雀鱔體(ti) 型較怪異,能滿足人們(men) 的獵奇需求,是觀賞水族的常見種類。“他說。
就在前不久,在黑龍江哈爾濱雙井村,村民郭太豐(feng) 在自家魚塘發現一條“大蟒蛇”,經過鑒定,這是來自美洲的紅尾蚺。工作人員介紹,由於(yu) 紅尾蚺尾部呈紅色,性情溫順無毒,成了不少追求新奇的寵物飼養(yang) 者的新寵,經常會(hui) 被作為(wei) 觀賞性寵物售賣。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外來物種並非善類。村民郭太豐(feng) 家魚塘裏的魚就因紅尾蚺的出現而受到損失。另據媒體(ti) 報道,江蘇一男童曾被現身小區裏的鱷雀鱔咬傷(shang) 3根手指。
防範外來物種入侵有法可依
據了解,中國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為(wei) 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生態環境部2021年5月發布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係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目前,我國對於(yu) 外來物種入侵管理和監督已製定相關(guan) 處罰規定。涉嫌犯罪的,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guan) 追究刑事責任。
今年8月1日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海關(guan) 總署聯合發布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該“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未經批準,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diu) 棄外來物種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條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guan) 追究刑事責任。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綠色發展基金會(hui) 外來入侵物種工作組副組長馬盛分析稱,“辦法”的出台,說明目前對於(yu) 外來物種入侵的管理和監督是有法可依的,為(wei) 做好我國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此外,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後增加一條,作為(wei) 第三百四十四條之一:“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diu) 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yan) 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刑法的此條規定,與(yu) 生物安全法的前述相關(guan) 規定進行有效銜接。
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chan) 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員韋慧告訴記者,在學術研究時,一般會(hui) 將具有較高風險的外來物種列入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具體(ti) 操作中,判斷這個(ge) 外來物種是否列入該名單,一般要滿足兩(liang) 個(ge) 條件,一是該物種在野外發現並建立自然種群;二是評估外來物種是否對本地的生態環境、社會(hui) 經濟及人類健康產(chan) 生負麵影響。
探索生態可持續的生物防控方式
“外來物種在新的棲息地如何與(yu) 本地的生物以及人類相互作用,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影響是科學家們(men) 要解決(jue) 的一個(ge) 重要科學問題。”韋慧說。
她認為(wei) ,有效防治外來生物入侵,首先要加強科普宣傳(chuan) 和風險評估,建立科學養(yang) 殖和放生的公眾(zhong) 意識。對於(yu) 引進的具有較高商業(ye) 價(jia) 值的品種要進行風險評估,研發精準化防逃逸養(yang) 殖係統,從(cong) 而減少外來物種進入自然環境。
韋慧稱,對於(yu) 已形成入侵的物種,要依托於(yu) 專(zhuan) 業(ye) 團隊,研發以專(zhuan) 一性清除藥劑、誘食劑等化學方法,以專(zhuan) 一性捕撈工具、水下可視化機器人等物理方法,以開發本地肉食性動物、破壞產(chan) 卵場等的生物方法為(wei) 基礎的綜合防治方案。
馬盛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我們(men) 應該從(cong) 整體(ti) 的生態係統出發,倡導基於(yu) 自然的解決(jue) 方案,積極探索生態可持續的生物防控方式,以“鄰裏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來兼顧人類的生產(chan) 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
馬盛建議,防治外來入侵生物,應當從(cong) 源頭入手加強口岸監管和預防,嚴(yan) 控外來物種入境;加強境內(nei) 檢疫;做好防範的同時,分類實施治理修複,倡導采用基於(yu) 自然的解決(jue) 方案,積極探索環境友好、生態可持續的生物防治、資源化利用等方式來控製外來入侵物種,共同構築生物安全屏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