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睡城”近百萬人見證“回天”蝶變宜居社區

發布時間:2022-10-10 08:40:00來源: 新京報

  超大型社區治理行動

  2018年以前,回天地區的通勤者在每個(ge) 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時段,都持續著一場進與(yu) 出的拉鋸。2018年8月,基於(yu) 日趨嚴(yan) 重的交通擁堵、公共服務配套不足等問題,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優(you) 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用三年時間,有效滿足地區新增入園入學需求,基本補齊醫療衛生、文化、體(ti) 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使交通嚴(yan) 重擁堵現象得到緩解,市政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成為(wei) 大型居住區治理示範。

  這個(ge) 三年計劃,是回天地區超大型社區治理工作的開始。第一輪回天計劃包含117個(ge) 項目,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ti) 育、養(yang) 老、交通在內(nei) ,完整覆蓋了民生領域各個(ge) 方麵。

  到了2021年7月,隨著《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向社會(hui) 發布,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啟動,在此後五年計劃重點實施教育、醫療衛生養(yang) 老、綠化文體(ti) 、交通、市政、社會(hui) 管理等102個(ge) 項目,進一步推進回天地區蝶變。

  荒蕪之地變宜居之城

  首輪回天計劃早已兌(dui) 現了曾經的承諾。林萃路終於(yu) 一路暢通,900餘(yu) 米的斷點不複存在,北郊農(nong) 場橋機動車道拓寬為(wei) 四車道,順暢通行已經成為(wei) 這裏的常態。北京首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也在2021年年中正式上線,在持續完善路網的同時大大縮短著回天居民的出行體(ti) 驗和出行時間。

  同時,首輪計劃完成三年時,回天地區建成17所幼兒(er) 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7000個(ge) ;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工程建設也在持續推進。

  住在回龍觀龍域北街附近,居民張軍(jun) 回想起自己搬入回龍觀的時間還是6年前。那是2016年,她記憶中的社區周邊還是一片荒蕪之地,“很多樓都還沒有蓋起來,家門口沒有特別近的公交站,剛搬來時,買(mai) 個(ge) 掃帚還要跑到很遠之外。”

  而最近幾年間,張軍(jun) 明顯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環境的變化,“小公園多了,樓宇多了,好學校也來了,路也不堵了,積水潭醫院的新龍澤院區幾乎就在家門口。”快70歲了,張軍(jun) 還是最愛距離社區不遠的那條“網紅”自行車專(zhuan) 用路,每天得空的時候,總要去自行車道兩(liang) 旁的行人步道上走走,“親(qin) 眼看到這些變化,記得原來的樣子,看得到它現在的樣子,改變可真大。我的家鄉(xiang) 不在這裏,也依然覺得親(qin) 切。”

  協同發展共建美好家園

  從(cong) 首輪“回天計劃”啟動,到持續至2025年的新一輪計劃,回天蝶變之路將由過去貫穿至未來。截至今年6月,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共實施醫療養(yang) 老類項目20個(ge) ,三級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初步建成。同時,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共實施教育類項目40個(ge) ,截至目前,共建成23所幼兒(er) 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萬(wan) 個(ge) 。

  交通方麵,在過去五年,回天地區“一縱一橫”“五通五暢”的主幹路網骨骼脈絡初步搭建,次支幹路毛細血管不斷暢通,公共交通體(ti) 係也得到優(you) 化完善。

  人居環境方麵,公園化城市街區初見雛形。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園林綠化類項目共15個(ge) ,截至目前,投用天通藝園、賀新公園、回龍觀街區公園等10項,公園綠地增加到629公頃,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遠超全市平均水平。

  在取得的所有成效背後,回天地區的“城市大腦”也為(wei) 城市治理提供著數據支撐。昌平區回天地區專(zhuan) 項治理工作專(zhuan) 班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緩解道路擁堵,提升通行效率,高效辦理“接訴即辦”,都離不開回天城市大腦整體(ti) 的布局和建設。

  未來的回天地區將是怎樣的麵貌?根據新一輪的“回天計劃”,到2025年,回天地區城市治理和優(you) 化提升取得顯著成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品質更加貼近群眾(zhong) 需求,城市組織運行更加高效,與(yu) 周邊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多方參與(yu) 共建美好家園意識不斷增強,初步建成與(yu) 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在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方麵,北京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曾經的“睡城”昌平天通苑、回龍觀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變成了宜居的超大社區治理典範。前後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在八年間推動著這個(ge) 85萬(wan) 人口的超大型社區逐步向前。到了當下,昔日的“睡城”已醒,回天早已破繭蝶變。

  2018年8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優(you) 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標誌著回天地區這一超大型社區治理工作正式開始。

  2021年1月

  “回天行動計劃”實施近三年,回天地區已建成17所幼兒(er) 園及學校,新增7000個(ge) 學位。

  2021年7月

  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啟動,《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向社會(hui) 發布,計劃到2025年,將回天地區初步建成與(yu) 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2022年底

  根據北京市發改委發布的《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2022年工作計劃》,回天地區2022年重點項目在教育、交通、衛生養(yang) 老、文體(ti) 綠化、市政基礎設施、社會(hui) 管理基礎上,新增城市更新類80個(ge) 項目。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