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應引導遊客不前往未開放區域
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了《旅遊景區文明引導工作指南》。明確旅遊景區及從(cong) 業(ye) 人員應提示引導來訪旅遊者增強安全意識,不盲目追求刺激,不前往沒有正式開發開放、缺乏安全保障或生態環境脆弱的區域。
《指南》明確,應加強從(cong) 業(ye) 人員教育培訓,提升合理引導柔性規範水平,寓引導於(yu) 服務之中,以優(you) 質服務增強引導效果。聚焦旅遊過程中不文明行為(wei) 多發易發環節和時段,及時建立健全服務引導規則和應急處置預案,強化旅遊秩序管理。緊盯景區出入口、重要參觀點、露營地等重點區域、自由行旅遊者等重點人群和法定節假日等重點時段,增加人員配備,強化服務引導。
旅遊景區及從(cong) 業(ye) 人員應提示引導遊客遵守生態環境保護規定,不踐踏綠地花叢(cong) ,不攀折花木果實,不破壞山石景觀,不追捉、亂(luan) 喂動物,不非法購買(mai) 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遵守文物古跡保護規定,不塗刻、攀爬,不隨意觸摸文物,遵守拍照攝像規定。尊重當地風俗習(xi) 慣以及宗教信仰等。愛護自然、人文環境,珍視旅遊資源。
《指南》明確,旅遊景區及從(cong) 業(ye) 人員應提示引導來訪旅遊者增強安全意識,不盲目追求刺激,不前往沒有正式開發開放、缺乏安全保障或生態環境脆弱的區域。學習(xi) 安全知識,提升應對地質、氣象等災害的應急避險能力,注意用火用電、特種設備使用等安全。遵守交通法規,自駕旅遊時不超速行駛、不疲勞駕駛、不占用應急車道、不車窗拋物、不亂(luan) 停亂(luan) 放。自覺嚴(yan) 格遵守疫情防控規定,做好個(ge) 人防護,主動進行掃碼,規範佩戴口罩,勤洗手,測體(ti) 溫,不聚集。注意禮儀(yi) 規範,遵序守時,儀(yi) 容整潔,言行得體(ti) ,展現良好形象。維護公共秩序,依序排隊、不擁擠和爭(zheng) 搶,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違規吸煙。
在景區入口、遊客服務中心、交通換乘中心等遊客集散地的顯著位置,應采用多種方式提醒旅遊者文明旅遊。景區應設置1米間隔線、隔離欄杆、遮陽棚等設施,通過廣播提示、分設團隊和散客通道等方式,引導旅遊者保持安全間距、文明有序入園。使用電子門禁係統的景區安排工作人員指導旅遊者有序入園,防止被門禁設施夾傷(shang) 。設立綠色通道或服務程序,幫助特殊群體(ti) 順利入園。景區應在入口顯著位置公布最大承載量,製定和實施客流量控製方案。根據客流量情況,實時發出客流預警並實施疏散調控方案,引導旅遊者錯峰錯區遊覽,避免紮堆聚集。
對不文明行為(wei) 的處置方麵,《指南》提出,景區應建立文明督導員隊伍,常態化開展巡查檢查,及時勸止處置不文明行為(wei) 。提高旅遊者不文明行為(wei) 監測信息化水平,最大化消除監管盲區,增強不文明行為(wei) 識別、響應、處置能力。落實《旅遊不文明行為(wei) 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將違反法律法規或違背公序良俗,受到刑事處罰、行政處罰,或被司法機關(guan) 、仲裁機構判決(jue) 或裁決(jue) 承擔民事責任,或造成嚴(yan) 重社會(hui) 不良影響的行為(wei) ,納入“旅遊不文明行為(wei) 記錄”。此外,采取適當方式,對旅遊不文明行為(wei) 依法依規予以曝光。
如何保障文明引導行之有效?《指南》提出,旅遊景區要創新方法手段,不斷擴大服務引導範圍,做實服務引導內(nei) 容,提升服務引導能力和治理水平,把文明引導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積極構建景區示範引領、旅遊者全麵參與(yu) 、社會(hui) 廣泛支持的文明旅遊工作格局。將文明服務和引導作為(wei) 必不可少的業(ye) 務流程寫(xie) 入規章、作為(wei) 必不可少的業(ye) 務知識融入培訓、作為(wei) 必不可少的規定動作計入考核,全麵納入管理製度和崗位標準,實現文明旅遊工作與(yu) 業(ye) 務工作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增強文明旅遊工作製度保障。此外,可促進社會(hui) 協同,吸引並支持周邊社區、學校、社會(hui) 團體(ti) 等力量廣泛參與(yu) 景區文明引導行動,與(yu) 旅行社、導遊等相關(guan) 方密切聯係、同向發力。建立激勵機製,鼓勵旅遊者積極參與(yu) 景區文明引導,對員工文明服務和旅遊者文明行為(wei) 予以表揚或獎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