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北京城鎮新增就業330萬餘人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指出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提出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據悉,十年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ye) 人數年均超過1300萬(wan) 人,幫扶困難人員就業(ye) 1768萬(wan) 人。新京報記者從(cong)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了解到,十年來北京全市城鎮累計新增就業(ye) 330.92萬(wan) 人,累計幫扶166.37萬(wan) 名就業(ye) 困難人員就業(ye) 。
關(guan) 注1
第三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口占比提升至81%
據悉,北京市城鎮調查失業(ye) 率長期控製在5%以內(nei) 。十年來,全市城鎮累計新增就業(ye) 330.92萬(wan) 人,常住就業(ye) 人口由2012年末的1115.3萬(wan) 人增加到2021年末的1158.0萬(wan) 人,就業(ye) 總量持續增加。
同時,北京市就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十年來,第三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口占比由74.3%提升至81%,成為(wei) 了北京市就業(ye) 的最大“容納器”。特別是從(cong) 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以及金融業(ye) 的人員,2021年占比為(wei) 48.3%,比2012年提高9.3個(ge) 百分點。
勞動者素質也逐步提升,截至2021年底,北京地區技能人才達370.2萬(wan) 人,比2012年末增長40.4%。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14.3萬(wan) 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30.9%,比2012年末增長56.1%。
此外,全市企業(ye) 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5%以上,城鎮職工勞動合同續訂率90%以上,勞動關(guan) 係始終保持和諧穩定。社保覆蓋範圍超過2000萬(wan) 人。
關(guan) 注2
累計幫扶45.3萬(wan) 名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實現農(nong) 民增收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點內(nei) 容,北京市在2012年至2021年間,累計幫扶45.3萬(wan) 名農(nong) 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ye) 。今年以來,北京市全麵啟動農(nong) 村勞動力就業(ye) 參保工作,截至9月底,今年已幫扶4.11萬(wan) 名農(nong) 村勞動力實現就業(ye) 參保。
在幫扶措施上,北京市實行城鄉(xiang) 統一的就業(ye) 失業(ye) 管理製度,農(nong) 村勞動力享受與(yu) 城鎮登記失業(ye) 人員同等的公共就業(ye) 服務和就業(ye) 幫扶政策。抓住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契機,加大農(nong) 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ye) 幫扶力度,引導農(nong) 村勞動力就近就業(ye) 。適應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將房山、門頭溝等涉農(nong) 區確定為(wei) 農(nong) 村就業(ye) 困難地區,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為(wei) 提供精準服務,北京市將農(nong) 村“4050”人員、“零就業(ye) 家庭”勞動力及農(nong) 村就業(ye) 困難地區勞動力納入就業(ye) 援助範圍,實施動態跟蹤管理,製定個(ge) 性化援助方案,簽訂援助協議,通過崗位推薦、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開展重點援助服務。
關(guan) 注3
累計發放創業(ye) 擔保貸款超33億(yi) 元
全球創業(ye) 觀察報告稱,每增加一個(ge) 創業(ye) 者,當年可帶動的就業(ye) 數量平均為(wei) 2.77人,未來5年帶動的就業(ye) 數量為(wei) 5.99人。據了解,北京市每增加一個(ge) 創業(ye) 者,當年帶動的就業(ye) 數量約為(wei) 5人。
為(wei) 促進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北京市持續推進《北京市促進創業(ye) 帶動就業(ye) 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創業(ye) 能力提升、創業(ye) 人才激勵、創業(ye) 服務升級、創業(ye) 政策拓展、重點群體(ti) 幫扶、創業(ye) 氛圍營造六大創業(ye) 助推行動。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全市累計新增參保創業(ye) 單位10萬(wan) 戶,帶動就業(ye) 崗位51萬(wan) 個(ge) ,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倍增效果明顯。
同時,北京市取消了貸款對象戶籍和人員類別限製,提高了貸款額度,個(ge) 人貸款最高額度從(cong) 30萬(wan) 元提高至50萬(wan) 元,小微企業(ye) 貸款最高額度從(cong) 200萬(wan) 元提高至300萬(wan) 元,滿足多層次資金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放創業(ye) 擔保貸款超33億(yi) 元,為(wei) 2200餘(yu) 個(ge) 創業(ye) 主體(ti) 提供貼息貸款支持。
除此之外,北京還連續舉(ju) 辦了五屆“創業(ye) 北京”創業(ye) 創新大賽,累計吸引近6000個(ge) 創業(ye) 項目報名。推動創業(ye) 孵化載體(ti) 建設,先後認定了58家北京市創業(ye) 孵化示範基地。截至目前,示範基地在孵創業(ye) 企業(ye) 8500餘(yu) 家,提供就業(ye) 崗位6.8萬(wan) 個(ge) ,創業(ye) 帶動就業(ye) 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關(guan) 注4
繳納社保的靈活就業(ye) 人數約66萬(wan) 人
一直以來,靈活就業(ye) 是緩解就業(ye) 壓力的一種重要途徑。目前,北京市繳納社會(hui) 保險的靈活就業(ye) 人數約66萬(wan) 人,其中享受社會(hui) 保險補貼人數近30萬(wan) 人。抽樣調查顯示,全市網約車、快遞外賣等平台網約勞動者、網上經營等平台個(ge) 人靈活就業(ye) 人員約145萬(wan) 人。
為(wei) 促進新就業(ye) 形態就業(ye) 健康發展,維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群體(ti) 各項權益,北京市要求各網絡餐飲平台和網約車平台合規經營,試點“服務星級”激勵機製,改進騎手服務評價(jia) 規則,不斷減輕騎手配送壓力。
此外,開展技能等級認定。出台《關(guan) 於(yu) 開展新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通知》,已有3400餘(yu) 名快遞員完成技能等級認定,為(wei) 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群體(ti) 開辟了新的職業(ye) 發展空間。
關(guan) 注5
累計幫扶166.37萬(wan) 名就業(ye) 困難人員就業(ye)
就業(ye) 困難人員是失業(ye) 人員中的特殊群體(t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ye) 的不合理限製和就業(ye) 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hui) 。
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累計幫扶166.37萬(wan) 名就業(ye) 困難人員實現就業(ye) 。在幫扶過程中,對就業(ye) 困難人員開展需求摸排,主動提供政策谘詢、崗位信息、職業(ye) 指導、職業(ye) 介紹、就業(ye) 援助、專(zhuan) 項服務等基本公共就業(ye) 服務,實現從(cong) “人找服務”向“服務找人”的轉變。
幫扶中突出政策精準化。在幫扶“4050人員”、低保人員、零就業(ye) 家庭等群體(ti) 的同時,關(guan) 注重點項目建設對區域就業(ye) 的影響,對受到項目建設影響地區——如生態涵養(yang) 地區、大興(xing) 新機場、城市副中心等地的勞動力,及時給予階段性的就業(ye) 幫扶和政策支持,保持區域就業(ye) 局勢穩定。
此外,北京市鼓勵支持就業(ye) 困難人員通過市場渠道實現就業(ye) ,給予稅費減免和資金補貼等;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ye) 的,利用公益性就業(ye) 崗位進行托底安置,保障基本生活。此外,打造線上線下公共就業(ye) 服務平台,精簡優(you) 化辦事環節、辦事材料和辦理時限,實現服務事項“全城辦同標辦”。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