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了多年的垃圾場變身微公園
一條寬闊的紅磚步道從(cong) 公園西北一直蜿蜒至東(dong) 南;步道兩(liang) 側(ce) ,是色彩各異、高矮錯落的各類植物。步道可供周邊居民遛彎兒(er) 、鍛煉,寬闊的公園西部區域則是鳥類的樂(le) 園,數十隻鳥兒(er) 在草地上低飛、蹦跳、鳴叫……秋風颯颯,人、鳥與(yu) 無盡的秋色相融,這便是記者10月24日在海澱區地鐵長春橋站西南一處新建公園目睹的美景。
“沒想到家門口突然有了一個(ge) 公園,真是一個(ge) 驚喜!”家住公園西側(ce) 魯園上河村的王女士正帶著一條狗慢跑。“多年前,這兒(er) 原來是個(ge) 大坑,說是要建什麽(me) 大樓,後來項目方撤走就留下一個(ge) 基坑,慢慢地周圍堆滿了垃圾、廢品,還有人偷偷在這裏倒建築垃圾。裏麵還有人私自搭小房。”居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因為(wei) 大坑就在小區旁,髒亂(luan) 不堪,蚊蠅滋生,大家都很煩心,但又沒辦法,“沒想到如今竟然變公園了,家門口多了一個(ge) 遛彎兒(er) 的好去處。”劉女士喜不自禁,“茶餘(yu) 飯後還能帶孩子出門鍛煉身體(ti) ,感覺非常好!”
記者了解到,海澱區及四季青鎮相關(guan) 負責人巡查時發現了該塊空地,一個(ge) 占地近兩(liang) 萬(wan) 平方米的垃圾場就在地鐵長春橋站西南,對麵便是繁華的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獲知周邊居民的期盼後,海澱區及四季青鎮、曙光街道決(jue) 定聯手,為(wei) 居民打造這處“家門口的公園”。
該處改造由北京市海澱區遠大工業(ye) 公司負責,改造自今年8月12日開始。“通過對周邊居民生活習(xi) 慣的調查,為(wei) 盡可能減少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我們(men) 一般要求拉土車輛22時前進車、出車,白天卸土、推土、填坑。”遠大工業(ye) 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在汛期工程也沒有停下,隻要是雨不大,都會(hui) 找機會(hui) 配料鋪路,以免造成車輛陷入土坑中。在出大院時會(hui) 提前清洗車輛,避免車輛遺撒。”
施工不僅(jin) 拆除了場地內(nei) 的私搭亂(luan) 建及原有的舊磚牆、護欄擋板,清走了各類垃圾,還設計建設了各項庭院工程、澆灌工程及綠化工程。這裏栽植了狼尾草、荊芥、賽菊芋、千屈菜、鳶尾、拂子茅等植物,還播撒花籽3600餘(yu) 平方米,播撒草籽8500餘(yu) 平方米。
記者了解到,該處公園的建成,還連接了多條綠道斷點。當日下午,記者自公園東(dong) 南步道盡頭上台階,通過一過街天橋,便是長達7公裏的昆玉河綠道,碧波微漾,秋色宜人。公園北側(ce) 沿遠大路向西不遠處,便是西四環綠道。
公園還給上班族帶來了近便的通行。公園建成後,穿行公園步道幾乎可以點對點到達上班地點,“500米的路程,步行時間減少了一半。”工作在遠大南街的孫先生說。
如今,地鐵長春橋站西南這處“微公園”仍在不斷完善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