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便門東裏社區: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讓車輛“歸位”
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依法製定“停車公約”、票選停車公司、設立全市首個(ge) 停車共管賬戶……近日,北京市西城區廣內(nei) 街道西便門東(dong) 裏社區通過探索小區公共收益和涉眾(zhong) 資金監督管理新模式,讓小區車輛“歸位”的同時,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共同體(ti) ”治理理念也深植居民心中,形成基層治理新格局。
物管會(hui) 破解小區停車難
聚民智製定“停車公約”
在西便門東(dong) 裏社區內(nei) ,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這裏停車位施劃清晰、停車規範。“原來可不是這樣。上班開車出不去、下班回家沒處停,車主見縫插針亂(luan) 停亂(luan) 放,擋了小區的消防通道和出入要道……”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姬娟介紹,2020年原停車公司的退出一度讓西便門東(dong) 裏的停車秩序“亂(luan) 了套”。而隨後成立的西便門東(dong) 裏小區物管會(hui) ,為(wei) 問題的解決(jue) 找到了突破口——物管會(hui) 牽頭啟動停車管理的籌備工作,並依法依規組織小區居民針對招聘停車管理公司事宜開展民主協商,規範小區停車秩序,讓車輛文明歸位。
據陳姬娟介紹,小區停車需求將近500輛,可容納車輛卻僅(jin) 為(wei) 200輛,缺口很大。誰停誰不停,成了最大的焦點。為(wei) 此,西便門東(dong) 裏小區物管會(hui) 前後召開數十次議事協商會(hui) ,街道全程指導,找依據、講政策、講法規,物管會(hui) 結合小區實際情況梳理停車管理方案。“大型的議事協商會(hui) 開過三次,小範圍的協商議事不計其數。”陳姬娟表示。
2021年7月,《西便門東(dong) 裏小區停車管理意見》進行公示,進一步征求居民意見。公示期間,針對居民提出的一類車資格、收費標準、租戶權利等方麵的問題,物管會(hui) 召開擴大會(hui) 議進行了充分討論,並對業(ye) 主、居民提出的問題進行統一回複,得到了絕大多數居民的理解與(yu) 認可。
2021年11月16日,《關(guan) 於(yu) 西便門東(dong) 裏小區停車管理方案的公示》正式發布,將最終通過評選的3家停車公司的管理方案在社區內(nei) 進行了線上線下同步公示,任居民選擇。有設置大部分固定車位、小部分靈活車位的,抽簽決(jue) 定停放資格;有不設置固定車位的,臨(lin) 時停車,收費按天封頂;有不設置人工道閘,施行智能停車的,通過攝像探頭實現無人管理。最終,不設置固定車位的方案獲選,共有800餘(yu) 戶居民參與(yu) ,500多戶居民支持此方案,達到了法定的比例。
實現共管賬戶收付款
按月支付運營成本
據悉,今年5月初,西便門東(dong) 裏社區停車管理開始試運營。北京同力宏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根據小區“停車公約”,細化停車方案,采用“分類管理、先到先停、按日封頂”的方式最大程度實現小區內(nei) 車位周轉。自治停車後停車公司中途跑路了怎麽(me) 辦?如何保證停車資金安全?公共收益應該如何使用?由誰來監管?要讓每位業(ye) 主心中都有一本明白賬,這成了物管會(hui) 接下來討論的焦點。
根據《北京市物業(ye) 管理條例》第七十四條,物業(ye) 服務人利用共用部分從(cong) 事經營活動的,應當將公共收益單獨列賬。公共收益歸全體(ti) 業(ye) 主所有。由於(yu) 物管會(hui) 沒有法人資質,無法申請二維碼線上支付,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支付習(xi) 慣,幾經討論,廣內(nei) 街道決(jue) 定采取“共管賬戶+物管會(hui) 賬戶”的組合模式,實現共管賬戶收付款,物管會(hui) 賬戶監督管理資金的方式。
共管賬戶開通後,小區停車管理的全部收入必須要先進入該賬戶,由停車公司先預墊付資金投入,每月再提出運營成本申請,物管會(hui) 授權後才能流轉各項資金,即解決(jue) 了支付習(xi) 慣問題,也管理和監督了涉眾(zhong) 資金和小區公共收益,還提高了資金的透明度,增加了居民信任和認可度,探索建立了老舊小區公共收益管理的新模式。
業(ye) 主“專(zhuan) 業(ye) 對口”來支招
治理社區不唱“獨角戲”
值得一提的是,西便門東(dong) 裏小區在解決(jue) 停車難的問題時,並未僅(jin) 僅(jin) 專(zhuan) 注於(yu) 將停車空間最大化,而是兼顧了自行車、電動車的停放,綠地的紅線,老人孩子活動的空間,消防通道的通暢,以及綜合市政管線不占壓等等。
“這些都得益於(yu) 專(zhuan) 業(ye) 人員給出的專(zhuan) 業(ye) 意見。”陳姬娟說。而西便門東(dong) 裏小區物管會(hui) 副主任柯吉鵬,就是陳姬娟口中所指的專(zhuan) 業(ye) 人員之一。柯吉鵬的正職是城建六設計院院長,2019年1月1日搬到西便門東(dong) 裏的他,作為(wei) 在職黨(dang) 員到社區報到時,就跟陳姬娟就老舊小區改造交流了很久。
“加入我們(men) 物管會(hui) 吧,利用你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幫著小區多做點事。”麵對這樣的盛情邀請,柯吉鵬當即就答應了,“建設小區是大家共同的責任,而且我還具備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知識。”柯吉鵬說。
在小區施劃停車位時,柯吉鵬的專(zhuan) 業(ye) 派上了大用場。他拿著小區的平麵圖,與(yu) 同事們(men) 綜合考量多種因素,進行合理施劃,“不能隻考慮最大化停車位的數量,而是要讓社區整體(ti) 利益最大化。”柯吉鵬表示,社區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協奏曲”,業(ye) 主們(men) 不能光提意見,也要貢獻智慧。正是因為(wei) 積極參與(yu) 社區治理,去年柯吉鵬還被選為(wei) 西城區人大代表,“小區裏有很多年輕業(ye) 主現在都在主動加我微信反映社區內(nei) 的問題,還會(hui) 說些鼓勵我的話。”柯吉鵬開心之餘(yu) ,覺得自己的責任更大了。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到今年9月份,西便門東(dong) 裏小區的停車收入已能夠覆蓋運營成本。“我們(men) 在與(yu) 停車公司簽合同時對其的利潤有一定的約束,在利潤以外的部分,全體(ti) 業(ye) 主會(hui) 有一個(ge) 分成,這些錢我們(men) 會(hui) 通過業(ye) 主大會(hui) 的形式來征求如何使用。比如提升小區的一些硬件設施、增加攝像頭等,通過對公共收益的二次分配,使小區公共資源惠及全體(ti) 業(ye) 主,實現了共享。”陳姬娟說。
西城區廣內(nei) 街道“共管賬戶+物管會(hui) 賬戶”的管理模式,充分調動了大家參與(yu) 基層公共治理的熱情,讓其從(cong) “旁觀者”逐漸轉變成“生力軍(jun) ”。據介紹,下一步,廣內(nei) 街道將繼續學習(x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創新群眾(zhong) 參與(yu) 基層治理的載體(ti) ,抓好民生相關(guan) 的“關(guan) 鍵小事”,努力為(wei) “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貢獻廣內(nei) 智慧和力量,讓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牢牢紮根、開花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