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鄉村振興“金融活水”流向田間地頭 銀保監會這樣劃重點
央廣網北京4月17日消息(記者任芳言)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銀保監會(hui) 日前印發的《關(guan) 於(yu) 銀行業(ye) 保險業(ye)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通知》指出,銀行業(ye) 保險業(ye) 要聚焦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重點領域,優(you) 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各環節金融供給;要強化農(nong) 村金融服務能力建設,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
這具體(ti) 涉及哪些農(nong) 村金融需求?金融怎麽(me) 更好支持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發展?對此,經濟之聲《財經態度》采訪了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農(nong) 村金融研究室主任孫同全。
孫同全表示,與(yu) 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有關(guan) 的金融需求涵蓋產(chan) 前、產(chan) 中和產(chan) 後。產(chan) 前主要指農(nong) 資、農(nong) 機采購,產(chan) 中主要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社會(hui) 化服務,產(chan) 後主要指倉(cang) 儲(chu) 、物流設施建設以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市場建設。糧食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易受自然條件影響,也有市場價(jia) 格波動的風險,這些問題不解決(jue) ,金融投入是有困難的,要做好風險分散、風險轉移,就需要在農(nong) 業(ye) 擔保、農(nong) 業(ye) 保險、期貨市場建設等基礎設施和機製上下功夫,才能保證金融投入有效發揮作用。
而對於(yu) 農(nong) 村電商、文旅等新業(ye) 態,孫同全認為(wei) ,有關(guan) 的金融需求主要涉及交通、通訊、網絡設施建設、住宿餐飲、娛樂(le) 等,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需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商業(ye) 性金融機構多參與(yu) 進來。此類產(chan) 業(ye) 發展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需要建立風險機製或引導性機製。比如有些地區在試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金,引導金融資源進入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幫助其分散和轉移風險。
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數字化方麵,如何提升金融資源服務質效?孫同全舉(ju) 例說,比如金融機構接受生豬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用活體(ti) 抵押貸款,一個(ge) 重要前提是怎麽(me) 通過物聯網監測豬的飼養(yang) 質量、監測到潛在風險,要確保信息準確可靠,這對金融機構而言很重要。
麵對不同涉農(nong) 經營主體(ti) 的融資需求,如何更有針對性地讓金融“活水”流到田間地頭?孫同全認為(wei) ,小農(nong) 戶和一些較小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可以通過信用貸款解決(jue) 小規模貸款需求,需求較大的經營主體(ti) 可以通過農(nong) 業(ye) 信貸擔保體(ti) 係、信貸直通車平台等申請貸款擔保,產(chan) 業(ye) 鏈中的經營主體(ti) 可以采用供應鏈金融的形式,通過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ye) 以及上下遊的信用關(guan) 係來分擔風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