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海澱公園舉辦第十九屆插秧節

發布時間:2023-05-15 11:05:00來源: 新京報

  5月13日上午,海澱公園第十九屆插秧節以“青秧如田 快樂(le) 春耕”為(wei) 主題,在海澱公園禦稻流香景區舉(ju) 辦。本次活動由海澱區園林綠化局、海澱區公園管理中心主辦,共設置了快樂(le) 農(nong) 耕、文化田園、藝術田園、綠色田園和科普田園五個(ge) 板塊。萬(wan) 泉小學、西苑小學、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附屬小學等多個(ge) 學校的小學生及其家長報名參與(yu) 了本次活動。

  上午九點半,插秧活動正式開始,學生們(men) 換上雨靴、卷起褲腿,從(cong) 公園工作人員手中接過粳稻的秧苗,紛紛蹚進水田。學生們(men) 在老師、家長和公園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小心翼翼地在水田中行走,將秧苗插入田中。

  插秧體(ti) 驗大概持續了一個(ge) 多小時,體(ti) 驗結束後,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學生王蕭瀟的家長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是在北京長大的八零後,從(cong) 來沒參與(yu) 過農(nong) 活,所以特地陪伴孩子來體(ti) 驗插秧活動,想讓孩子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義(yi) 。王蕭瀟說,實際插秧的體(ti) 驗和自己想象的有所不同,水田裏非常滑,稍有不注意就容易摔倒,有時候雨靴陷在泥裏,不容易拔出來,每走一步都要小心。

  除了體(ti) 驗插秧,學生和家長們(men) 還可以在現場體(ti) 驗製作非遺毛猴、製作鼻煙壺、學習(xi) 軟筆書(shu) 法,還有誌願者在現場向參與(yu) 者科普京西稻的知識。據了解,京西稻是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產(chan) 品,迄今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曆史。據史料記載,京西稻是康熙皇帝從(cong) 晚熟的玉田稻中選育出來的早熟質佳、耐寒性強、適應性廣的新品種,康乾年間海澱至玉泉山一代,京西禦稻田已經達到一萬(wan) 餘(yu) 畝(mu) 。

  據介紹,海澱公園插秧節是海澱公園自主舉(ju) 辦的公益品牌文化活動,該活動已成功舉(ju) 辦18屆,插秧節主要以京西稻曆史文化淵源為(wei) 基礎,曆年來堅持以不同主題向社會(hui) 大眾(zhong) 推廣曆史文化與(yu) 健康生活的理念,倡導勤儉(jian) 節約、低碳環保、自然和諧。如今的插秧節得到眾(zhong) 多在校小學生的廣泛關(guan) 注,已成為(wei) 北京市民初夏的熱門室外活動。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