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培厚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文化土壤(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05-15 11:04:00來源: 人民日報

  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為(wei) 中華文明寶庫“鑰匙”的獨特作用,必將為(wei) 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

  

  “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展”等精品展覽廣受關(guan) 注,《本草中國》《國醫有方》等紀錄片受到觀眾(zhong) 歡迎,81家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chuan) 教育基地相繼落成……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各部門不斷優(you) 化中醫藥文化產(chan) 品供給,為(wei) 群眾(zhong) 帶來豐(feng) 富的中醫藥文化體(ti) 驗,讓更多人有機會(hui) 近距離接觸和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

  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傳(chuan) 承發展的重要根基。前不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8部門聯合製定印發的《“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公布,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協同推進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等工作。這一重要舉(ju) 措,將培厚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的文化土壤。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中醫藥強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調和致中”“以人為(wei) 本、懸壺濟世”等,體(ti) 現了中華文化的內(nei) 核;同時還提倡“三因製宜、辨證論治”“固本培元、壯筋續骨”“大醫精誠、仁心仁術”等,豐(feng) 富了中華文化內(nei) 涵。可以說,中醫藥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推動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是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必然要求。《方案》提出“挖掘闡釋名醫名家、經典醫籍、傳(chuan) 世名方、道地藥材、非遺項目等中醫藥經典元素”“加強中醫藥博物館和文化場館建設”“建設50個(ge) 國家級中醫藥文化體(ti) 驗場館”等舉(ju) 措,對充分發揮中醫藥文化特色優(you) 勢,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yi) 。

  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需要在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中醫藥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上多下功夫。健康養(yang) 生是中醫藥文化的顯著標識,治未病是中醫藥優(you) 勢和特色的重要體(ti) 現。《方案》提出,到2025年,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yang) 水平提升至25%左右。實現這一目標,既需要在加大中醫藥文化活動和產(chan) 品供給、廣泛開展中醫藥科普工作等方麵做文章,也需要在方便群眾(zhong) 便捷獲取正確、規範的中醫藥養(yang) 生保健知識,將中醫藥文化融入現代生產(chan) 生活等方麵出實招。從(cong) 組織開展“千名醫師講中醫”、中醫藥科普巡講、優(you) 秀科普作品評選推介等活動,到普遍建設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再到鼓勵引導企業(ye) 把中醫藥文化有機嵌入道地藥材和老字號產(chan) 業(ye) 鏈全過程……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將更好引導人們(men) 養(yang) 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需要堅持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一方麵,守正才能更好創新。立足根基,挖掘精華,保持特色,中醫藥才能根深葉茂、生生不息。《方案》提出,對中醫藥文化的內(nei) 涵精髓進行挖掘研究、實施中醫藥古籍文獻和特色技術傳(chuan) 承專(zhuan) 項,正是為(wei) 了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突出原創性、保持民族性、延續傳(chuan) 統性、體(ti) 現時代性。另一方麵,創新才能更好守正。推動網上場館建設、實現“雲(yun) 遊基地”“雲(yun) 觀展”,開發中醫藥文化創意產(chan) 品,推動各地開展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緊跟時代步伐,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助於(yu) 讓中醫藥文化更好發揚光大。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跨越古今……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創造,我們(men) 要把中醫文化傳(chuan) 承好。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為(wei) 中華文明寶庫“鑰匙”的獨特作用,必將為(wei) 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