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莫讓商業利益幹擾少兒節目

發布時間:2023-06-21 09:03:00來源: 《光明日報》

  【影視銳評】

  作者:劉黎明(中山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副研究員、中山大學城市治理創新研究基地研究員)

  一直以來,中國少兒(er) 節目擁有大量的受眾(zhong) 群體(ti) ,是被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的節目類型之一。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節目製作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一批優(you) 秀作品湧現出來,滿足了少年兒(er) 童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與(yu) 之相對應的,還有一些少兒(er) 節目粗製濫造,內(nei) 容創新乏力,在藝術質量、價(jia) 值導向等方麵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不僅(jin) 如此,一些少兒(er) 節目還出現了鑽空子、打擦邊球等不良現象。

  近期,把少兒(er) 節目當成賺錢工具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經紀公司的“星探”在公園、商場、小區門口等遛娃場所假裝與(yu) 帶孩子的家長“偶遇”,一上來就誇讚孩子有明星氣質,聲稱隻要孩子經過他們(men) 培訓包裝,就能登上某檔少兒(er) 節目,一夜成名。還有些藝術培訓機構招生時聲稱與(yu) 某少兒(er) 節目有合作,承諾報滿多少課時就贈送一次參加錄製的機會(hui) 。這類少兒(er) 節目涵蓋舞蹈、主持、模特走秀、樂(le) 器表演等多種形式,已形成了較為(wei) 成熟的商業(ye) 模式。

  在這條產(chan) 業(ye) 鏈條上,民營節目製作機構與(yu) 藝術培訓機構、經紀公司結成商業(ye) 同盟。他們(men) 利用社會(hui) 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龍心態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育兒(er) 焦慮,以“上節目”“當童星”為(wei) 理由,說服家長購買(mai) 機構的培訓課程,或是繳納演出、包裝、宣傳(chuan) 等費用。但實際上,不論是民營節目製作機構,還是藝術培訓機構、經紀公司,他們(men) 既沒有把心思放在藝術教學上,也沒有把精力花在節目創新上,而是一味地思考如何通過收費,讓各方賺得盆滿缽滿。依托能上節目這個(ge) 理由收費的培訓機構,培訓時不注重基本功的培養(yang) ,隻在短時間內(nei) 給小朋友排練幾個(ge) 缺少技術含量的節目,糊弄了事。節目製作方在錄製節目時,也抱著敷衍的心態,讓孩子們(men) 走走過場交差。樂(le) 器演奏、歌曲演唱類節目都是提前在錄音棚錄音,現場隻需擺擺樣子、對對口型。小主持人就是跟著提詞器讀,連台詞都不用背。因此,這樣製作出來的節目質量可想而知,不僅(jin) 形式缺乏創新,而且內(nei) 容也乏善可陳。這種打著少兒(er) 節目的幌子換取經濟利益的做法,與(yu) 少兒(er) 節目激發少年兒(er) 童對文化藝術的濃厚興(xing) 趣、展現少年兒(er) 童各種才藝以及良好精神風貌的創作初衷相去甚遠。久而久之,社會(hui) 對於(yu) 少兒(er) 節目整體(ti) 的好感度和信任度被一點點消磨,公眾(zhong) 就會(hui) 將其與(yu) “粗製濫造”掛鉤,使少兒(er) 節目發展陷入瓶頸。

  更為(wei) 重要的是,少年兒(er) 童在整個(ge) 過程中一直處於(yu) 被動接受的狀態。根據許多報道描述,培訓機構為(wei) 了賺快錢,在短期內(nei) 集中上課,進行“填鴨式”教學,年齡大點的中小學生都吃不消,更別說還有年齡較小的幼兒(er) 園小朋友。這般揠苗助長,導致整個(ge) 授課過程滿是孩子的哭鬧聲和家長的安撫聲。少年兒(er) 童付出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卻隻換來少兒(er) 節目裏短短幾分鍾亮相,甚至隻有幾個(ge) 鏡頭。孩子們(men) 不僅(jin) 學不到什麽(me) 有益知識,得不到什麽(me) 有用的經驗,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更有可能對藝術培訓和節目錄製留下終生的心理陰影。

  因此,為(wei) 了給少年兒(er) 童創造良好的文化教育環境,有關(guan) 部門應該加強對這種少兒(er) 節目的監督管理。節目製作方應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放在首位,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提高少兒(er) 節目的藝術水平和思想境界,打造真正由少兒(er) 參與(yu) 、受少兒(er) 歡迎、符合少兒(er) 身心發展規律、具有教育意義(yi) 的優(you) 質內(nei) 容。市場化和產(chan) 業(ye) 化是影視業(ye) 發展的大勢所趨,少兒(er) 節目應與(yu) 各方進行良性合作,積極利用不同媒體(ti) 的傳(chuan) 播優(you) 勢,推進主流價(jia) 值的有效表達,助力少年兒(er) 童的健康成長。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1日 15版)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