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廣東用電量全國第一
各地高溫預警頻頻發布、空調24小時不敢關(guan) 、家裏電費暴漲……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平均高溫日數為(wei) 4.1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9天,為(wei) 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在高溫炙烤下,電力保供成為(wei) 熱議話題。
近日,各地陸續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電力市場交易及結算情況,全國上半年的電力版圖逐漸清晰。作為(wei) 經濟第一大省,廣東(dong) 在電力方麵有何看點?
廣東(dong) 用電量穩居全國榜首
“上半年電力供應安全穩定,電力消費增速穩中向好,電力供需形勢總體(ti) 平衡。”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新聞發言人郝英傑在發布《2023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如是說。據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累計超4.3萬(wan) 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5%。從(cong) 產(chan) 業(ye) 來看,上半年第一、第二、第三產(chan) 業(ye) 用電量分別為(wei) 577億(yi) 千瓦時、28670億(yi) 千瓦時、7631億(yi) 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2.10%、4.40%、9.90%。
從(cong) 省份來看,作為(wei) 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dong) 的用電量一直處於(yu) 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廣東(dong) 以3823.19億(yi) 千瓦時的用電量再次位列全國第一。除了廣東(dong) 的用電量穩居第一外,今年上半年,在經濟大省中,山東(dong) 、江蘇、浙江依然是“榜上有名”的“用電大戶”,上半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分別為(wei) 2845.6億(yi) 千瓦、2875億(yi) 千瓦、2050.1億(yi) 千瓦,增速分別為(wei) 3.28%、5.3%、5.39%。
從(cong) 增速來看,今年上半年,共有29個(ge) 省市自治區全社會(hui) 用電量實現增長。其中,海南、內(nei) 蒙古、青海、廣西、西藏5個(ge) 省市自治區同比增速超10%,湖北、貴州兩(liang) 省全社會(hui) 用電量有所下滑。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內(nei) 蒙古全社會(hui) 用電量增速高達10.5%,位居全國第二位。其中,內(nei) 蒙古上半年的工業(ye) 用電量達2011.3億(yi) 千瓦時,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87.6%。在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單晶矽產(chan) 量達25.9萬(wan) 噸,增長27.6%;多晶矽15.8萬(wan) 噸,增長312.2%。這反映了內(nei) 蒙古在光伏產(chan) 業(ye) 的帶動下,工業(ye) 動能在不斷增強。
廣東(dong) 生物質能發電量居首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力行業(ye) 延續綠色低碳轉型趨勢。從(cong) 品種來看,火電同比增長7.5%,水電下降22.9%,核電增長6.5%,風電增長16%,太陽能發電增長7.4%。除水電外,我國電力生產(chan) 保持穩定增長。
受長時間幹旱天氣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水電發電量顯著減少。作為(wei) 水電大省,雲(yun) 南“首當其衝(chong) ”,數據顯示,上半年其水力發電量1022.8億(yi) 千瓦時,同比下滑23.6%。
作為(wei) “西電東(dong) 送”的主力軍(jun) ,雲(yun) 南水電發電量的下降引發了人們(men) 對“廣東(dong) 缺電”的擔憂。數據顯示,盡管廣東(dong) 上半年的發電量位居全國第二,但作為(wei) 用電第一大省,仍有629.99億(yi) 千瓦時的用電“缺口”。
為(wei) 了“開源”,廣東(dong) 開拓了多種發電渠道。其中,廣東(dong) 在生物質發電方麵的表現尤為(wei) 亮眼。據國家能源局消息,今年上半年廣東(dong) 生物質發電量為(wei) 112.7億(yi) 千瓦時,穩居全國榜首,超第二名山東(dong) 18.9億(yi) 千瓦時。此外,在核電領域,廣東(dong) 的發電能力位居全國第一,發電量達593.1億(yi) 千瓦時,占全省發電總量的18.57%。新能源渠道的開拓無疑緩解了廣東(dong) 的用電緊張局麵。
實際上,廣東(dong) 還不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在全國,上半年共有17個(ge) 省市自治區存在用電“缺口”。其中,山東(dong) 以用電“缺口”950.20億(yi) 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浙江、江蘇均以用電“缺口”超700億(yi) 千瓦時分列全國第二、第三。此外,北京、河南、河北、上海用電“缺口”也在400億(yi) 千瓦時上下,同樣依賴外送電力。
廣東(dong) 發電量位列全國第二
麵對巨大的供電“缺口”,增強區域互濟共保能力成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首選。
從(cong) 省份來看,傳(chuan) 統的能源大省和產(chan) 業(ye) 大省依然位居全國發電量前十。其中,山西、內(nei) 蒙古等省市自治區利用自身礦產(chan) 條件,為(wei) 全國其他省市自治區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廣東(dong) 、江蘇等省份為(wei) 了滿足產(chan) 業(ye) 用電,在接受能源大省的“援助”時,也在逐漸提升自身的發電能力。
據記者統計,2023年上半年全國發電量產(chan) 量前十省市自治區分別是內(nei) 蒙古、廣東(dong) 、江蘇、山東(dong) 、新疆、山西、浙江、四川、河北、安徽。其中,今年上半年內(nei) 蒙古發電量產(chan) 量排名第一,累計產(chan) 量為(wei) 3452.2億(yi) 千瓦時;廣東(dong) 緊隨其後,累計產(chan) 量為(wei) 3193.2億(yi) 千瓦時。
作為(wei) 發電大省,內(nei) 蒙古的富餘(yu) 電量高達1155.70億(yi) 千瓦時,同樣位居全國第一,成為(wei) 最強送電“外援”。據了解,在煤炭、風力、光照資源的加持下,內(nei) 蒙古外送電量已連續18年領跑全國,送電範圍覆蓋華北、東(dong) 北、華東(dong) 、西北地區以及蒙古國。
此外,除內(nei) 蒙古外,山西、新疆、雲(yun) 南上半年富餘(yu) 電量均在400億(yi) 千瓦時以上,寧夏、貴州、四川、陝西也超過200億(yi) 千瓦時,它們(men) 都是“西電東(dong) 送”的重要力量,有力地填補了其他省市的供電“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yu) 去年1-6月,24個(ge) 省市自治區發電量均有所增加,8個(ge) 省市自治區發電量增幅超過10%,部分經濟大省也在增強自身的發電能力。其中,廣東(dong) 上半年發電量增幅達16.68%,位列全國第二,上海上半年發電量增幅達13.40%,位列全國第七。
羊城晚報記者 董鵬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