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潮流正熱 但8成消費者搞錯了控糖重點
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 (記者 雷妍)近年來“喝奶茶喝出牛奶血”等極端個(ge) 案屢見報端,減糖、控糖甚至戒糖成為(wei) 網絡熱議的話題,但消費者是否真的了解糖,是否知道如何科學減糖、控糖?近日,科信食品與(yu) 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發布了專(zhuan) 項調查結果並邀請專(zhuan) 家進行解讀。
七成消費者想“控糖”
本次調查顯示,68%的消費者有控糖意願,年輕人、體(ti) 重焦慮人群的控糖意願更加強烈。但《中國城市居民糖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顯示,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攝入9.1克糖,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25克以內(nei) 的建議。此外,居民攝入的糖僅(jin) 占膳食總能量的1.9%,最高為(wei) 3-6歲組,占總能量的3.4%,也遠低於(yu)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10%。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認為(wei) ,糖隻提供能量而不提供其它營養(yang) 素,攝入過多,會(hui) 影響能量及其它營養(yang) 素的攝入平衡,長遠來看,對健康不利。
目前,我國居民攝入的糖並不算多,控糖對於(yu) 大部分人而言不如控鹽、控油和控製總能量攝入重要,但不能盲目樂(le) 觀。因為(wei) 近20年來,我國食糖年生產(chan) 量增加了一倍多,13-17歲、3-6歲年齡組糖供能比超過10%分別占4.1和4.8%,因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最終超過10%的兒(er) 童青少年的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此外,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長期偏高的人群確實應當注意控製糖的攝入量。
八成消費者搞錯了控糖重點
說到控糖,消費者很容易想到含糖飲料、糕點、糖果巧克力等。也正因此,近年來,無糖飲料、無糖食品更受到青睞。此前數據顯示,無糖飲料的市場滲透率已經接近八成。本次調查發現78%的消費者認為(wei) 應控製食品、飲料中的糖。但是,廚房用糖才是我國城市居民攝入糖的第一大來源,其貢獻率是含糖飲料的2倍左右。
科信食品與(yu) 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表示,人們(men) 普遍將“減鹽、減油、減糖”的焦點放在超市貨架上的食品和飲料,卻忽視了一日三餐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實際上,鹽油糖的主要攝入途徑都是餐飲,包括家裏做飯,這是當前中國人的膳食結構造成的。控製家庭廚房、食堂、餐廳廚房中鹽、油、糖的使用量對於(yu) “三減”至關(guan) 重要。因此,應從(cong) 自家廚房開始,適應和培養(yang) 清淡口味。
九成消費者認錯“糖”
閱讀食品配料表可以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比如蔗糖、果糖、果葡糖漿是典型的含糖配料,比較隱蔽的糖還有蜂蜜、果醬、濃縮果汁等。但調查顯示,能準確識別這些含糖配料的消費者不足10%。比如蔗糖的識別率僅(jin) 有80%左右,常用的果葡糖漿、蜂蜜、濃縮果汁、果醬的識別率均不足50%。有趣的是,還有不少消費者將不提供能量或僅(jin) 提供較少能量的甜味劑(代糖)識別為(wei) 含糖配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wei) ,消費者的營養(yang) 健康教育任重道遠,正在征求意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yang) 標簽通則》(GB 28050)已經將糖作為(wei) 強製標注的內(nei) 容,這將有助於(yu) 公眾(zhong) 更清晰地了解食品的糖含量。但歸根結底,消費者要學會(hui) 自主選擇和搭配出健康的膳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