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城市政策效果有所顯現,9月房地產銷售麵積、金額同比降幅均有收窄
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記者門庭婷)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麵積同比下降7.5%,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1%、新開工麵積同比下降23.4%。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房地產(chan) 投資在繼續下降,但是降幅在收窄。另外,他介紹,9月份70個(ge) 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合計交易量數據在9月份當月轉正,環比增長2.8%,實現了連續5個(ge) 月下降後首次轉正。
他還表示:“從(cong) 這些指標數據來看,房地產(chan) 的優(you) 化政策作用是在持續釋放,有積極的效應。當然,這個(ge) 政策的發揮還要有個(ge) 過程,畢竟房地產(chan) 總體(ti) 上處在一個(ge) 調整階段,所以後期還是要抓好政策的落實。”
各地政策出台頻次加快,核心城市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有望逐漸好轉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全國房地產(chan) 銷售麵積、銷售金額同比降幅延續擴大趨勢,但9月單月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區域來看,1-9月,各區域商品房銷售麵積、銷售金額同比均下降,其中中部地區降幅明顯,東(dong) 部地區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分析稱,9月,各地政策出台頻次加快,全麵落實首套住房“認房不認貸”,廣州放鬆限購政策,多個(ge) 二線城市取消限購,同時供給端政策支持力度亦在增強,核心城市政策效果有所顯現,但在居民收入預期尚未恢複、房價(jia) 下跌預期仍較強等因素影響下,全國房地產(chan) 市場活躍度並未明顯回升,政策效果不明顯。
從(cong) 網簽數據來看,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北京、上海、廣州等核心城市新房銷售麵積在9月中下旬出現上升,10月以來,核心城市房地產(chan) 市場保持一定活躍度,但與(yu) 政策出台節點相比,多數城市市場情緒有所回落,政策效果持續性顯不足。上周(10.9-10.15),國慶假期期間網簽延後以及低基數下,重點50城新房銷售麵積環比增長159.7%,但同比仍下降5.3%,降幅有所收窄。
從(cong) 供應端數據來看,1-9月,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額仍承壓,累計同比降幅繼續擴大,房屋新開工麵積同比邊際改善,累計同比降幅延續小幅收窄態勢。9月單月,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同比降幅較上月擴大,單月同比降幅連續5個(ge) 月在10%以上;房屋新開工降幅較8月收窄8.9個(ge) 百分點,單月同比降幅今年3月以來首次收窄至20%以內(nei) 。企業(ye) 融資方麵,9月,各渠道融資規模均大幅下降,信用債(zhai) 降幅明顯,企業(ye) 現金流仍麵臨(lin) 較大壓力。
短期來看,陳文靜表示,四季度,新開工麵積低基數效應有望進一步顯現,預計新開工麵積同比降幅繼續收窄,但難改同比下行趨勢。在核心城市銷售市場保持一定活躍度下,核心城市的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有望逐漸好轉,進而對四季度全國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額形成一定支撐,但從(cong) 全年來看,全國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額同比降幅或仍較大。
房地產(chan) 調整有利於(yu) 後期發展,穩定樓市仍是主基調
針對房地產(chan) 的發展現狀,盛來運提到,房地產(chan) 的調整是有利於(yu) 房地產(chan) 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他表示,我國房地產(chan) 從(cong) 2003年住房商品化改革開始,到2020年,將近20年時間,房地產(chan) 持續保持高增長。所以,房地產(chan) 持續高速擴張,為(wei) 那個(ge) 時期的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和中高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房地產(chan) 也像其他產(chan) 業(ye) 一樣,不可能持續保持高增長,到了一定階段以後,出現這種調整是很正常的,而且這種調整是有利於(yu) 淘汰落後產(chan) 能,有利於(yu) 結構優(you) 化,尤其是有利於(yu) 房地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所以現在的調整是有利於(yu) 後期的發展。”盛來運說道。
展望未來,廣東(dong) 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稱:“穩定樓市仍是政策主基調,但傳(chuan) 統的紓困模式,即需求端刺激,其空間在收窄、邊際效應在下降,迫切需要跳出舊模式、開新局。包括供給端解決(jue) 房企的風險問題,完善供應結構(比如保障性住房、配套完善的住房、土地降低地價(jia) 等),需求側(ce) 牽引(新市民、年輕人、工薪階層等)。同時,要將房地產(chan) 的穩定放到居民收入、就業(ye) 、預期穩定的大框架下來看待,並製定一攬子政策,才能將房地產(chan) 逐漸穩定下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