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負累過重 中小學教師什麽時候才能專注教書育人?
“能否給老師也減減負,讓我們(men) 專(zhuan) 心教書(shu) ”
中小學教師課外負累重調查
編者按
近期,“中小學教師課外負累重”問題引發社會(hui) 廣泛討論。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自稱中小學教師的網友稱:除負責教學外,平時更多時間、精力都用來應對不屬於(yu) 本職工作的任務,如學校公眾(zhong) 號更新、整理會(hui) 議材料、各種App打卡等。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義(yi) 務教育階段(小學初中)學校20.16萬(wan) 所,專(zhuan) 任教師1065.46萬(wan) 人,在校生1.59億(yi) 人;普通高中1.50萬(wan) 所,專(zhuan) 任教師213.32萬(wan) 人,在校生2713.87萬(wan) 人。
中小學教師課外負累重是否已成普遍現象?有何危害?是什麽(me) 導致了中小學教師課外負累重?又該如何依法解決(jue) 這一問題?為(wei) 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采訪。
□ 本報記者 孫天驕 張守坤
前不久,於(yu) 桃決(jue) 定從(cong) 學校辭職。去年8月,於(yu) 桃入職江蘇一所鄉(xiang) 鎮的公立小學,成為(wei) 一年級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僅(jin) 僅(jin) 過去2個(ge) 學期,她就感到“受不了了”。
“學校幾乎每周都會(hui) 讓班主任統計數據做一些表格,如統計學生戶籍、統計參保情況等,還有迎接檢查搞衛生,甚至社區和保險公司、銀行的活都丟(diu) 給老師做。對於(yu) 年輕教師,學校還要求按時完成論文、課堂筆記、心得、硬筆字練習(xi) 等,這占用了大量課外時間,也讓我很難有時間去提高教學能力。”於(yu) 桃說,課外負累之重,讓她感到十分焦慮,幾乎處於(yu) 崩潰邊緣,最終,她選擇了辭職。
於(yu) 桃的經曆並非個(ge) 例。來自北京、陝西、河南、安徽等地10位中小學教師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在日常教學任務之外確實存在大量課外負累。有受訪教師無奈地說:“原本當老師隻想教書(shu) 育人,當了之後才發現,教書(shu) 竟然成了占比最小的那個(ge) 環節。”
教學之外各種事務纏身
表格填不完材料寫(xie) 不完
“我是教育學研究生畢業(ye) ,從(cong) 小就對當老師抱有很大的熱情。但是當了老師後才發現,一線教師真的特別辛苦。”在山東(dong) 某公立小學擔任低年級語文老師的肖漫說,她每周上18節課,加上負責孩子們(men) 多個(ge) 早讀、午餐、午練、課後延時等,工作日在校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長超過10個(ge) 小時。
但對她而言,上課教學反而是最輕鬆的,課外工作壓力更大,“不定時突擊檢查衛生,不合格通報扣績效;上級領導視察、外單位參觀,忙接待、準備材料;市裏活動配合宣傳(chuan) ;重要會(hui) 議和活動,學校所有老師都要上陣……”
在社交平台上,記者以“教師課外任務”等為(wei) 關(guan) 鍵詞進行檢索,發現像肖漫一樣吐槽課外負累重的中小學教師不勝枚舉(ju) 。
陝西某中學初二班主任冰淼在成為(wei) 一名老師之前,對教師行業(ye) 的預期是:教書(shu) 育人、工作氛圍簡單、有假期特別是寒暑假。然而,當了老師後她才發現,現實和預期背道而馳——假期經常被安排各種培訓;除教學任務外,學校還給老師安排了很多額外任務,包括各種公開課、賽教(指教師參加的各種與(yu) 教育教學活動有關(guan) 的比賽)、教案評選以及配合相關(guan) 部門到學校開展宣傳(chuan) 等。
“這些工作都要求留痕,且與(yu) 年底考評直接掛鉤,導致有填不完的表格、寫(xie) 不完的材料。”冰淼細數道,僅(jin) 今年開學以來,其就組織所在班級學生參加過手抄報比賽、班級文化建設評比等,幾乎每天都要在家長群裏發各種文件並收集反饋,如青少年科普知識競賽、青少年近視防控知識問答等。“課外事務量已經遠超教學任務,真是太可怕了!”
“一節非學科類公開課,和教學內(nei) 容可以說毫無關(guan) 係,就耗費了我一個(ge) 半月精力,那段時間正常的課堂教學效果也變差了。”京津地區一名小學三年級班主任王莉說,為(wei) 了參加區裏舉(ju) 辦的某項公開展演比賽,校領導直接告訴她“教學工作可以放一放,先把比賽搞好”。“光是公開課的初稿,我就弄了不下10版,每天放學我都會(hui) 被留下匯報進度,領導提出修改意見,那段時間我的精神壓力特別大。”
“初稿完成後,就是製作課件,前前後後又修改了5遍。課件弄好後,就要組織學生排練,台詞、動作、小道具製作、PPT放映、外景視頻錄製……好不容易表演完了,領導又讓我寫(xie) 一篇心得體(ti) 會(hui) 和大家交流,做一期相關(guan) 公眾(zhong) 號,這事才塵埃落定。”王莉無奈說道,這種與(yu) 教學無關(guan) 的公開課,每學期都會(hui) 有兩(liang) 三節,再加上填不完的表格、應付不完的檢查,重心已經越來越偏向非教學任務,“能否給老師也減減負,讓我們(men) 專(zhuan) 心教書(shu) ”?
不堪壓力導致身心俱疲
很多老師哭過甚至辭職
“每天有4節到6節課,備課壓力很大,上完課還有課後延時服務,要比其他人在學校多待兩(liang) 三個(ge) 小時才能回家。”李萱是河北某小學五年級班主任,也是兩(liang) 個(ge) 班的語文和道法老師。讓她無奈的是,除教學任務,她還要承擔檢查學生宿舍、引導學生食堂有序打飯,參與(yu) 文明班級評比、文明校園建設、防災減災、文明城市創建等活動,“我和同事們(men) 還上街去撿過煙頭、打掃衛生”。
“每天又累又睡不著,身體(ti) 很乏,可一閉眼又想著第二天該怎麽(me) 上課,兩(liang) 個(ge) 班教學進度怎麽(me) 安排,想著想著,思維又跳躍到怎麽(me) 應付各種督查檢查上去了。不知道說什麽(me) 了,真的太累了。”李萱說。
繁重的課外任務,讓不少中小學教師直呼“身心俱疲”。
“感覺教書(shu) 完全變成了老師的副業(ye) ,無窮無盡的瑣事填滿了老師的工作生活,形式主義(yi) 甚至讓教學都變得不再純粹務實。”於(yu) 桃說,“本來班主任工作就很繁重了,課時量也很大,我教語文的同時學校還安排我教勞動、書(shu) 法、道法,身體(ti) 、情緒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問題。”
壓力有時還來自一些家長。讓於(yu) 桃印象深刻是,一次放學,一名學生被其媽媽接走了,來接孩子的爸爸不知情,以老師弄丟(diu) 了孩子為(wei) 由,大聲辱罵了於(yu) 桃很久。而她就此事向校方反映時,隻換來一句,“下次把孩子看好”。
冰淼告訴記者,各種繁雜事務堆積下,她及身邊不少同事都不堪重負,辦公室裏十幾名老師基本因壓力大而哭過,學校近幾年有多位青年教師因忍受不了課外負累重而選擇辭職。
“現在非常不快樂(le) 。”入職5年多,現任河南某小學主科教師兼班主任的莫默告訴記者,其最初在鄉(xiang) 鎮小學教書(shu) 時感覺工作非常快樂(le) ,基本隻專(zhuan) 注於(yu) 教學本身,但幾年前調到市區學校工作後,她發現“一切都變了,老師在教學之外竟然還要應對那麽(me) 多課外事務”。
“形式主義(yi) 嚴(yan) 重,各種活動、常規檢查要求多,遇到領導檢查,還會(hui) 影響到正常上課,要帶著學生去打掃衛生。這些情況和我的初衷完全背離,有段時間我回到家經常崩潰大哭。”莫默說,怎麽(me) 才能屏蔽那些校外的任務,讓老師安心上課呢?
承擔職責任務愈發寬泛
降低職業(ye) 認同感幸福感
在多位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看來,中小學教師課外負累過重問題其實早有端倪,教育界、學術界近年來一直在關(guan) 注和呼籲,但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值得深思。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說,根據對我國河南、山東(dong) 、廣東(dong) 、湖南等31省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情況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每周實際工作時間平均為(wei) 54.5小時,遠超勞動法“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規定。而工作總時長中有約四分之三的時間被非教學任務占據。開會(hui) 、填寫(xie) 各類報表、家校溝通、迎檢工作、社會(hui) 性事務、學校管理、各類App打卡等非教學任務大量占用教師工作時間和精力。
“這一現象與(yu) 長久以來教育所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息息相關(guan) ,課外負累過重不僅(jin) 導致教師投入備課和教學的時間和精力銳減,教師教學質量下降,學校教學秩序混亂(luan) ,而且降低職業(ye) 認同感和幸福感,阻礙教師發展,甚至可能導致個(ge) 別教師采取極端行為(wei) ,產(chan) 生不良社會(hui) 影響。”姚金菊說。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法律與(yu) 研究院副院長蔡海龍認為(wei) ,這一現象實際上反映了對教師的使用管理與(yu) 其本身專(zhuan) 業(ye) 人員身份之間存在不匹配。現行教師法將教師的身份規定為(wei) “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zhuan) 業(ye) 人員”,而在實踐中,隨著人們(men) 對教育的期待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學校和教師被要求承擔越來越寬泛的職責任務。特別是那些明顯與(yu) 教育教學無關(guan) 的攤派任務,因其與(yu) 教師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人員身份之間存在巨大落差,很容易讓教師產(chan) 生“課外負累過重”的感覺。
姚金菊指出,當下教師的負擔大致可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是與(yu) 課業(ye) 完全無關(guan) 的行政任務,二是與(yu) 課業(ye) 相關(guan) 的特殊任務,二者應區分而論。
“與(yu) 課業(ye) 完全無關(guan) 的行政任務包括迎檢工作、流於(yu) 形式的教研活動、培訓活動等,大部分此類任務並非出於(yu) 教書(shu) 育人和教師發展的目的,而是來自上級的硬性要求,多流於(yu) 形式主義(yi) 。”姚金菊說,針對此類任務,應嚴(yan) 格落實“減負清單”,明確哪些工作是需要校長做的、哪些是需要班主任做的、哪些是需要專(zhuan) 任教師做的、哪些是需要學校職員做的,以及哪些是需要拒於(yu) 校門之外的。
而與(yu) 課業(ye) 相關(guan) 的特殊任務包括實驗課程反複錄製、大量時間和精力用於(yu) 教案評選等。嚴(yan) 格意義(yi) 上,此類任務可以歸為(wei) 教育教學輔助任務,任務中蘊含著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jia) 和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提高其教學水平,從(cong) 而提高教學質量。應正視此類任務,發揮正向功能,在任務過程中不斷反思完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呼籲為(wei) 中小學教師減負
杜絕非教學指令性任務
“身為(wei) 一名高三班主任,在最關(guan) 鍵的時候,每天考慮的不是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xi) 成績,而是要想著怎麽(me) 完成學校布置的各種課外任務,這叫什麽(me) 事兒(er) !”談到課外負累,安徽省某中學高三教師曲平就氣不打一處來。
“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外,各種宣傳(chuan) 活動、各種軟件注冊(ce) 、各種表格填寫(xie) ,都需要老師配合、參與(yu) 乃至準備課件。一些與(yu) 教學無關(guan) 的填報工作,老師要和家長聯係溝通,有些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家裏就爺爺奶奶,不會(hui) 填,老師還要指導,搞得大家都很煩。”曲平抱怨道,“這樣老師們(men) 怎麽(me) 做好本職工作?簡直本末倒置了。”
在受訪的所有中小學教師中,北京某中學英語教師洛溪是唯一表示“雖然學校安排了一些課外任務,但能夠理解和接受”的。
“我們(men) 學校有專(zhuan) 門的媒體(ti) 辦公室,不用做教學任務,學校的會(hui) 議材料、公眾(zhong) 號文章都由他們(men) 負責。”洛溪說,學校人員架構完善、分工明確、領導有擔當,為(wei) 一線教師分擔了不少課外壓力,但總有一些任務是避不過的。“最開始,我也有過壓力大整宿睡不著的情況,做老師嘛,自我調節,慢慢進步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家已關(guan) 注到中小學教師減負的問題。2019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幹意見》,將中小學教師減負改革納入整治形式主義(yi) 專(zhuan) 項工作,對影響教師教育教學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進行集中清理,並要求省級黨(dang) 委和政府列出具體(ti) “減負清單”,減少教師非教學任務。
2022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hui) 辦公室發布《關(guan) 於(yu) 禁止向學校攤派與(yu) 教育教學無關(guan) 的“漲粉”“評比”“推銷”等指令性任務的通知》,以遏製形式主義(yi) 向學校轉移趨勢。多地還出台了教師減負清單等措施。
但減負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今年3月發布的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顯示,60.3%的受訪教師認為(wei) 課後服務工作量加大,70.9%的受訪教師呼籲減輕非教學負擔。
有5年小學班主任工作經曆的莫默直言:相關(guan) 措施出台後,一些學校隻是“做做樣子”,各種會(hui) 議研討、動員、無意義(yi) 的創新教學方式仍紛至遝來,還要各種拍照留痕說明,負擔一點沒有減輕。
麵對網上討論,一名中學教師在社交平台上如是寫(xie) 道:“老師什麽(me) 時候才能專(zhuan) 注教書(shu) 育人?”
(文中受訪教師均為(wei) 化名)
來源: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