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當古建築遇到大雪,會給保護工作帶來挑戰嗎?

發布時間:2023-12-14 15:26: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記者鶴佳)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近日北方多地降雪,朋友圈開啟曬雪景模式。沒拍到美照的朋友也不用著急,據中央氣象台消息,預計13日至15日,陝西南部及華北、黃淮北部、東(dong) 北地區南部和東(dong) 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大雪美景配上古建築,別有一番中國古韻。故宮博物院也發布了官方雪後美景大片。一夜之間,宮城內(nei) 外已被潔白包裹。琉璃金頂玉塵層疊、朱牆廊壁銀星閃灼。極目遠望,丹宸碧瓦與(yu) 雪相接,與(yu) 天一色。

  欣賞雪景的同時也不免好奇,大雪會(hui) 對古建築保護工作帶來挑戰嗎?古人在建造時使用了哪些技法來提升古建築抗災能力?如今,文保工作者都使用了哪些科技手段來監測古建築的狀態?

  大雪將至,古建築扛得住嗎?

  山西省古建築與(yu) 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院長路易介紹,近15年降雪對古建築的危害相對可控,此輪降雪中山西古建築狀態穩定,目前尚未收到各地有關(guan) 降雪後帶來文物本體(ti) 災害的報告。

  北方古建築多為(wei) 抬梁式結構,以垂直木柱為(wei) 支撐,在木柱頂端又架起數層疊架的木梁。這種結構很可能也是古人考慮到降雪壓力進行的設計。正所謂“立木頂千金”,降雪帶來的縱向壓力並不是古建築病害的主要來源,反而降雪後的融雪過程中帶來的水對建築材料的影響更大。雪變成冰,冰融化再結冰,這個(ge) 過程對建築材料產(chan) 生凍融侵蝕。因此降雪之後,文物主管部門需要第一時間除雪,防止積雪在地麵或屋麵上的凍融過程讓建築材料產(chan) 生病變。

  山西對文物的日常養(yang) 護高度重視,防止文物因小病逐漸發展為(wei) 大病。目前,山西省的國寶修繕率達100%,省寶的修繕率達97%以上。如此高的修繕率,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文物也能完全抵禦。

  暴雪和暴雨,古建築更怕哪個(ge) ?

  路易介紹,暴雪對文物帶來的是慢性病,而暴雨可能是個(ge) 急病。一方麵,暴雨會(hui) 對建築造成直接衝(chong) 刷;另一方麵,暴雨易形成洪澇災害,對文物建築造成侵蝕。尤其在我國中北部地區,有大量的木土結構建築,這些建築的存在建立在當地幹燥的氣候基礎之上,近幾年降雨的北移,對中北部地區的木土結構建築帶來較大影響。

  2021年山西暴雨造成平遙城牆的垮塌,就是因為(wei) 前期10~15天的連續降雨,讓土牆的含水率達到飽和,又在一次強降雨中被暴雨衝(chong) 垮。因此,麵對新的形勢變化,對這些地區的文物保護,需要一定的科技攻關(guan) 。比如,在保證文物原形製的前提下,考慮針對主要病害使用新材料,讓夯土類牆體(ti) 強度更高、防水性更強。

  文物保護會(hui) 陷入“忒修斯之船悖論”嗎?

  路易介紹,從(cong) “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間,山西一直在對古建築文物進行搶險保護,進入“十四五”之後,更考慮整個(ge) 體(ti) 係架構的完善。在安全方麵,山西建立了線上線下聯動的安全機製,搭建安全監管平台,成立專(zhuan) 門安全巡檢團隊;在人才方麵,首創文物全科人才,由山西大學進行培養(yang) ,解決(jue) 基層文物部門人才缺乏問題;在資金方麵,針對省內(nei) 大量的低級別文物,省委、省政府專(zhuan) 門啟動一般債(zhai) 支持低級別文物的修繕。此外,山西省古建築與(yu) 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積極開展多學科交叉,搭建現代保護體(ti) 係,同時強化文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預防性保護。

  哲學上的“忒修斯之船悖論”是指一艘船的所有零件都換成新的後,是否還是同一條船。路易表示,文物承載著民族的認同感,文物保護工作需要堅守底線,盡量減少更換文物構件,即便到了不得不換的程度,也一定要把原件放在博物館中,不能丟(diu) 失。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