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18萬個攝像頭“失控”,公眾安全感如何保障?

發布時間:2024-04-10 14:19:00來源: 《工人日報》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我們(men) 不希望美好的詩句在現實中演變成自己在某些場合被“窺私”的恐懼。讓百姓在公私領域有著更多的安全感,需要有關(guan) 方麵強化監管,相關(guan) 企業(ye) 盡快提升技術對抗能力,同時,每個(ge) 人也應有基本的法律自覺,共同抵製“窺私”行徑。

  一男子非法控製18萬(wan) 多個(ge) 攝像頭搜集實時畫麵出售……據4月4日《工人日報》報道,近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發布《網絡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shu) (2019-2023年度)》,通報該院近5年審結的網絡犯罪案件辦理情況。其中一起案例令人後背發涼:被告人巫某某通過技術手段獲取了某品牌攝像頭的用戶名和密碼數據庫,將其置於(yu) 自建的APP中,通過指令調取數據庫信息實現入侵並控製目標攝像頭。調查顯示,該男子控製的攝像頭超過18萬(wan) 個(ge) ,場所涵蓋醫院、家庭、養(yang) 老院、實驗室等,宣稱“足不出戶看世界”。法院經審理認為(wei) ,巫某某行為(wei) 已構成非法控製計算機信息係統罪,判處其有期徒刑5年,罰金10萬(wan) 元,並沒收其違法所得80餘(yu) 萬(wan) 元。

  此前也有不少類似案例。同時,還有私家車內(nei) 的行車記錄儀(yi) 被盜錄音視頻、涉及公眾(zhong) 個(ge) 人隱私的場所攝像頭被“黑”等現象也不時出現,甚至網上還有“遠程打開別人手機攝像頭”的高頻搜索詞條……這類問題引發公眾(zhong) 對私域和公共場所安全的擔憂。

  人為(wei) 操控下的“窺私”生意有其發展脈絡,早期的盜錄主要是提前將設備安裝在某些場所,定期讀取數據。之後,此類設備逐漸輕量化、微型化,續航和網絡傳(chuan) 輸性能進步,電商平台交易隱蔽,相關(guan) 案件明顯增多。當智能安防係統普及開來時,“窺私”的主要方式變成了不法分子入侵操控受害者設備,作案方式低風險、“高效率”,不法分子可以實現人機分離、隱蔽性更強,由此帶來發現難、取證難、定罪難等問題。

  “窺私”攝像頭的危害不可小視。它涉及個(ge) 人隱私被販賣造成受害者精神損害,如個(ge) 人麵部特征、聲紋特征被不法分子操控攝像頭捕捉,可能被用來實施AI換臉詐騙、敲詐勒索等;智能家居產(chan) 品物物互聯,當攝像頭被非法操控發出語音指令時,可能會(hui) 危及百姓家庭生活安全;同時,還涉及公共領域安全及公共秩序遭受威脅,如美容院、健身房、遊泳館、酒店等場所的攝像頭被入侵,顧客隱私被上傳(chuan) 到非法網站、供無數眼睛圍觀……不法分子的“鼠標在手、天下我有”式低門檻作惡技術,會(hui) 給公眾(zhong) 心理造成極大不安,甚至動搖人們(men) 對所處空間的安全感。

  為(wei) 遏製偷拍黑產(chan) 蔓延、嗬護公眾(zhong) 安全感,近年來,有關(guan) 方麵持續開展行動。比如,公安部門持續開展打擊非法生產(chan) 、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zhuan) 用器材“斷源”行動和打擊偷拍偷窺“掃雷”行動;全國首部公共安全攝像頭管理地方性法規日前在湖南株洲正式施行,在管理使用方麵建立了保密和追責機製;電商平台升級技術手段,屏蔽和下架有關(guan) 設備和技術的關(guan) 鍵詞及產(chan) 品;相關(guan) 企業(ye) 研發高密級產(chan) 品,提升技術對抗能力,減少被入侵的可能,等等。

  從(cong) 實踐看,讓公眾(zhong) 更有安全感,還需破解一些痛點難點。比如,法律約束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後性,或者過於(yu) 籠統、針對性不足,導致在罪名適用、罰過相當方麵存在難點。在司法實踐中,以非法生產(chan) 、銷售竊聽竊照專(zhuan) 用器材罪和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zhuan) 用器材罪定罪的情況較少,定罪障礙之一是偷拍設備需要由國家安全機關(guan) 將其鑒定為(wei) 專(zhuan) 用的間諜器材,或是屬於(yu) 竊聽竊照專(zhuan) 用器材,而現實中很多設備具有拍照或錄音功能,認定其是竊聽竊照器材並不容易;之二是如何判定案件“造成嚴(yan) 重後果”往往缺乏具體(ti) 標準。

  沒人願意在不知情中生活於(yu) “眾(zhong) 目睽睽”之下,沒人願意在現實版“楚門的世界”裏當那個(ge) 被圍觀的傻子。“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我們(men) 不希望美好的詩句在現實中演變成自己在某些場合被“窺私”的恐懼。讓百姓在公私領域有著更多的安全感,需要有關(guan) 方麵強化監管,相關(guan) 企業(ye) 盡快提升技術對抗能力,同時,每個(ge) 人也應有基本的法律自覺,共同抵製“窺私”行徑。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