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社區防控“降級不降防”
“我特別想帶家裏的小朋友去戶外溜達溜達。”5月7日,湖北省全麵重啟一個(ge) 月,家住武漢市的王娟麗(li) 向記者說出了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的小心願。五一期間,湖北降低了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等級。疫情防控走向常態化後,王娟麗(li) 並沒有帶5歲的孩子出去。她說:“現在還不是玩的時候,周圍的人也習(xi) 慣了深居簡出。”
見到王娟麗(li) 時,她正在武漢市江岸區勞動街國信院社區國信院小區門口的帳篷下登記進出人員的健康狀況及出門事由。王娟麗(li) 說,之前由於(yu) 個(ge) 人原因沒能到一線出力,複工後在單位支持下當了一名誌願者,協助社區做一些輔助性工作。
記者采訪當天,和王娟麗(li) 搭班的是社區工作者曾瑞。當過兵的曾瑞2月17日以來就一直守在小區門口。“除了社區工作者、物業(ye) 、誌願者,原先這裏還有省市下沉幹部,5月2日防控等級降低後他們(men) 就撤了,現在白天小區門口仍有6人值守。”曾瑞介紹,國信院社區與(yu) 武漢當地大型公園解放公園僅(jin) 有一牆之隔,從(cong) 前愛好去公園遛彎的居民,現在走到小區門口就返回了。一方麵,大家是怕了,警惕性仍未放鬆;另一方麵,社區也在延續原先一些政策,按照“非必須不外出”原則,勸導小區居民少出門、不出門。
同在江岸區的大智街銘新社區是個(ge) 老舊小區,附近便是繁華熱鬧的吉慶民俗街和江漢路步行街,近萬(wan) 名居民中,老年人占據了相當比例。
90後的葉德添是這個(ge) 社區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憑著一股子熱情和幹勁,葉德添解決(jue) 了不少居民的煩心事兒(er) ,在他們(men) 心中的認可度頗高。
站在銘新社區銘新巷小區大門外向內(nei) 望去,居民樓上不時有老人把頭探出窗外看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社區門口的起落杆如同一扇門,暫時限製著內(nei) 外的聯係。葉德添說,社區現在不鼓勵老年人下樓太頻繁,外出的人也要求他們(men) 兩(liang) 小時內(nei) 回來,否則3天內(nei) 禁止出小區。對非重點人群,銘新社區的限製則沒那麽(me) 多,出示健康碼綠碼、測體(ti) 溫就可以了。
位於(yu) 武漢市洪山區梨園街的省電社區是一個(ge) 單位型社區,這裏的7500多名居民,大部分是湖北省電力公司的職工或家屬。該社區3月14日成為(wei) “無疫情社區”,其中嶽家嘴小區更是“零感染”。省電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廖慧說,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社區管控並沒有鬆一鬆、歇一歇。和別的社區一樣,每個(ge) 人進出大門都要看健康碼、測量體(ti) 溫。“為(wei) 了安全,大家甚至希望管得嚴(yan) 一些。”
據了解,為(wei) 了城市保電,不少省電社區的居民很早就複工了。“我們(men) 通過和湖北電力公司協作,從(cong) 社區和單位兩(liang) 頭加強對複工人員的管理。”廖慧說。
現在的武漢,政府正落實落細轄區、行業(ye) 部門、單位、家庭個(ge) 人的四方責任,以確保疫情不出現反彈。部分核心商業(ye) 區已人頭攢動,城市主幹道車水馬龍,生產(chan) 生活秩序正在疫情防控降級不降防的前提下全麵恢複。就像王娟麗(li) 期待的,如果每個(ge) 人都管理好自己,放心外出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