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標記助力腹腔鏡精準切除腫瘤
健康報訊(通訊員陶然 記者程守勤)楚伯伯(化名)自半年多之前開始,經常出現無明顯誘因大便間斷帶血,鮮血為(wei) 主,量不多,但當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後來便血的症狀愈發頻繁,而且身體(ti) 逐漸消瘦,楚伯伯才到醫院接受腸鏡檢查。這一查,楚伯伯被查出了直腸腫瘤。
直腸腫瘤是指從(cong) 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腫瘤,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消化係統惡性腫瘤中僅(jin) 次於(yu) 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由於(yu) 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guan) 係複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後複發率高。
以往直腸腫瘤的切除,更多是根據人體(ti) 解剖範圍和主刀醫生的手術經驗。此次,蘇州市立醫院普外科團隊為(wei) 楚伯伯製定手術方案時, 引進了“熒光腹腔鏡”技術。該技術通過注射吲哚菁綠給腫瘤“畫上標記”,術中利用近紅外成像示蹤技術,可檢測到腫瘤組織呈現綠色熒光,在腹腔鏡下實現術中腫瘤病灶實時可視化,達到精準、微創切除腫瘤病灶的目的。
4月27日上午,蘇州市立醫院普外科團隊為(wei) 楚伯伯實施了手術。術中,普外科主任孫春榮根據熒光染色的範圍,對腫瘤進行了精準解剖性切除。整個(ge) 手術非常順利,曆時約2個(ge) 小時完成,術後患者恢複狀況良好。孫春榮主任介紹,通過這項技術,能夠在手術中將淋巴結清掃更徹底,腫瘤切除範圍更精準,大大降低術後複發的概率,還能查看到吻合口的血供情況,減少並發症的發生,有利於(yu) 術後的康複。
孫春榮主任提醒:“如果發現自己的大便習(xi) 慣改變,或者出現黑便、暗紅色血便,短時間內(nei) 消瘦或是不明原因的貧血,就要多加注意,及時到正規醫院做腸鏡檢查。有息肉病變、長期拉肚子的人群建議一年做一次腸鏡。普通人群也建議3年做一次腸鏡,將其納入常規體(ti) 檢項目中,防患於(yu) 未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