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立首個新冠動物模型
(記者王瀟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聯合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病毒病預防控製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團隊,應用hACE2轉基因小鼠闡明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性,建立了國際首個(ge) 新冠動物模型,相關(guan) 論文日前發表在《自然》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guan) ,動物模型是五大主攻方向之一。研究團隊針對病毒的感染與(yu) 體(ti) 內(nei) 複製、疾病臨(lin) 床症狀及影像學、病理學和免疫學反應,通過感染冠狀病毒受體(ti) 人源化的轉基因小鼠,率先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是SARS-CoV感染細胞的受體(ti) ,病毒S蛋白的RBD區域通過與(yu) ACE2結合而進入細胞內(nei) 。該團隊曾在非典期間用ACE2人源化的轉基因小鼠研製了SARS-CoV感染小鼠模型。SARS-CoV S蛋白和SARS-CoV-2 S蛋白具有大約76%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生物學分析推測ACE2同為(wei) SARS-CoV-2的細胞受體(ti) ,但尚缺乏確鑿的證據。
該團隊選擇ACE2人源化的轉基因小鼠,研究了SARS-CoV-2的致病性,感染SARS-CoV-2的hACE2轉基因小鼠出現體(ti) 重減輕等症狀,病毒主要在小鼠肺部複製。典型的組織病理學表現為(wei) 間質性肺炎,肺泡間質有明顯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肺泡腔內(nei) 有巨噬細胞聚集。病毒抗原可見於(yu) 支氣管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
轉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首次向世人呈現了SARS-CoV入侵並感染、體(ti) 內(nei) 複製、機體(ti) 免疫、病理改變、症狀發生和轉歸的全過程,促進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和病理學認知,並遵循科赫法則證實了肺炎的致病病原體(ti) 。研究團隊還基於(yu) 該模型進行了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密切接觸、氣溶膠、糞口等途徑的傳(chuan) 播能力研究,為(wei) 疫情控製、消除公眾(zhong) 恐慌和恢複經濟秩序提供了科學依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