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救濟真刁難,民進黨釀“紓困之亂”
台灣的行政機構近來很忙。應對疫情的紓困政策看似推出不少,實則條件嚴(yan) 苛、手續繁瑣,連綠營“立委”都承認“看得到吃不到”。這不,“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又推新政,針對島內(nei) 的弱勢無保者、農(nong) 漁民發放1萬(wan) 元(新台幣,下同)紓困金,前提卻要“自證窮苦”。
民眾(zhong) 聞言踏破門檻大排長龍,台衛生福利部門卻告知兩(liang) 日後方可申請,鬧出烏(wu) 龍亂(luan) 局不說,想“符合資格”也難得離譜——要無投保、證明平時是賣玉蘭(lan) 花、口香糖或舉(ju) 廣告牌等零工、出示全家老小存折證明積蓄不足、懂得依照各縣市“最低生活費”計算是否符合標準。
別說普通民眾(zhong) 一頭霧水,辦理人員不甚了了,連綠營炙手可熱的“衛福部長”陳時中都掰扯不清,紓困竟能做到讓人被方案所困,豈不是天大的諷刺?花樣百出刁難民眾(zhong) ,這到底是誠心的紓困,還是拙劣的表演?
因急於(yu) 搶功,尚未與(yu) 地方政府做好協調溝通,蘇貞昌便趕在申請前兩(liang) 天高調公布,致使民怨沸騰,一線公務人員無端背鍋。更荒唐的是,就在無保零工為(wei) 區區1萬(wan) 元艱難求證排隊待審時,作為(wei) 同批次紓困對象,近百萬(wan) 農(nong) 民(許多人身份可疑)卻免申請現金自動入賬。
同樣是現金紓困,對農(nong) 民一路綠燈,不帶家庭存款、勞動證明等附加條件,漁民和零工卻麵對重重門檻,如此赤裸裸地搞差別待遇,有何道理可言?
結合兩(liang) 波紓困觀之,受衝(chong) 擊企業(ye) 可獲補助員工薪資四成,家有老小的低收入戶每人每月僅(jin) 有1500元補貼,10萬(wan) 名出租車和遊覽車司機每月可領1萬(wan) 元,百萬(wan) 名水電工、營造工或“自營業(ye) 者”一次發放3萬(wan) 元。不同群體(ti) 待遇懸殊巨大,理據何來?而無保零工要等到第二波才能領錢,如此胡亂(luan) 安排紓困優(you) 先級,又為(wei) 哪般?
紓困講究公平高效,民進黨(dang) 當局卻胡搞亂(luan) 搞,資源分配嚴(yan) 重不均且掛一漏萬(wan) ,又設下重重關(guan) 卡,不見普惠式的扶弱濟貧,隻有不加掩飾的區別對待。能否獲取援助,並非取決(jue) 於(yu) 實際需要,卻要看部會(hui) 首長話語權大小。“交通部”和“農(nong) 委會(hui) ”能輕易搞到資金,“經濟部”和“勞動部”卻受掣肘,令一般勞工無緣獲益。
島內(nei) 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dang) 當局紓困特別預算2100億(yi) 元,僅(jin) 分配1%給地方政府,根本是杯水車薪,又鎖定特定族群提供紓困,重農(nong) 輕工等意味明顯,更像是借紓困之名行固樁之實。
連紓困資金都拿來算計,作為(wei) 圖利政黨(dang) 之私、部會(hui) 政治角力的資本,救命資源分配淪為(wei) “權力的遊戲”。高官們(men) 一心搶功出風頭,將紓困當作“施恩”特權,傲慢蠻橫地克扣苛待,紓困方案一變再變,大餅越畫越大,民眾(zhong) 怨聲載道。民進黨(dang) 當局無視民瘼隻顧作秀、釀出“紓困之亂(luan) ”的嘴臉,真真令人作嘔。
紓困措施雜亂(luan) 無章,是蠢。逼迫民眾(zhong) 自證其苦,是惡。為(wei) 了區區一點小錢,民進黨(dang) 當局竟要百般折騰民眾(zhong) ,麵對不幸的民眾(zhong) ,還挑肥揀瘦嫌不夠慘,甚至引為(wei) “政績”自誇,標榜起“德政”來。這無恥指數,恐怕要獨步全球了。
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表態,現金發放不是“不分對象大撒幣”,要“把資源放到最需要的人身上”。想想曠日持久的“口罩之亂(luan) ”,聯係眼下“紓困之亂(luan) ”,足見廣大民眾(zhong) 所需從(cong) 來不在民進黨(dang) 當局眼裏。難怪島內(nei) 輿論質疑:如此漠視民眾(zhong) 利益,隻顧一己之私的民進黨(dang) 當局,還能騙多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