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藍天保衛戰升級 臭氧將成“十四五”治理重點

李禾 發布時間:2020-05-19 09:20:00來源: 科技日報

  2019年,臭氧濃度明顯上升,是繼PM2.5後又一影響優(you) 良天數的重要因素。近日,在生態環境部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指出,與(yu) 去年相比,2020年大氣汙染治理的最大變化是,針對臭氧濃度上升問題,夏季將實施VOCs(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已經啟動的“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專(zhuan) 項規劃編製中,特別針對臭氧的兩(liang) 項前體(ti) 物VOCs、氮氧化物設計減排目標。

  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wei) 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占總超標天數的41.8%,導致全國優(you) 良天數比率同比損失2.3個(ge) 百分點。

  劉炳江說,藍天保衛戰以來,全國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明顯成效。但這些目標都是階段性的,距離全國所有城市空氣質量達標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藍天保衛戰還會(hui) 繼續打下去,升級版的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也在製定中。”

  臭氧汙染形勢為(wei) 何如此嚴(yan) 峻?劉炳江分析說,從(cong) 汙染成因看,臭氧前體(ti) 物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VOCs排放來源多、分散,尚未得到有效控製。高溫少雨等極端天氣有利於(yu) 臭氧的生成,從(cong) 2013年到2019年,有5個(ge) 年份屬於(yu) 最暖年份。全球臭氧背景值不斷提升,平均每年上升一微克,歐美日等北半球國家的臭氧濃度也呈增長趨勢。

  劉炳江說,在控製VOCs和臭氧汙染上要突出時間精準、空間精準、行業(ye) 精準。時間尺度上聚焦臭氧汙染嚴(yan) 重的夏季,也就是6—9月份;空間尺度上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行業(ye) 上聚焦石化、化工、工業(ye) 塗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chu) 運銷。

  “還應突出科學治汙。VOCs存在於(yu) 原料和產(chan) 品中,對企業(ye) 來說,揮發了就是損失利潤,有效回收和控製就能增加利潤,有些VOCs屬於(yu) 易燃易爆物,治理對安全隱患的防控也是很有效的。”劉炳江說,生態環境部將出台和采取多種政策、措施指導各地實施VOCs治理。其中包括塗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盡可能使用低VOCs含量的產(chan) 品,相關(guan) 產(chan) 品VOCs含量限值國家標準已經出台;聚焦於(yu) 已經安裝治汙設施的企業(ye) ,通過提高VOCs收集率、治汙設施同步運行率及去除率,確保提高綜合效率。

  從(cong) 汙染程度看,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已成為(wei) 全國汙染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秋冬季PM2.5汙染嚴(yan) 重,夏季臭氧汙染突出。蘇皖魯豫是長三角和京津冀及周邊兩(liang) 大區域的連接帶,與(yu) 這兩(liang) 大大氣治理重點區域間存在明顯的傳(chuan) 輸影響。

  劉炳江說,蘇皖魯豫交界地區集中了近8000萬(wan) 噸鋼鐵、4000萬(wan) 噸焦化、1.4億(yi) 噸水泥、1.1億(yi) 噸石化產(chan) 能,半數城市耗煤量超過1000萬(wan) 噸,單位麵積煤炭消耗強度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相當,大氣汙染物基礎排放量大,治理難度高。生態環境部今年將推動蘇皖魯豫交界地區22個(ge) 城市建立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製,補短板,提升治理水平,推動整個(ge) 區域空氣質量的加速改善。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