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決戰決勝鞏固提升
脫貧攻堅,決(jue) 戰決(jue) 勝鞏固提升(戰疫情 促發展 迎兩(liang) 會(hui) (12))
好消息不斷傳(chuan) 來!
今年2月,山西58個(ge) 貧困縣脫貧;3月,內(nei) 蒙古所有貧困旗縣脫貧;4月,安徽31個(ge) 貧困縣“摘帽”……截至4月29日,中國已有15個(ge) 省區市的貧困縣實現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基本得到解決(jue) 。
這是充滿曆史意義(yi) 的一年: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中國將有1億(yi) 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ge) 國家能在這麽(me) 短的時間內(nei) 做到這一點……
這是考驗決(jue) 心毅力的硬仗: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麵勝利隻差一簣之功,既要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又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dang) 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今年3月初召開的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強調。
這是催人奮進的戰鼓!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脫貧攻堅決(jue) 策部署指引下,貧困地區幹部群眾(zhong) 正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總攻。
兩(liang) 個(ge) 戰場都要取勝
5月14日清晨,25歲的某色日服在新家臥室裏醒來,陽光灑在身上,他感到生活如此幸福。“以前在老房子裏,外麵陽光再好,屋裏也照不到亮光。”
如今,他的新家是100平方米的三居室,各種電器、家具一應俱全。“如果沒有國家,我下輩子也住不上這麽(me) 好的房子。”日服激動地說。
日服的新家位於(yu)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城北郊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這裏背靠群山,前傍河流,能容納3900多戶、1.8萬(wan) 多名群眾(zhong) 。一天前,包括日服在內(nei) 的84戶來自“懸崖村”——支爾莫鄉(xiang) 阿土列爾村的老鄉(xiang) ,順著鋼管搭建的千餘(yu) 階“天梯”走下懸崖,進入城市。
從(cong) 山頭到城頭,搬得出還要穩得住。對於(yu) 老鄉(xiang) 關(guan) 心的收入問題,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表示,將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提供就近務工渠道、成立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讓搬遷群眾(zhong) 有活幹、能增收。
“懸崖村”的變遷,是各地貧困群眾(zhong) 奔向新生活的生動寫(xie) 照。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wan) 人以上,累計減貧9300多萬(wan) 人;去年申請脫貧摘帽的344個(ge) 貧困縣全部脫貧。到今年2月底,全國貧困縣從(cong) 832個(ge) 減少至52個(ge) ——目前看,脫貧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ju) 世矚目。
今年是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時間的壓力,細化到了每一月、每一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強調: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難度,必須盡早再動員、再部署。
減貧、戰疫,兩(liang) 個(ge) 戰場,都是硬仗,都要取勝!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麵最大規模的會(hui) 議,像一麵旗幟,指引各地聞令而動、盡銳出戰。
——外出務工順當了。5月14日,湖北省黃岡(gang) 市蘄春縣貧困戶翁新年在核酸檢測合格後,和131名貧困兄弟一起乘坐“點對點、一站式”專(zhuan) 車,前往山東(dong) 務工。“我很激動。包吃包住,月收入有5000元左右,這比以前打零工更有保障。”
務工是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重要渠道,今年全國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超過2800萬(wan) 人。如何盡快把受疫情影響的農(nong) 民兄弟送出去?各地緊密協調配合,引導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和貧困勞動力“點對點”返崗複工、外出打工。5月18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截至目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已達去年外出務工總數的95.4%,中西部地區扶貧公益崗位安置343萬(wan) 貧困勞動力,扶貧龍頭企業(ye) 複工率97.5%、扶貧車間複工率97%、扶貧項目開工率82%。
——滯銷農(nong) 產(chan) 賣出去了。受疫情影響,不少貧困地區農(nong) 畜產(chan) 品滯銷。阿裏“愛心助農(nong) ”、拚多多“抗疫農(nong) 貨”、京東(dong) “全國生鮮產(chan) 品綠色通道”、蘇寧“愛心助農(nong) 專(zhuan) 線”……各大電商來幫忙了。網紅、媒體(ti) 人、政府官員直播“帶貨”……在各方幫助下,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極大緩解,一些貧困群眾(zhong) 也學著把直播間搬進大棚,“雲(yun) ”上賣貨。
——後續幫扶更實了。在陝西、山西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都提及此。群眾(zhong) 脫貧了,後續幫扶跟上了嗎?能否形成穩定連續的機製?關(guan) 鍵在於(yu) 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製。
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貴州脫貧出列縣普遍保持“四個(ge) 不摘”;對收入超過5000元的家庭用綠色信號燈標識、對收入4500元至5000元的用黃色信號燈標識、對收入4000元至4500元的用橙色信號燈標識、低於(yu) 4000元的進入紅色預警範圍,新疆對脫貧群眾(zhong) 采取四色信號燈分級預警,並分別落實動態幫扶措施……截至4月底,各省份紛紛製定出台本區域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製的實施辦法,多措並舉(ju) 鞏固脫貧成果。
創新思路搞活產(chan) 業(ye)
“小木耳、大產(chan) 業(ye) !”“小黃花、大產(chan) 業(ye) !”在陝西、山西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分別給當地通過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實現脫貧致富的方式點讚。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發展產(chan) 業(ye) 是重要抓手,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zhong) 就地就業(ye) 的長久之計。
初夏,南國陽光明媚。在雲(yun) 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xiang) 東(dong) 主村老緬新寨一片鬆林下,有機三七正撒歡生長。
“林下種三七,難著咧!”瀾滄田豐(feng) 林下三七種植管理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付美,操作完微噴澆水係統後向記者介紹,“比如澆水,隻能在每天上午10時前、下午5時後進行。”“我們(men) 不施肥、不打藥,一市斤三七能賣1000多元!”
扶貧先扶智,致富靠產(chan) 業(ye) 。2015年,中國工程院定點幫扶瀾滄,一個(ge) “中國工程院+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新產(chan) 銷模式逐漸形成:
以科技引領扶貧!朱有勇院士團隊研發出針葉林下三七生態種植技術,並引進深圳田豐(feng) 科技有限公司等進行科學管理和規範銷售。
農(nong) 民變成技術員!朱有勇團隊首開“院士為(wei) 農(nong) 民辦班”先河,培育鄉(xiang) 技術能手1500多人。付美剛學成後,成立了拉瀾滄攀枝花中藥材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植林下三七約275畝(mu) ,84戶農(nong) 戶入股。農(nong) 民每年可通過地租、管理獲得收入,三七產(chan) 生收益後還可得到15%分紅。
如今,竹塘鄉(xiang) 現種植林下有機三七達4400畝(mu) ,輻射帶動了全鄉(xiang) 近一半貧困戶增收。去年,該鄉(xiang) 11個(ge) 貧困村全部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4年的3500元增至8079元。
竹塘鄉(xiang) 變富是各地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的一個(ge) 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產(chan) 業(ye) 扶貧和就業(ye) 扶貧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chan) 業(ye) 脫貧。隨著特色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產(chan) 業(ye) 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搞好搞活扶貧產(chan) 業(ye) ,百姓才能脫貧致富,各地思路逐漸清晰。
——因地製宜是關(guan) 鍵。在山西大同市雲(yun) 州區西坪鎮唐家堡村,村民把種植黃花的傳(chuan) 統發揚光大,去年貧困戶戶均收入1萬(wan) 多元。在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xiang) 楊嶺村,農(nong) 戶種上“牛莊稼”,一頭牛一年至少淨賺5000元。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柚子、桃子、蜜橘、椪柑、獼猴桃等果樹漫山遍野。一車車水果運到山外,成為(wei) 村民脫貧致富的“金果果”。村民王安全感慨:“靠著精準扶貧,我們(men) 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延伸產(chan) 業(ye) 鏈,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製。“養(yang) 雞場送我200隻產(chan) 蛋雞,還教我養(yang) 殖技術、幫助賣雞蛋。”雲(yun) 南彌勒市朋普鎮新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唐惠蓮,通過參與(yu) 分享養(yang) 雞產(chan) 業(ye) 鏈利益摘了貧困帽。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92%的貧困戶通過“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貧困戶”等方式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發展中。從(cong) “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越來越多貧困戶奔向幸福新生活。
拔掉窮根關(guan) 鍵在人
一張“扶貧地圖”上,村裏的未脫貧戶、五保戶、殘疾戶、重病戶等,分別用不同符號和顏色標出。製圖人是57歲的湖南省永州市毛坪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輝平。他說,通過一張圖,可以直觀了解村裏貧困情況,便於(yu) 精準施策。
改造路網、種植水果、養(yang) 殖生豬、發展村集體(ti) 經濟……在扶貧工作隊幫扶下,毛坪村去年底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55%。“現在已經到了5月中旬,我們(men) 要向最後的‘清零’決(jue) 戰。”李輝平說。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guan) 鍵在人,重在幹部隊伍作風。
在時代楷模黃文秀生前戰鬥過的廣西百色市樂(le) 業(ye) 縣百坭村,“接棒”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楊傑興(xing) 帶領村民發展起“清水鴨”、砂糖橘、油茶等產(chan) 業(ye) ,向著百坭村貧困戶全部“摘帽”衝(chong) 刺!在貴州省20個(ge) 極貧鄉(xiang) 鎮之一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郊納鎮,當地幹部大多下沉到村開展幫扶……這些第一書(shu) 記、駐村幹部衝(chong) 鋒在扶貧一線,無數黨(dang) 員幹部下沉幫扶,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帶去資源、技術和發展思路,用行動詮釋擔當。
——脫貧攻堅的主體(ti) 是貧困群眾(zhong) ,需大力激發內(nei) 生動力。
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北賀蘇村村民車春芹如今生活越過越好。“隻要咱肯想肯幹,就能拔掉窮根!”3年前,在駐村幹部幫助下,她利用國家政策補貼開始養(yang) 豬,當年就出欄18頭,增收3萬(wan) 元。眼下她又在自家院裏開起豆腐坊,利用微信接單,“手機一響,馬上送貨上門”。
通過共商共建共管共享,貴州省長順縣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心氣更齊了;沒有通用公式,堅持分類指導、因人施策,這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駐村扶貧隊的工作原則……當貧困群眾(zhong) 擯棄“等靠要”思想後,“懶漢回頭”的故事越來越多。
——群眾(zhong) 能否長期穩定致富,需要補齊教育短板、強化職業(ye) 教育和技能培訓。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的根本之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要推進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一體(ti) 化發展,縮小城鄉(xiang) 教育資源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數據最有說服力。2019年底,全國832個(ge) 國家級貧困縣義(yi) 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已由台賬建立之初的29萬(wan) 減少至2.3萬(wan) 。
職業(ye) 教育、技能培訓是貧困群眾(zhong) 致富的“發動機”。教育部發文要求,到2020年,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職業(ye) 教育需求的學生能夠接受中、高等職業(ye) 教育,更多的建檔立卡戶中的勞動力能夠接受職業(ye) 技能培訓。山東(dong) 省財政下達10億(yi) 元,助力職業(ye) 教育發展;遼寧省今年將初步建成10個(ge) 左右國家級示範性職業(ye) 教育集團(聯盟);廣東(dong) 省提出,到2021年,新增高等職業(ye) 教育學位12萬(wan) 個(ge) 以上……通過教育扶貧,越來越多貧困群眾(zhong) 逐漸擺脫貧困。
200餘(yu) 天,52個(ge) 未摘帽貧困縣、2707個(ge) 貧困村、551萬(wan) 貧困人口。啃下最後的硬骨頭,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將變為(wei) 現實。
“咬緊牙關(guan) !”“爭(zheng) 分奪秒!”“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聽!衝(chong) 鋒號已吹響!各省區市幹部群眾(zhong) 正凝心聚力衝(chong) 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咱底氣十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