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百年石斛原產地 “第一書記”帶村民科學種石斛
黝黑的麵龐,戴著草帽,騎著摩托車,熟練地穿越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村莊中。如果不說,你肯定猜不出來,重慶市萬(wan) 州區羅田鎮楓香村第一書(shu) 記明興(xing) 加還有另外兩(liang) 個(ge) 身份——重慶市科技特派員和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副研究員。利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所長,明興(xing) 加突破石斛種植的技術瓶頸,讓石斛成了幫助當地農(nong) 戶脫貧致富的“金苗苗”。
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羅田鎮楓香村位於(yu) 渝鄂交界地的萬(wan) 州區東(dong) 南部,全村轄區麵積3.8平方公裏,海拔1000—1400米。雖然通了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也不錯,但是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上卻存在著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特色不明顯,旅遊優(you) 勢吸引力不足等短板。雖然全村345戶126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2戶150人,已脫貧39戶143人,未脫貧3戶7人,但是如何能讓全村人更好的發展,還缺少特色產(chan) 業(ye) 。
明興(xing) 加作為(wei)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副研究員,一直從(cong) 事石斛的研究工作,2010年開始在重慶進行石斛產(chan) 業(ye) 化應用推廣工作,已經幫助10餘(yu) 個(ge) 區縣建立了規模不等的石斛基地,2個(ge) 企業(ye) 成長為(wei) 市級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
2015年6月開始,明興(xing) 加被選派為(wei) 科特派,到萬(wan) 州區開展科技服務工作,2019年3月,他來到楓香村任第一書(shu) 記。他對楓香村的資源情況進行了調查,發掘楓香潛在資源優(you) 勢,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品種選擇、發展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我太驚喜了!羅田鎮楓香村具有上百年的石斛采集加工和銷售曆史,係石斛原產(chan) 地,而且我們(men) 還找到了80多歲的老藥工。”明興(xing) 加說,他組織課題組成員對羅田鎮及周邊區域的石斛資源情況進行調查,不但論證了羅田鎮為(wei) 曆史上有名的“老河口石斛”的原產(chan) 地之一,係石斛道地產(chan) 區,而且正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
這一調查為(wei) 當地發展石斛產(chan) 業(ye) 提供了理論支撐,不過產(chan) 業(ye) 如何發展?明興(xing) 加因地製宜地為(wei) 當地製定了岩壁貼石和林下貼樹栽培的種植模式。
明興(xing) 加說,目前,石斛的栽培模式以大棚床式栽培為(wei) 主,盆栽、貼樹栽培、貼石栽培等模式為(wei) 輔。不過,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大棚栽培病蟲害容易發生,存在農(nong) 藥化肥過量施用的問題。楓香村海拔高、耕地少,並不適合發展大棚種植,對此,他結合當地資源優(you) 勢,與(yu) 科研機構、當地政府和企業(ye) 多次論證,采取了林下貼樹栽培的種植模式。通過4年多的生產(chan) 實踐,證明了鐵皮石斛岩壁貼石和林下貼樹栽培模式的可行性。通過遮陽、澆水等栽培管理和生產(chan) 實踐,建立了鐵皮石斛岩壁貼石栽培技術體(ti) 係,並達到了穩產(chan) 。
空閑地“變廢為(wei) 寶”種植石斛
楓香村52歲的村民程啟英家是因學致貧,2個(ge) 娃要讀書(shu) ,全靠她和老公種地收入。她家屋後有9棵高大的楓香樹,以前村裏人覺得楓香樹沒用,砍伐的所剩不多,而現在她家屋後的楓香樹成了寶貝。
“這上麵就是我們(men) 種的石斛。”程啟英笑著說,開始明興(xing) 加來教他們(men) 種植,說就用草繩將石斛苗捆在樹上,灑水就行,平時都不用管它,他們(men) 都覺得這是在“扯把子”(當地話,騙人的意思)吧,沒想到真的種活了。去年種了1000叢(cong) ,賺了2755元,這可比種地收入高多了。
明興(xing) 加說,石斛岩壁貼石和林下貼樹栽培是彷野生栽培模式,這樣栽培鐵皮石斛口感較好,經冬季低溫脅迫後,味微甜,品質較好,這使從(cong) 農(nong) 戶回收的價(jia) 格也高,達到了1200元/公斤,直接增加了農(nong) 戶的收入,而且還不占用耕地,讓閑置資源變廢為(wei) 寶,並且容易對農(nong) 戶特別是貧困戶推廣應用。2019年4月,他們(men) 采取“技術培訓+種苗發放+實地指導”的方式,向23戶農(nong) 戶發放優(you) 質鐵皮石斛種苗10000叢(cong) ,其中貧困戶14戶。種苗采取農(nong) 戶低價(jia) 購買(mai) 的形式進行發放,農(nong) 戶隻需1元就可購買(mai) 1叢(cong) 種苗。今年3月份已完成12戶的采收工作,戶均增收2017元,其中種植較好的種植1000叢(cong) 收入4042元。
為(wei) 了當地的中藥產(chan) 業(ye) 發展,明興(xing) 加促成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石斛研究團隊與(yu) 自然人王剛成立了創業(ye) 企業(ye) ,通過科技創業(ye) 企業(ye) 入駐的形式來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目前,已由創業(ye) 企業(ye) 建立石斛岩壁貼石栽培示範基地1個(ge) ,帶動當地種植大戶6戶,帶動其他100餘(yu) 種植戶利用岩石和林木資源開展了石斛仿生栽培。基地長期有技術人員駐紮,就近對農(nong) 戶進行技術指導;企業(ye) 負責技術指導和產(chan) 品回收,降低了農(nong) 戶投資中藥材種植的風險。
王剛說,現在他們(men) 出產(chan) 的石斛已經供不應求,下一步還打算充分發揮留守婦女和中老年人的積極性,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打造當地的石斛品牌,以促農(nong) 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