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問蒼穹!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重啟
北鬥組網,靜待此星。
據中國衛星導航係統管理辦公室消息,6月16日推遲執行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相關(guan) 技術問題已排除,任務重新啟動,6月23日擇機發射。
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也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係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完成後,意味著北鬥三號的30顆組網衛星全部到位,北鬥三號星座部署全麵完成,北鬥將進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
組網收官 嚞星高照
6月22日,距離發射還有1天時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衛星已安全地置於(yu) 火箭整流罩中,在塔架上整裝待發。試驗隊員和發射場工作人員忙碌一如往常,發射任務各係統進行了全航區合練,各測控站點模擬真實狀態下信號的往來測試,信號口令等各類信息正常。
不帶隱患上天,是航天發射的基本原則。由於(yu) 承擔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臨(lin) 射前的測試過程中,發現產(chan) 品技術問題,發射任務推遲。任務推遲後,工程全線按照技術流程將此前已加注好的常規推進劑泄回,並對火箭各係統進行了狀態歸零檢查,確保零隱患發射。
下好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大棋盤”中的定盤之子,此次發射任務極為(wei) 關(guan) 鍵。4月4日,衛星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而在4月2日,衛星試驗隊隊員就已出征發射場,為(wei) 北鬥全球組網做衝(chong) 刺準備。對隊員們(men) 來說,這次兩(liang) 個(ge) 半月的發射場準備期,是在曆次發射場任務中,連續在場時間最長的一次。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在星座設計上具有獨特優(you) 勢,采用三種軌道衛星形成的混合星座: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和傾(qing) 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衛星。北鬥科研人員親(qin) 切地稱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wei) “吉星”,而此次發射的“收官之星”是吉星家族中的第三名成員,因此也獲名“嚞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劉天雄介紹,“嚞星”在北鬥家族裏塊頭最大。它采用由“北鬥大本營”五院研製的東(dong) 方紅三B(導航)衛星平台,這是我國現役規模最大的衛星平台之一,寬敞的載荷空間裏,有一半留給了各種通信載荷,承載能力十分強大。
“嚞星”的本領也很強大,肩負增強整體(ti) 技術指標的職責,還攜帶了許多“神器”,為(wei) 北鬥三號係統在軌運行和應用開疆拓土。“它為(wei) 我國及周邊地區提供導航增強服務,所以放到最後發射。”劉天雄說,“嚞星”具備無線電導航、無線電測定、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功率增強、站間時間同步和定位等本領,大大拓展了北鬥的應用場景。以星基增強功能為(wei) 例,衛星通過兩(liang) 個(ge) 頻點播發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標準的星基增強信號,可以精確護航飛機起降,為(wei) 國內(nei) 外民航用戶提供花費更低、可用性更高的導航服務。
在北鬥三號的30顆組網衛星中,包含“嚞星”在內(nei) 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有3顆。這類衛星定點於(yu) 赤道上空約3.6萬(wan) 公裏的高軌天疆,一顆可覆蓋約40%的地球麵積。衛星運行軌道平麵與(yu) 赤道平麵重合,軌道周期和地球在慣性空間中的自轉方向一致,周期也一致,即23小時56分4秒。這樣一來,3顆衛星與(yu) 地麵位置就能保持相對不變,便於(yu) 實現區域服務。
除了與(yu) 赤道平麵重合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外,北鬥三號還有3顆傾(qing) 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它們(men) 的軌道高度與(yu) 前者相同,但帶有55度的傾(qing) 斜角度,運行軌跡點呈現“8”字形的封閉曲線,就像在跳“8”字舞,並以這種運行方式聚焦亞(ya) 太地區。
其餘(yu) 24顆均為(wei) 中圓地球軌道衛星,2019年就已全部完成發射。它們(men) 是北鬥三號全球組網的主力衛星,運行在距離地麵2萬(wan) 多公裏的軌道上,一刻不停地繞地球運轉,軌道周期約為(wei) 12小時,和地球自轉周期不同步。“從(cong) 地麵上看,它由西向東(dong) 不斷運動、覆蓋全球。要想提供全球導航服務,主要依靠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它們(men) 也因此成為(wei) 北鬥全球組網的核心星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說。
大國重器 中國製造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是我國迄今為(wei) 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係統。
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提出設想,到1994年正式啟動北鬥一號工程建設;從(cong) 北鬥一號向中國提供服務、北鬥二號覆蓋亞(ya) 太地區,到北鬥三號完成全球組網,30多年時間裏,幾代北鬥人按“三步走”戰略,奮起直追、並跑超越,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係統建設道路。
北鬥作為(wei) 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後的全球第四大衛星導航係統,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和核心技術,衛星單機和關(guan) 鍵元器件國產(chan) 化率達到100%。
導航係統提供的是時間和空間信息,構成的是時空基準網絡,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還是水裏遊的,無論人員、車輛、輪船還是飛行器,都離不開精準的時空信息。“作為(wei) 基礎標稱的時間和空間信息,如果由別人提供,就會(hui) 陷入被動。”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說,“比如,對新基建來說,時間基準和空間位置基準就是至關(guan) 重要基礎,可以說,北鬥導航係統是新基建的基建,基礎的基礎。”
北鬥建設難在哪裏?“衛星導航係統就像太空中的燈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jun) 給出了形象的比喻,“高精度的太空燈塔如何建立起來?自己的位置誰來測?怎麽(me) 保持穩定?多顆衛星如何能夠安全、可靠地工作?這些都是難題。”
“四連問”涉及衛星本體(ti) 構造、導航總體(ti) 技術、核心單機研製、自主創新突破四大方麵。核心技術是買(mai) 不來、等不來、要不來的,必須走國產(chan) 化之路,北鬥為(wei) 之艱難求索:北鬥一號解決(jue) 了衛星最基本的問題,諸如供配電的太陽帆板等核心產(chan) 品實現國產(chan) 化;北鬥二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攻克了以導航衛星總體(ti) 技術、高精度星載原子鍾等為(wei) 代表的多項關(guan) 鍵技術;北鬥三號更是一馬當先,開始了從(cong) 並跑轉向領跑的征程。中國率先提出國際上首個(ge) 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ti) 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星間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係統方案;建立了器部件國產(chan) 化從(cong) 研製、驗證到應用一體(ti) 化體(ti) 係,徹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受製於(yu) 人的局麵。
同為(wei) 國際電信聯盟的會(hui) 員,中國北鬥與(yu) 美國GPS、歐洲伽利略和俄羅斯格洛納斯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兼容合作的關(guan) 係。去年,中俄衛星導航政府間合作協定正式生效。按照該協定,中俄兩(liang) 國將至少各在對方境內(nei) 部署3個(ge) 衛星導航係統地麵站,並將在開發和生產(chan) 使用格洛納斯和北鬥係統的民用導航設備等方麵合作。
北鬥還擁有自己的“獨家秘笈”。有源定位是中國北鬥的創舉(ju) 之一。有源定位利用無線電測定技術,通過兩(liang) 顆GEO衛星聯手,不僅(jin) 能回答用戶“我在哪”,還能告訴關(guan) 注用戶行蹤的相關(guan) 方“你在哪”,廣泛用在搜救、漁業(ye) 等領域,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裏眼”。
短報文通信能力也是北鬥獨有的“基因”。手機通過基站提供服務,而在海上沒有手機信號或是災害發生通信受阻時,如果擁有北鬥終端,就相當於(yu) 擁有了天上的衛星“基站”,人們(men) 可以通過衛星發送短報文,與(yu) 外界取得聯係。值得一提的是,北鬥三號的短報文通信能力顯著提升,信息發送能力從(cong) 一次120漢字提升到一次1200漢字,遇到突發情況時無需字斟句酌,還可以發送圖片等信息,應用場景更豐(feng) 富。目前,中國的漁民和海洋執法船上基本都配備了北鬥專(zhuan) 門的通信終端。
中國北鬥 全球共享
北鬥在天邊,服務在身邊。
手機導航、自動駕駛、無人插秧、災害預警、海上搜救……通過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係統廣泛應用於(yu) 生產(chan) 生活的各個(ge) 領域,產(chan) 生顯著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同時,也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活。
10天建成一座醫院——在武漢知音湖畔的一處空地上,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疫情下,令人歎服的“中國速度”背後,離不開遠在天邊的北鬥“助攻”。
即使場地環境複雜,北鬥也能實現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為(wei) 建設兩(liang) 座醫院爭(zheng) 取時間。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工作一次完成;基於(yu) 北鬥係統的上百架10公斤至1.5噸載重無人機,將一線急需的醫療和防疫物資精準送到醫護人員手中,減少人員接觸,降低了交叉感染風險。
在抗疫中大顯身手後,北鬥在前不久的珠峰高程測量中再次大放異彩。全球導航衛星係統(GNSS)衛星測量是珠峰測高的重要一環。在珠峰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麵位置、峰頂雪麵大地高等信息,並將大地高程換算成海拔高程。
15年前,我國測量珠峰高程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美國的GPS係統。而此次測量,我國同時參考中國北鬥、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四大全球衛星導航係統,並且以北鬥的數據為(wei) 主。
“能在世界最高峰的高程測量中應用北鬥係統,這是我們(men) 中國測繪人的驕傲。”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隊長、2020珠峰高程測量現場總指揮李國鵬說。
北鬥在中國,也在全世界。
印度尼西亞(ya) 土地確權、科威特建築施工、烏(wu) 幹達國土測試、緬甸精準農(nong) 業(ye) 、馬爾代夫海上打樁、泰國倉(cang) 儲(chu) 物流、柬埔寨無人機應用……隨著北鬥三號係統建設日臻完善,更廣地域、更多領域的全球民眾(zhong) 享受到北鬥帶來的高效與(yu) 便利。
在印度班加羅爾市中心的一個(ge) 建築工地上,舒塔姆建築有限公司測繪工程師阿倫(lun) ·庫普達正進行建築施工測量。他在工地上不同地點間走動,準確的定位信息實時顯示在他手中的設備上。
他手中的設備,是北鬥測繪設備。設備通過接收來自基準站的差分改正數據,能很快達到厘米級的定位精度,再通過藍牙連接,直接向設備傳(chuan) 遞位置數據,完成測量坐標等工作。“相比之前用過的設備,中國的北鬥測繪設備定位精準度更高,使用更便利。”阿倫(lun) ·庫普達說。
阿倫(lun) ·庫普達的“用戶反饋”是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為(wei) 全球民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服務的一個(ge) 縮影。2018年底,北鬥三號基本係統建成,提前兩(liang) 年為(wei) 全球用戶提供服務;去年底,北鬥三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今年,北鬥三號全球組網發射任務成功後,將正式開啟北鬥全球新時代。
“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數以上的國家使用我們(men) 的北鬥,今年全球係統建成後,無論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北鬥都會(hui) 向你提供滿意的服務。”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北鬥為(wei) 全球衛星導航事業(ye) 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將以更開放的姿態、強大的功能和優(you) 質的性能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夢想無止境,北鬥無止境。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鬥正在與(yu) 新一代通信、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應用新模式、新業(ye) 態、新經濟不斷湧現。正如北鬥人常說的那樣,衛星導航的應用僅(jin) 受人類想象力的限製,北鬥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本報記者 柴雅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