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政務平台“諧音梗”為啥這麽火

趙壹晨 發布時間:2020-07-31 07:5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政務平台“諧音梗”為(wei) 啥這麽(me) 火(雲(yun) 中漫筆)

  “新湘事成”“粵省事”“浙裏辦”……最近,一批政務服務平台的“大名”火遍全網。這些政務平台一改嚴(yan) 肅高冷的作風,變身“為(wei) 民辦事”的小幫手,從(cong) 側(ce) 麵折射出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

  政務服務平台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實踐,與(yu) 每位公民息息相關(guan)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政務服務平台不斷推陳出新,服務範圍愈加廣泛。行政審批、工作許可、證照服務……依托電子政務服務平台,不少複雜事項均可“一鍵辦妥”。預約體(ti) 檢、查高考成績,政務平台遠比你想的更“全能”。全國一體(ti) 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聯通各地,提供300餘(yu) 萬(wan) 項政務服務,為(wei) 了一紙證明“跑斷腿”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作為(wei) 社會(hui) 生活中不可缺的辦事渠道,高效、便捷、親(qin) 民是大家對政務平台的共同期待。政務平台玩起“諧音梗”,就是政府為(wei) 提升服務水平推出的妙招。與(yu) “某某部門電子政務係統”“某某中心服務號”這類簡單以機構名稱命名的平台相比,“粵省事”“渝快辦”“貴人服務”這類命名明顯更為(wei) 生動有趣。

  這類“親(qin) 民”命名到底好在哪兒(er) ?省市的簡稱蘊含其中,凸顯地方特色和文化內(nei) 涵的同時,簡單兩(liang) 三個(ge) 字就能劃定地域或部門,以免群眾(zhong) “找錯門”;另外,也能有效拉近政府與(yu) 百姓之間的距離,彰顯政務部門的服務宗旨,放低姿態,留給人們(men) “好辦事”的第一印象;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其中,活潑好記的名稱更具傳(chuan) 播力,在人們(men) 的口口相傳(chuan) 中,便利的政務服務惠及千家萬(wan) 戶。

  當然,好聽的同時更要好用,這些花式命名的平台並非徒有其表。“浙裏辦”匯聚了500餘(yu) 項便民服務應用,讓市民基本實現不出門就能辦成事;“粵省事”注冊(ce) 用戶今年2月破3000萬(wan) ,如今已超過5000萬(wan) ,快速上升的數字反映了平台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政務服務平台在增強親(qin) 和力與(yu) 人情味的同時,還應實實在在為(wei) 民辦事。

  命名肯下工夫,辦事便捷高效,“親(qin) 民”的名稱想民所想,政府部門日益提升的服務水平可見一斑。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