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工停工再複工 “後疫情時期”裝修工選擇堅守本職
經曆複工停工再複工,“後疫情時期”的裝修工依然選擇堅守本職:
“吃手藝活兒(er) 的飯最踏實!”
閱讀提示
日前,北京全麵放開住宅小區室內(nei) 裝飾裝修活動,裝修工們(men) 終於(yu) 回到了熟悉的崗位,盡管受疫情影響明顯,他們(men) 依然堅守這個(ge) 行業(ye) ,多年來學得的好手藝讓他們(men) 的生活和工作更踏實。
“北京新增1例大連疫情關(guan) 聯病例和1例境外輸入病例”,7月28日上午,在做石膏吊頂的間歇,裝修工魏居亮看到手機推送的新聞,心裏犯起了嘀咕:“又來了。”疫情局部反複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對於(yu) 裝修工人們(men) 來說更是如此,一旦防控措施持續升級,室內(nei) 裝修可能將無法進行,工人們(men) 隻能等待或尋找臨(lin) 時“飯碗”。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裝修工人表示,在“後疫情時期”,已經習(xi) 慣隨著防控政策的改變及時調整工作方式和節奏:“對於(yu) 有門手藝的人來說,並不想輕易放棄。”
“找一份活兒(er) 先幹著”
很多熟人習(xi) 慣管魏居亮叫“老魏”,今年49歲的他來自安徽桐城,18歲起開始從(cong) 事裝修行業(ye) 。長年在外打工的他,隻有春節假期和年中才回到老家與(yu) 家人團聚,但今年,他與(yu) 很多人一樣休了個(ge) 長假。
2月9日,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頒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社區(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明確外來人員和車輛原則上不得進入小區(村);2月14日,發布通告要求所有返京人員到京後,均應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隨著疫情形勢的嚴(yan) 峻,1月17日就從(cong) 北京回到桐城老家的魏居亮知道,短期內(nei) 無法返京複工了。
“閑待著不行,得找份活兒(er) 先幹著。”平時即便在雙休日,他也會(hui) 見縫插針地奔波在幾個(ge) 工地,進行刷漆、安裝燈飾等無噪音施工,村子解封後,他迫切想找一份臨(lin) 時的工作。隨著口罩、醫護用品、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資需求不斷增長,不少企業(ye) 出現了新的用工需求。3月份,魏居亮在老鄉(xiang) 的介紹下,在鎮上的口罩廠上做流水線上的耳帶焊接工作。
在疫情期間,找一份臨(lin) 時的工作成了很多無法複工的裝修工人的選擇。與(yu) 魏居亮一樣,56歲的工長曹長生春節回到老家遼寧大連後也進了口罩廠,以往手下管著10多名工人的他從(cong) 發工資的人,變成了領工資的人。
“按天發工資,雖然是臨(lin) 時工作,但多少還是掙了點兒(er) 。”魏居亮說。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無法複工的期間,除了找一份短期工作補貼家用,也有不少工人選擇在家休整,等待回到熟悉的行業(ye) 。
“跟著防疫政策走”
4月29日,北京市發布通知,國內(nei) 低風險地區返京人員不再要求居家隔離。得知防控策略調整後,身為(wei) 工長的曹長生決(jue) 定返回北京——年前已經開工的工地,因為(wei) 疫情耽誤了裝修進程,這一拖就是近5個(ge) 月,業(ye) 主一直著急詢問進度。
“工人們(men) 都回來了嗎?可以開工嗎?”5月初,很多老熟人給曹長生打來電話谘詢裝修事宜。有活兒(er) 有政策,終於(yu) 可以開工了!他趕緊通知手下的水電工、泥瓦工、木工等裝修工人盡快返回北京準備開工。5月19日,與(yu) 曹長生合作了多年的魏居亮也回到了位於(yu) 北京馬連窪的工地上。征得鄰裏同意、辦理相關(guan) 防疫證明、辦理小區出入證、佩戴口罩、掃碼測溫……北京應急響應級別調整為(wei) 二級後,室內(nei) 裝飾裝修行業(ye) 緩步複工。雖然與(yu) 往年相比,複工有了很多“硬杠杠”,但在裝修工人看來,“能開工就不錯”。
開工還不到一個(ge) 月,準備加速複工複產(chan) 的室內(nei) 裝修裝飾行業(ye) 突然遭遇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的暴發。有工長去過新發地市場,隔離14天;有工人住在新發地市場附近,隔離14天;所在工地為(wei) 中高風險地區,外來人員和車輛不得進入小區……能不能開工的問題再次擺在所有裝修工麵前。
“那幾天接到最多的電話就是詢問是否要停工,同時我也勸慰業(ye) 主,咱們(men) 跟著防疫政策走,該停就停,可開則開。”曹長生對記者表示,6月11日後,他每天都會(hui) 格外關(guan) 注新聞、關(guan) 注封閉管理的街道。對作為(wei) 工長的他來說,不開工不僅(jin) 意味著沒有進賬,一直隨各工地居住的工人住宿問題也難以解決(jue) 。
“很幸運的是,我們(men) 四個(ge) 工地全在低風險街道。”曹長生說,手下的員工一直在嚴(yan) 格遵照防疫政策的前提下正常開工。
“最熱愛的還是本職工作”
海澱、亦莊、東(dong) 城,最近,魏居亮輾轉於(yu) 3個(ge) 工地,操練著老手藝,相當於(yu) “技術總監”。從(cong) 少年到中年,以前隻做木工的他,熟悉了家裝的所有工序,拆舊、吊頂、改水電等等都能幹。
很多從(cong) 事家裝行業(ye) 的工人表示“幹裝修費體(ti) 力,年紀大了就幹不動了。”但實際上,裝修工人以60後、70後居多,80後、90後的麵孔比較難見到。
一身透氣的衣服、一頂戴得發舊的紅帽子、一塊砧板、一個(ge) 電飯煲、一台電風扇、一個(ge) 電磁爐……這些簡單裝備隨著魏居亮住過很多工地。還未整理完的水電線路搭在地上、被鏟到水泥麵的牆麵裸露著、切割瓷磚和拌水泥的過程中都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灰塵,在工地現場,工人們(men) 的生活條件往往比較艱苦。
“都習(xi) 慣了,吃手藝活兒(er) 的飯最踏實!”魏居亮告訴記者,雖然也體(ti) 驗過到離家近的流水線工作,但一直做裝修工作的他,最熱愛的還是自己的本職工作。
7月27日,北京市全麵放開住宅小區室內(nei) 裝飾裝修活動,但秋冬疫情是否還會(hui) 反複,目前並不確定。曹長生已經提前做好了規劃,希望在北京和離得不遠的河北兩(liang) 地都接一些裝修項目,以防一地疫情突如其來,工作陷入停滯。
“雖然辛苦點,但是掙的錢也多。”很多長期從(cong) 事裝修行業(ye) 的工人對記者表示,並不想再重新換份工作,多年來學得的好手藝已經成為(wei) 他們(men) 生活的一部分。
趙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