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遼寧:“鄉村遊”走出多彩致富路

訾謙 劉勇 王倩 發布時間:2020-08-05 11:15:00來源: 光明日報

  7月的夏日,行走在遼寧大地,處處洋溢著綠色生態和人文特色的和諧之美。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地6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9項、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12個(ge) ……自然資源與(yu) 文化遺產(chan) 形成了遼寧旅遊發展的特有品牌。

  農(nong) 家樂(le) 讓遊客真正“樂(le) ”起來

  “剛好孩子放假了,我們(men) 全家出來避避暑。這裏不僅(jin) 風景好,相關(guan) 配套設施也很完善,非常適合休閑度假。”7月17日,在遼寧本溪市本溪縣同江峪村的國家4A級景區“小市一莊”裏,古風建築與(yu) 小橋流水相映成趣,來自沈陽的王女士帶著孩子欣賞沿途美景。

  同江峪原本是一個(ge) 普通的北方小村莊,因臨(lin) 近本溪水洞,不少村民在馬路兩(liang) 旁開起農(nong) 家樂(le) 。尤其是2016年後,“小市一莊”依托滿鄉(xiang) 山水資源優(you) 勢,深入挖掘滿族文化內(nei) 涵,以“體(ti) 驗滿族民俗風情、觀賞青山綠水、品嚐特色美食”為(wei) 主題,大力發展滿族特色鄉(xiang) 村旅遊業(ye) 。

  “來我們(men) 家住吧。房間幹淨,還有在綠色無汙染的農(nong) 家院剛摘的蔬菜,想吃什麽(me) 都能做!”同江峪村民張成就是當地旅遊開發的受益者之一,據他介紹,開農(nong) 家樂(le) 以前,他主要就是種地,農(nong) 閑時候打點零工,一年收入就幾千塊錢。2017年張成把自己的房子重新裝修開了家民宿,前兩(liang) 年每年的經營額都超過20萬(wan) 元。

  “小市一莊”景區董事長韓國華對記者說,開發這個(ge) 旅遊景點,最初的目的就是想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致富。“之前景區管理鬆懈,很多農(nong) 家樂(le) 質量參差不齊,甚至還有宰客現象,引得許多遊客怨聲載道。”韓國華表示,如今實行統一管理,明碼標價(jia) ,讓遊客真正“樂(le) ”起來。

  品牌打響了,“小市一莊”的農(nong) 產(chan) 品也越來越受歡迎。據悉,僅(jin) 手工煎餅和豆皮這兩(liang) 項,每年的線上銷售額就達到600多萬(wan) 元,並間接帶動全村400多人就業(ye) 。

  荒山變青山 青山變金山

  除了山水旅遊資源的充分利用外,在如今的遼寧,逐漸成熟的“鄉(xiang) 村旅遊”也成了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的話題。

  在遼寧丹東(dong) 鳳城大梨樹村,鄉(xiang) 村旅遊依托生態建設成果,從(cong) 萬(wan) 畝(mu) 果園“春賞花、秋摘果”起步,隨著滿族特色新村建設,形成了村莊就是景區,景區就是村莊,景區與(yu) 村莊融為(wei) 一體(ti) 的發展格局。

  大梨樹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毛正新介紹,目前,旅遊業(ye) 已成為(wei) 大梨樹村最具活力和發展前途的綠色產(chan) 業(ye) ,占地2.6萬(wan) 畝(mu) 的萬(wan) 畝(mu) 花果山栽植著桃、梨、李子、蘋果、杏等100多萬(wan) 株果樹,葡萄城裏還栽植了葡萄、大櫻桃、藍莓。每年4、5月間,百萬(wan) 株果花競相開放,可以在山間盡情拍照。到了秋季,就可以來采摘應季水果,此外,還有藥王穀、影視城等景區。

  “你們(men) 肯定很難想象,30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山禿嶺,1989年至1998年,‘全國時代楷模’毛豐(feng) 美帶領大梨樹村村民開發荒山修造梯田,踏平20多座山頭,才為(wei) 村民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基礎。”大梨樹生態農(nong) 業(ye) 觀光旅遊區副總經理於(yu) 麗(li) 介紹,如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碩果累累的萬(wan) 畝(mu) 果園,破舊不堪的村子變成中國美麗(li) 鄉(xiang) 村和全國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大梨樹鄉(xiang) 村旅遊年平均接待量為(wei) 50.5萬(wan) 人次,年旅遊綜合收入平均為(wei) 6310萬(wan) 元,由旅遊業(ye) 帶來的人均收入約占60%。“老書(shu) 記帶領村民將‘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水青山’,咱們(men) 這代人的任務就是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毛正新說。

  讓旅遊把紅色精神傳(chuan) 承下去

  7月17日,記者來到遼寧省丹東(dong) 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天橋溝抗聯一軍(jun) 軍(jun) 部舊址陳列館,一件件珍貴的實物、一幅幅塵封的圖片、一段段感人的曆史,再現了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那段奮起抵抗侵略、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

  據了解,紅色文物是寬甸的重要文化遺產(chan) ,寬甸縣正利用其在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和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三個(ge) 曆史時期的革命曆史遺存,在加強紅色文物保護的同時,大力發展紅色旅遊。

  史料顯示,抗日英雄楊靖宇曾先後率領東(dong) 北抗聯等抗日武裝,多次進出天橋溝一帶,在深山裏創建密營和遊擊根據地,開展抗日鬥爭(zheng) 。抗聯一軍(jun) 軍(jun) 部舊址陳列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希望這一件件承載民族曆史的實物、一幅幅喚醒塵封記憶的圖片,可以向遊客們(men) 展現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那段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

  “看到這些珍貴的史料,我感到非常震撼,抗戰時期無數革命先烈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才為(wei) 我們(men) 創造出現在美好的生活。”當天正在陳列館參觀的沈陽理工大學學生李曉華表示,作為(wei) 大學生要時刻銘記這段曆史,把這種紅色精神傳(chuan) 承下去。

  寬甸滿族自治縣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寬甸將持續推進紅色文化與(yu) 旅遊的深度融合,催生紅色旅遊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在傳(chuan) 承紅色精神的同時,讓村民真正分享發展紅色旅遊帶來的成果。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