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北鬥定位水稻機械智能除草機顯身手

過國忠 發布時間:2020-08-17 09:21:00來源: 科技日報

  機過草無 秧苗無損

  北鬥定位水稻機械智能除草機顯身手

  8月16日,科技日報記者來到浙江蕭山區橋裏村江蘇省農(nong) 科院承擔的水稻機械除草示範田,看到一台白色的智能除草機正不停穿行在田間,機過草無,且秧苗完好無損。

  正在現場組織示範的揚州大學教授張瑞宏說:“這是我們(men) 科研團隊最新研製出的北鬥定位水稻機械智能除草機,這項技術涉及北鬥定位、信息學、控製學、機械學、作物栽培等多個(ge) 學科,團隊攻克了農(nong) 機農(nong) 藝融合研究與(yu) 開發等多方麵技術障礙,機具行走精準,機械除草效果好,不但不傷(shang) 苗,還有鬆土促苗作用,將為(wei) 我國糧食生產(chan) 實現大幅減藥提供新的技術保障。”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水稻生長正處於(yu) 關(guan) 鍵時期,但由於(yu) 前期雨水多,近期溫度高、濕度大,田間雜草瘋長,嚴(yan) 重影響水稻的高產(chan) 高效。為(wei) 此,糧食主產(chan) 區的種植基地和種糧大戶,不得不多次采用化學除草劑噴施殺草。令人擔憂的是,除草劑雖然殺死了雜草,但也使秧苗受到傷(shang) 害,每次用藥後秧苗會(hui) 發黃,幾天以後才由黃轉青,同時藥劑對土壤也造成很大汙染。

  “近年來,我們(men) 為(wei) 了種植有機稻米,有時也采用人工下地除草,可一個(ge) 工人每天隻能除0.8畝(mu) ,每人每天要支付200元工資,致使糧食生產(chan) 成本居高不下。”橋裏村種糧大戶鄭來興(xing) 說,“今年,這項新技術裝備應用後,省工省時,又節約生產(chan) 成本,給我們(men) 帶來了‘及時雨’,讓農(nong) 民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yu) 實現。”

  江蘇省農(nong) 科院植保所李永豐(feng) 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施用化學除草劑是治理稻田雜草最主要的技術措施,但是抗藥性雜草種群增加,特別是除草劑的投施量增加,已經成為(wei) 我國稻田農(nong) 藥穩定減量亟待解決(jue) 的生產(chan) 問題。因此,去年以來,江蘇省農(nong) 科院和揚州大學科研團隊合作,重點組織開展物理除草技術的研究,經過反複攻關(guan) 與(yu) 試驗,應用北鬥定位技術,終於(yu) 在國內(nei) 首先研製出北鬥定位水稻機械智能除草機。

  “我們(men) 采用安裝北鬥農(nong) 機自動導航儀(yi) 的6行插秧機插秧,首先將插秧機的栽插軌跡數據存儲(chu) 起來,這就把所插秧苗植株的地理位置信息進行了記錄。除草作業(ye) 時,再給除草機安裝上北鬥導航裝置,並把前麵插秧機軌跡數據導入除草機北鬥導航儀(yi) 的中央控製數字處理器中,就可使除草機按照插秧機的軌跡精準地在秧行間行走,使得在不碰苗、不傷(shang) 苗的情況下,快速進行機械除草成為(wei) 可能。”張瑞宏說。

  李永豐(feng) 認為(wei) ,北鬥定位水稻機插機除草技術是我國北鬥應用的一個(ge) 重要分支。應用機械技術對稻田雜草進行控製,具有化學除草劑零投入、控草效果好以及對周圍環境友好等優(you) 點,將使水稻種植過程免受除草劑汙染,這是一項純正的綠色控草技術,今後,在農(nong) 業(ye) 科技部門支持下,做好推廣應用,將帶來巨大的社會(hui) 經濟效益。

  本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張 平

  (科技日報揚州8月16日電)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