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防聯控治理跨界河流有意願更要有落地方案
隨著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持續推進,汙染治理的邊際成本在不斷提高。流域治理和保護,單靠哪一段所在的地方政府和相關(guan) 部門使勁兒(er) 都不靈,缺少上下遊、左右岸協同治理,往往治標難治本。
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意識到這個(ge) 問題,並努力推進流域汙染的“聯防聯控”。如鄂陝豫三省製訂丹江流域聯巡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方案,江浙建立“五位一體(ti) ”水域聯防聯治協同機製,推動兩(liang) 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開展丹江流域聯巡聯防聯控聯治
鄂陝豫協同治理聯合管護一庫淨水
製訂丹江流域聯巡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方案
為(wei) 進一步加強跨界河流協同治理和聯合管護,守護好丹江口水庫一庫淨水,前不久,經陝西省商南縣、河南省淅川縣、湖北省鄖陽區共同協商,製訂丹江流域聯巡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方案。
方案按照目標一致、精誠合作、信息共享、共同擔當的原則,統籌上下遊、左右岸,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有力、保護有效的聯巡聯防聯控聯治長效機製,打造流域內(nei) 良好水環境。
十堰市生態環境局鄖陽分局局長吳虎說:“三縣(區)聯合製定出台丹江流域聯巡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方案,是一次機製與(yu) 管理的創新。
丹江發源於(yu) 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全長391公裏,經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最終在三省交界的白浪鎮流入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由丹江口市注入丹江口水庫,其水質好壞對南水北調水質有重要影響。
共同協調解決(jue) 跨區域跨流域跨部門重難點問題
十堰市鄖陽區政府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丹江流域聯巡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方案由三縣(區)人民政府牽頭,水利、公安、生態環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部門共同參與(yu) ,三縣(區)河長辦負責製定工作計劃,並組織、協調實施,使跨行政區域突出問題處理更方便、快捷、高效。
其中河長聯巡工作在每年5月份、11月份由兩(liang) 岸三地河長辦牽頭組織,丹江區級聯係部門參加,鼓勵三地河長、河警長參加,對丹江開展聯合巡查,深入了解河流上下遊、左右岸的基本情況,現場填寫(xie) 聯合巡河記錄表,形成問題清單,提出解決(jue) 方案,共同督辦整改跨界河流問題。
河流聯防工作旨在加強河流信息互通,推進信息化建設,提升河流管護信息化水平的收到,包括建立工作微信群,三地各級河長、河長辦及有關(guan) 部門加入,每季度定期共享跨界河流水質水量、水旱災害預警預報、環境風險隱患點等監測信息。
河流聯控工作能夯實河湖管護基礎。工作由三地河長辦牽頭,積極推動跨界河流聯合編製“一河一策”、年度工作清單,讓一張清單管上下遊、左右岸。每年11月-12月召開一次聯席會(hui) 議,形成會(hui) 議紀要,部署重點任務。聯席會(hui) 議實行輪席製度,由三地人民政府輪流牽頭組織召開。
河流聯治工作由三地河長辦牽頭,聯合水利、公安、生態環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部門聯合執法,開展汙水偷排直排亂(luan) 排、“清四亂(luan) ”、退捕禁捕等專(zhuan) 項整治行動,推動丹江水質持續穩定達標。
在此基礎上,三地河長辦和河流沿線鄉(xiang) 鎮還要積極引導和凝聚兩(liang) 岸三地社會(hui) 各界、民間河長、廣大群眾(zhong) ,共同關(guan) 心、支持、參與(yu) 河流管護,增強公眾(zhong) 對保護河流生態環境的責任意識。
三地政府聯合發出倡議
為(wei) 進一步加強跨界河流協同治理,陝西省商南縣、河南省淅川縣、湖北省鄖陽區三縣(區)有關(guan) 人員齊聚一堂,召開丹江流域三地(縣)聯席會(hui) 議,現場簽訂了《丹江流域聯合保護倡議書(shu) 》。
鄖陽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藍勁鬆表示,三地各級黨(dang) 委、政府將利用“一個(ge) 平台”(河長製工作平台),堅持“兩(liang) 個(ge) 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實行“三個(ge) 閉環”(信息閉環、工作閉環、責任閉環),形成“四個(ge) 聯動”(聯巡、聯防、聯控、聯治), 做到“五個(ge) 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日常巡查到位、問題解決(jue) 到位、監督檢查到位、宣傳(chuan) 引導到位),完成“六大任務”(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複、執法監管)。
江浙交界國控斷麵首次達Ⅱ類水質
建立“五位一體(ti) ”水域聯防聯治協同機製,推動兩(liang) 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江蘇和浙江,同為(wei) 江南水鄉(xiang) ,河網錯綜複雜。如今,伴隨著兩(liang) 地跨界治水“一盤棋”格局的建立,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治水再次走向深化。
記者日前從(cong) 浙江省嘉興(xing) 市生態創建辦了解到,今年1至5月,江浙兩(liang) 省交界蘇嘉運河斜路港國控斷麵21項指標水質首次達到Ⅱ類水。這也標誌著從(cong) 2013年至2019年,江浙兩(liang) 省交界蘇嘉運河王江涇國控斷麵、斜路港國控斷麵水質由Ⅴ類水提升至近Ⅲ類水後,兩(liang) 省交界區域水質邁上新台階。
建立“五位一體(ti) ”的水域聯防聯治協同機製
2012年,嘉興(xing) 市秀洲區與(yu) 毗鄰交界的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建立了“五位一體(ti) ”的水域聯防聯治協同機製,即聯合河長機製、水質聯合監測機製、水環境聯合治理機製、水環境聯合執法機製和水環境聯合保潔機製。
8年來,雙方圍繞打造長三角區域治水一體(ti) 化基層樣板,陸續探索建立“江浙治水聯盟”、互派“治水特使”等工作機製,開展一係列上下遊水環境聯防聯治行動。目前,兩(liang) 地已實現省際邊界18條河道、湖蕩42名聯合河長全覆蓋,徹底打破治水省際邊界藩籬,推動兩(liang) 地水環境聯防聯治。
每季度,兩(liang) 地都會(hui) 開展現場參觀學習(xi) 或召開合作交流會(hui) 議1次以上,分享交流兩(liang) 地治水工作進展,分析研判存在問題、困難,通過協商探尋問題解決(jue) 辦法,全力推進蘇嘉運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2017年至今,雙方已開展聯席會(hui) 商25次,解決(jue) 涉及沿岸環境整治、河道保潔、河道清淤等大小問題30餘(yu) 個(ge) 。
推動兩(liang) 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合作共謀、聯合整治。為(wei) 實現蘇嘉運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秀洲區聯合吳江區淘汰了一批低散亂(luan) 汙企業(ye) 和作坊,推動兩(liang) 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紡織業(ye) 一直是江浙兩(liang) 地的民生產(chan) 業(ye) ,但噴水織機排汙總量大。自2015年起,秀洲區率先實施針對噴水織機散戶的淘汰工作,全力推進“五水共治”,累計淘汰散戶噴水織機企業(ye) (作坊)2168戶,涉及噴水織機3.89萬(wan) 台。吳江區也開展了“三水同治”工作,通過江浙雙方低散亂(luan) 汙淘汰攻堅,共計淘汰散戶噴水織機13.77萬(wan) 台,減少蘇嘉運河流域汙水入河量41萬(wan) 噸/天。
與(yu) 此同時,秀洲區“五水共治”辦、嘉興(xing) 市生態環境局秀洲分局聯合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通過多方調研,編製《噴水織機行業(ye) 中水回用水質要求》,並將調研成果與(yu) 吳江區分享,推動兩(liang) 地在中水回用工作中少走彎路。
截至目前,吳江區和秀洲區通過對噴水織機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實施提標改造和中水回用,噴水織機中水回用比例達到40%以上。雙方約定將繼續實施提標改造和中水回用等工程措施,力爭(zheng) 用兩(liang) 年時間將噴水織機中水回用比例提高至70%左右,通過中水回用減少蘇嘉運河流域汙水入河量58萬(wan) 噸/天。
“通過8年時間的合作,兩(liang) 地都取得了一定的治水成果。”秀洲區生態創建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秀洲區和吳江區將按照“共飲一江水,同治一條河”的原則,全麵深化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家戰略,全力打造長三角區域治水一體(ti) 化基層樣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