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不要讓“預約”難住老年人

孫毅 發布時間:2020-08-17 16:39:00來源: 北京晚報

  不要讓“預約”難住老年人

  下午的北京悶熱難當,王黎明獨自站在朝陽區圖書(shu) 館(小莊館)門前,額頭滲出汗珠,內(nei) 心十分忐忑。“預約,我不會(hui) 弄啊,這圖書(shu) 館能進嗎?”

  “您放心,我們(men) 給老年人預留了免預約座位。”得到這樣的回應後,王黎明老人長舒一口氣。

  如今,很多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遭遇預約難題。但令人欣慰的是,記者走訪時發現,在一些圖書(shu) 館、公園、電影院……或專(zhuan) 門為(wei) 老人準備了免預約通道,或替老人現場預約,幫助他們(men) 攻克預約難關(guan) 。

  圖書(shu) 館 不僅(jin) 免預約還設老年座

  朝陽區圖書(shu) 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的“勸學所”。1959年1月,朝陽區圖書(shu) 館正式對外開放,1960年遷到小莊。

  75歲的老人王黎明家住金台路,一直以來,小莊的這個(ge) 圖書(shu) 館是他最喜歡的閱讀場所。“我喜歡看報紙、雜誌,平時溜達著就過來了,方便。”

  老爺子在疫情期間沒出過遠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是就近解決(jue) 。唯獨這個(ge) 圖書(shu) 館,讓他心心念念。聽說圖書(shu) 館要預約才能進,一天隻接待150人。他幾次路過,都猶猶豫豫,“現在這智能手機,我是真不會(hui) 弄,更別提預約了。”

  這天終於(yu) 鼓足勇氣進了門,得知老年人可以免預約進館,王黎明發自內(nei) 心地高興(xing) 。終於(yu) 進了館,室內(nei) 涼風舒爽。在二樓的報紙期刊閱覽室,專(zhuan) 門設置了6張寬大的書(shu) 桌,這是圖書(shu) 館為(wei) 老年人準備的免預約老年人專(zhuan) 座。“這兒(er) 好啊,報紙全,上架也快。”王黎明挑了份最新上架的報紙,落了座,翻閱起來。

  朝陽區圖書(shu) 館館長李凱介紹,這裏有242份報紙、370份期刊供選讀:“我們(men) 這個(ge) 館原本就有老年人閱讀區。現在全館還沒有完全開放,考慮到老年人有讀報、看雜誌的習(xi) 慣,專(zhuan) 門在這裏設置了臨(lin) 時專(zhuan) 區。”另外,在朝陽區圖書(shu) 館更新更大的勁鬆館,也專(zhuan) 門設置了老年人閱覽室,可以同時接待十幾名老人閱讀。“我們(men) 的原則是,老年人會(hui) 預約就預約。不會(hui) ,我們(men) 幫忙,盡量為(wei) 老年人考慮周全。”

  位於(yu) 西北四環的海澱區圖書(shu) 館,目前每天接待到館讀者200人。記者了解到,這裏也為(wei) 老人提供了免預約入館服務。三樓的報刊閱覽室,同樣考慮到老年人的習(xi) 慣,準備了舒適的閱讀環境,甚至連老花鏡和小藥箱都配備齊全。辦公室主任薑威告訴記者,對那些沒有閱覽證的60周歲以上老人,海澱區圖書(shu) 館也人性化管理,老人隻需登記身份證或者老年卡,或出示健康碼便可入館。

  公園 讓老人像往常一樣遛彎

  從(cong) 天壇公園東(dong) 門往裏走沒多遠,有一處麵積不大的健身場所——全民健身路徑。大爺大媽們(men) 在這裏的單杠、雙杠等設備上玩出了花,也讓這裏成了北京老年健身圈特別有名的一個(ge) 地方。

  記者到訪時,幾位身材健碩的大爺,正在雙杠上自如伸展。“我們(men) 都熟了,基本上天天能見著,這麽(me) 多年早就成了習(xi) 慣。”

  從(cong) 4月28日起,天壇公園也實行了分時段實名預約購票、實名驗票措施。持公園年票及政策性免票人員進入公園暫時無需預約。不過,具體(ti) 到天壇內(nei) 的景點,如果需要參觀,老人們(men) 還是需要提前預約購票。

  在朝陽公園的健身步道上,老馬慢悠悠地溜達著,身邊騎自行車的少年,風一般駛過。“嘿,我年輕時也這樣……”

  拿著老年卡的老馬,跟往常一樣,每天下午,到朝陽公園這條有樹蔭的步道下散步。據工作人員介紹,持公園年卡、有效身份證件的老年人,可以免預約、登記進園。“我覺得這樣真是挺替我們(men) 老年人考慮的。”老馬對這種貼心服務讚賞有加,“智能手機我也用,但熟練程度沒法跟年輕人比啊。我天天都要逛公園,要是天天讓我預約,我真沒法弄。”

  電影院 一直以來都幫老人取票

  萬(wan) 達影城北京CBD店,還沒有恢複往日裏的火熱氛圍。零食飲料區門可羅雀,隻有自動取票機前有影迷在操作取票。按照疫情防控統一要求,電影院線下售票暫停,全部采用網絡預約購票、線下取票的模式,而且觀眾(zhong) 也不允許攜帶零食和飲料進場。

  “剛開放不久,現在還是限流狀態,而且新片還沒有大批量上映。”值班的董經理說,雖然人不是很多,但是也已經接待了幾次老年人。對不會(hui) 用手機購票的老年人,影院會(hui) 主動提供幫助。董經理一邊檢票一邊對記者說:“這很正常,我們(men) 其實早就這樣做了。老人接受智能設備確實慢一點,我們(men) 也都理解。在手機上買(mai) 完票,再幫他們(men) 取個(ge) 票,對我們(men) 也不是什麽(me) 麻煩事,而是應該做的。”

  金逸影城中關(guan) 村店,場務員工小吳也表示,幫助老年人,早就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般都是子女幫老人在網上買(mai) 了票,老人過來以後,我們(men) 幫他們(men) 取一下票,舉(ju) 手之勞。”因為(wei) 現在上映的是《星際穿越》這樣的科幻片,所以老年人還不多。但隨著像《八佰》等國產(chan) 片逐漸點映,老年人會(hui) 慢慢變多,“有老人遇到購票、取票的難題,我們(men) 會(hui) 主動幫忙,請老人們(men) 放心。”

  手記

  子女們(men) 也該多做點事了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這些圖書(shu) 館、公園、電影院,已經在力所能及地幫助老年人適應預約常態化。但像金逸影城中關(guan) 村店的小吳所說,子女們(men) 先預約購買(mai) 好電影票,是幫老年人順利觀影的第一步,“如果到現場再由我們(men) 來幫助購票,那很可能已經沒有合適的場次了。”

  在朝陽區圖書(shu) 館,王黎明老爺子的焦急寫(xie) 在臉上,如果不是工作人員悉心幫助,冒著酷熱的他很可能白跑一趟。

  在朝陽公園,老馬拉著記者聊了很久,不僅(jin) 僅(jin) 是預約的話題,還有對智能手機的適應,“以前啊,覺得沒必要,現在,真是逼著自己學習(xi) ,得勤問孩子怎麽(me) 玩手機。”

  老人們(men) 不是不想擁抱互聯網、不是不願意使用智能手機,他們(men) 隻是需要一個(ge) 引路人、一份隨叫隨到的指南。不想麻煩子女,是很多老年人的真實想法。但是,子女們(men) 似乎應該更主動一些,幫老人們(men) 適應預約常態化、智能生活常態化。老人們(men) 不主動說,並不代表他們(men) 沒有需求。就像小時候,孩子們(men) 即便不主動說,父母們(men) 也會(hui) 主動問:“孩子,你累不累?要不要抱抱?”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