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將公平性考量納入抗癌藥價值評估 提升創新藥可及性
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 李亞(ya) 南)為(wei) 提高我國抗癌藥醫保資源共享的公平性,助力癌症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專(zhuan) 家在近日由健康報社主辦的“三醫聯動之醫保體(ti) 係建設研討會(hui) ”上呼籲,隨著醫保目錄中創新抗癌藥物數量和種類的不斷增加,應將公平性納入藥物價(jia) 值評價(jia) 維度,提高高質量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助力《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到2022年總體(ti) 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yu) 43.3%的目標早日實現。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療保險服務處處長冷家驊介紹稱,近年來,我國醫保在抗癌領域內(nei) 的改革創新,大幅提高了對癌症患者的保障力度。2017年通過創新引入國家談判的形式和價(jia) 值醫療證據,醫保目錄新增36種創新藥,2018年的抗癌藥物專(zhuan) 項談判又新增17種特效藥,2019年的醫保目錄又一次性增加了臨(lin) 床必需的創新藥物97種。其中不乏曲妥珠單抗、克唑替尼這樣的重磅抗癌藥物,將國家醫保對乳腺癌、肺癌等多種大癌種的保障程度提高到了一個(ge) 新水平。
“國家近年來對抗癌藥醫保報銷做了很大的改革,原來病人治療一個(ge) 療程需要用的腫瘤藥需要幾十萬(wan) 元,經過醫保談判後降至十萬(wan) 元左右有的甚至更低,再經醫保報銷後,患者隻負擔約幾萬(wan) 元,這體(ti) 現了政府對民眾(zhong) 的關(guan) 懷。同時更要積極推動建立醫保動態調整機製,保障醫保基金使用的公平和合理性,讓更多創新的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範疇。”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藥學部主任鍾明康指出。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馬飛以女性第一大高發癌——乳腺癌舉(ju) 例指出,當前中國晚期乳腺癌診療形勢仍然非常嚴(yan) 峻,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可獲得的創新藥物治療方案仍不夠豐(feng) 富,已在中國獲批的創新藥品依然麵臨(lin) 費用昂貴、難以負擔的問題。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藥師翟青也表示,明確療效新型靶向藥物進入醫保,既可以減輕患者負擔,也可以提高患者依從(cong) 性,從(cong) 而使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得到提高。
由於(yu) 每家醫院學科側(ce) 重有所不同,醫保藥物進入醫院臨(lin) 床會(hui) 有較大的差異,科學的藥品評價(jia) 與(yu) 遴選體(ti) 係,也同樣影響著癌症患者醫保藥品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主任趙誌剛介紹稱,最新版《中國醫療機構藥品評價(jia) 與(yu) 遴選快速指南》的發布,為(wei) 國家醫保目錄公布後藥品進入醫院提供了科學、公平、公正選擇的方法,讓醫保藥品快速用於(yu) 臨(lin) 床。
北京罕見病診療與(yu) 保障學會(hui) 副會(hui) 長劉軍(jun) 帥在談到罕見病時表示,公平性保障作為(wei) 罕見病用藥保障的核心問題,應該在倫(lun) 理、效率等多個(ge) 層麵得到體(ti) 現。從(cong) 製度建設角度看,相對於(yu) 普惠性醫保,罕見病(包括不同語境下的少見病)應該有相對優(you) 先、相對獨立的用藥保障機製,並把普惠製政策和優(you) 先級政策結合起來,盡可能促進藥物可及性的不斷提高,進而實現更具價(jia) 值、更具效率的高水平公平保障;同時,還需要在創新多層次保障製度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類製度之間的保障結構,並形成多方共付、共擔、共治、共享模式。
冷家驊建議,抗癌藥的醫保公平性評估可以與(yu) 當前醫保強調的“臨(lin) 床必須,安全有效,價(jia) 格合理”評估標準相結合,在治療方法滿足安全有效性之後成為(wei) 第二步的篩選。在醫療保障領域參考公平性維度後,單個(ge) 藥品的絕對臨(lin) 床獲益也許不再是準入的通行證。真正讓醫療保障的公平性、協調性,發揮醫保基金戰略性購買(mai) 作用,推進醫療保障和醫藥服務高質量協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