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我國核試驗發生意外後,他們主動請戰赴空爆中心

陳瑜 發布時間:2020-09-14 17:43:00來源: 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

  “他們(men) 中有的人已經離我們(men) 而去,但在這支隊伍中,從(cong) 部領導、院領導、專(zhuan) 家到每一位普通員工,他們(men) 身上體(ti) 現的為(wei) 科學事業(ye) 無私奉獻的精神,至今讓我感動。”9月12日,79歲的中國廣核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尤德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從(cong) 自己曾親(qin) 曆的一次核試驗中可見一斑。

  這次核試驗發生在41年前。

  1979年9月13日,新疆馬蘭(lan) 核試驗場,東(dong) 風某型號核彈頭全當量試驗準就緒。這是我國開展核試驗以來,當量最大的一次氫彈空投試驗。

  九月初,時任二機部副部長趙敬璞帶隊,二機部九局張培望、尤德良、宋學良隨行,從(cong) 北京乘飛機到烏(wu) 魯木齊,之後乘車沿公路翻天山,經過差不多5個(ge) 小時,到達馬蘭(lan) 基地。

  早在8月,由二機部九院院長鄧稼先任隊長的第九作業(ye) 隊,已乘專(zhuan) 列在基地提前做試驗的準備工作。

  本次試驗主要是驗證核彈頭全當量試驗的設計參數和爆炸效應,同時,兼顧全軍(jun) 對核爆炸現象參觀見習(xi) 需要。為(wei) 此,中央軍(jun) 委、總參謀部組織以李達副總參謀長為(wei) 首的1500人軍(jun) 隊幹部進駐場區參觀,其中軍(jun) 以上幹部就達300多人。他們(men) 已先期到達試驗場,分為(wei) 六大軍(jun) 區安營紮寨。每個(ge) 軍(jun) 區都有一塊獨立的營盤,高大的營門上,用醒目的紅底白字標注大軍(jun) 區名字。每個(ge) 軍(jun) 區營區用解放牌軍(jun) 用汽車排列做圍欄,圍在中間的是帳篷群,場麵非常壯觀。

  13日4時,第九作業(ye) 隊全體(ti) 參試人員乘車出發,奔向各自崗位。尤德良和宋學良隨趙敬璞乘吉普車,前往試驗場720指揮部。指揮部是一個(ge) 很大的帳篷,距爆心約60公裏。趙敬璞、時任國防科委主任陳彬、以李達為(wei) 首的全軍(jun) 六大軍(jun) 區軍(jun) 以上幹部,都在指揮大蓬內(nei) ,靜靜地等待15時那個(ge) 莊嚴(yan) 時刻。按照分工,鄧稼先等在幾百公裏外的馬蘭(lan) 機場,負責產(chan) 品裝配,飛機裝彈起飛等。

  約下午15時,飛機轟鳴聲由遠及近,越過頭頂飛向爆心方向,接著在試驗場上空盤旋。按照指令,大家戴上防護鏡,麵向爆心方向,靜靜等待蘑菇雲(yun) 升起。

  可是投彈飛機已在天空消失,也沒看到蘑菇雲(yun) 。在指揮帳蓬外觀察點等待的尤德良摘下防護鏡,走進指揮大蓬,大蓬內(nei) 一片忙碌。與(yu) 馬蘭(lan) 機場電話聯係,被告知飛機已返回,飛行員報告已完成任務,飛機彈艙也是空的。

  為(wei) 什麽(me) 沒響?大家都將目光投向了在場的二機部最高首長趙敬璞。

  趙敬璞讓尤德良到大蓬外叫台車,陪同一起去試驗場,時任國防科委作戰試驗部部長高健民和基地朱參謀長坐上另一輛吉普車緊隨其後。

  向崗哨帶隊的軍(jun) 人說明來意獲準放行後,趙敬璞卻讓尤德良和宋學良下車,說沒穿防護服,進去很危險。宋學良無奈下了車,尤德良卻堅持不下車。

  經過大約一個(ge) 多小時,車輛到達爆心。大大的十字白色靶標非常醒目,但是不見炸彈。炸彈到哪去了?

  患肺心病的趙敬璞走不動,坐在車上指揮其他人繞著靶心找,不知繞了多少圈,也沒發現落彈地點。天快黑了,大家又累又渴。精疲力盡之時,有人建議,趁天黑之前,派直升飛機來尋找。

  趙敬璞同意後,大家坐車撤回指揮大蓬。大約20時用餐時,飛行員報告,在靶心幾公裏外發現了燒焦的降落傘(san) 。

  直升機發現了目標,但需要派人核實。當晚九院二所羅元璞等人,帶著γ測試儀(yi) ,摸黑按著直升飛機提供的大致方位,冒著生命危險,摸到彈坑附近,測出γ超常值,初步確定了落彈地點。由於(yu) 天已黑,隻能第二天到現場查勘。

  9月14日,從(cong) 馬蘭(lan) 機場趕過來的鄧稼先,同帶隊的趙敬璞等一起到現場,查勘化爆彈坑。這次,趙敬璞沒有同意尤德良陪同。

  事故發生後,趙敬璞共進入事故現場三次。最後一次是尤德良陪同乘坐吉普車,現場觀看馬蘭(lan) 基地工程兵團處置彈坑。在當時防護條件極為(wei) 有限的情況下,工程兵指戰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忘我犧牲精神,讓尤德良深受震撼。

  回到北京後,凡是事故後進場的人,都到307醫院內(nei) 一科住院體(ti) 檢,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檢測每人一周裏尿中鈈239的含量。

  讓尤德良感動的是,趙敬璞動員其他人去醫院檢查,自己卻堅決(jue) 不去,“我年齡這樣大,檢測出來又能怎麽(me) 樣?”

  住同一間病房的尤德良和鄧稼先數據中間偏上。鈈239數值最高的,是八一廠拍專(zhuan) 題片的兩(liang) 位攝影師、九院的羅元璞等。

  出院後大家回到各自崗位,繼續工作。按照保密紀律,成功的核試驗,隻能按公開報道口徑說,對這次失敗的核試驗,大家更是忌諱莫如深。直到1986年鄧稼先病逝後,在有關(guan) 他的事跡中才提及這次事故。

  1987年夏,新疆馬蘭(lan) ,地下核試驗豎井施工現場,接任因病去逝的鄧稼先、擔任核工業(ye) 部九院院長職務的胡仁宇(左2) ,與(yu)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轟試驗小組負責人、時任核工業(ye) 部軍(jun) 工局副局長陳常宜(左3) 、時任核工業(ye) 副部長劉書(shu) 林(左1)、時任核工業(ye) 部軍(jun) 工局副局長尤德良(左4),一起參加地下核試驗,拍下了這張極其罕見的以核試驗基地為(wei) 背景的照片。圖中高塔上正在進行試驗裝置吊裝任務。

  1997年,尤德良調任中國廣東(dong) 核電集團(現中國廣核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從(cong) 核軍(jun) 工到民用核電,尤德良說,自己能為(wei) 國家做點亊,除了國家政策方針正確,還得益於(yu) 在二機部九院和九院九所工作的十年裏,既學了本事,又學會(hui) 如何做人做事。“他們(men) 身上體(ti) 現了‘兩(liang) 彈一星’工作者對黨(dang) 和國家、對事業(ye) 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懂得,黨(dang) 和組織讓做什麽(me) ,都要努力適應、勝任。”

  人物簡介

  尤德良(1941年4月3日- )先後在二機部九院理論部一室、十二室工作,經曆原子彈武器化、氫彈突破。1974年9月調到二機部九局(後核工業(ye) 部軍(jun) 工局、中國核工業(ye) 總公司軍(jun) 用局),參與(yu) 組織成完成了東(dong) 風係列彈頭的攻關(guan) 、試驗、定型、生產(chan) 並交付部隊;第二代小型、機動、突防彈頭攻關(guan) 。在原中國核工業(ye) 總公司直接領導下,組織領導完成了二二一廠基地撤點消號退役移交,人員安置和籌組二二一管理局等工作。1997年調任中國廣東(dong) 核電集團副總經理。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