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盤錦造就全國最大“退養還濕”單體工程
中新網盤錦9月27日電 (李晛)記者27日在遼寧省盤錦市開展的“退養(yang) 還濕”項目現場看到,碧波浩渺的葦海隨風搖曳,水鳥在一望無際的淺海灘塗上翩翩起舞,大麵積火紅堿蓬草形成萬(wan) 畝(mu) 紅海灘。
盤錦被譽為(wei) “輕輕放在濕地上的城市”“國際重要濕地”“中國最美濕地”,享有“濕地之都”美名。自然濕地麵積達2165平方公裏,其中濱海濕地392平方公裏。位於(yu) 盤錦的遼河口濱海濕地作為(wei) 中國最北濱海濕地,處於(yu) 淡水生態係統和海水生態係統的交匯處,具有很高的邊緣生態效應,不僅(jin) 生物生產(chan) 力高,還具有巨大的生態環境調節效應,其生態重要作用不可或缺,重要地位不可替代。
據盤錦市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生態修複服務科科長孫大誌介紹,自上世紀80年代起形成的圍海養(yang) 殖,對濱海濕地生態環境產(chan) 生嚴(yan) 重破壞,各種利益、各種因素盤根錯節、相互交織,嚴(yan) 重擾亂(luan) 市場秩序,更成為(wei) 一塊生態頑疾。為(wei) 此,2015年,盤錦市先行啟動“退養(yang) 還濕”工作,當年恢複濱海濕地2.3萬(wan) 畝(mu) ;2016年對上爭(zheng) 取獲批“盤錦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2018年8月至今,實際退出恢複圍海養(yang) 殖池塘總規模遠超國家批準“盤錦市藍色海灣整治”項目5萬(wan) 畝(mu) 的設計規模,達到8.59萬(wan) 畝(mu) ,新增自然岸線17.6公裏,造就了全國最大的“退養(yang) 還濕”單體(ti) 工程。
孫大誌說,盤錦市恢複的8.59萬(wan) 畝(mu) 濱海濕地很快將形成天然翅堿蓬蘆葦濕地,並形成新的海洋牧場,助力渤海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恢複。
此外,盤錦市委、市政府紮實推進依法行政,加快製度創新,強化製度執行,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編製《盤錦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規劃》,成為(wei) 全省首座在法治化、規範化、製度化層麵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城市。2017年,《盤錦市濕地保護條例》頒布施行,將濱海濕地列入保護範圍,在劃定濕地生態紅線、劃分濕地保護等級、保護和管理自然資源、打擊違法犯罪行為(wei) 等方麵作出詳細規定,成為(wei) 盤錦建市以來獲得地方立法權後第一部實體(ti) 性地方性法規,為(wei) “退養(yang) 還濕”暨“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提供了更加具體(ti) 的法製遵循。
同時,盤錦市嚴(yan) 格區分養(yang) 殖業(ye) 戶“生計”“投資”“非法牟利”等不同情況,建立“一戶一檔”、實施“一戶一策”。對證件到期及無證養(yang) 殖戶,依據《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嚴(yan) 厲打擊非法行為(wei) ,要求必須無條件退出;對有意願轉產(chan) 的養(yang) 殖戶,提供國家鼓勵的開放式養(yang) 殖模式,並給予優(you) 惠政策,累計轉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戶302戶,養(yang) 殖麵積2.62萬(wan) 畝(mu) ,兌(dui) 現轉讓資金1.16億(yi) 元;對生活困難群體(ti) ,給予精準救助,發放救助金31.3萬(wan) 元。一係列務實高效舉(ju) 措,彰顯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的堅定決(jue) 心,使圍海養(yang) 殖這個(ge) 多年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曆史遺留難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