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新職業“喊渴” 職校人才培養跟不上市場需求
哪個(ge) 新職業(ye) 火了,職校就能快速對接“上新”專(zhuan) 業(ye) 嗎?精準對接人才缺口,職業(ye) 院校尚需找準坐標——
【新業(ye) 態新職業(ye) “喊渴”,人才培養(yang) 如何破局?①】新職業(ye) 來了,職校人才培養(yang) 有些跟不上
開欄的話
蓬勃發展的新業(ye) 態按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快進鍵”,為(wei) 經濟注入新動能。新業(ye) 態勃興(xing) 催生一批新職業(ye) ,從(cong) 去年至今,人社部等部門陸續發布38個(ge) 新職業(ye) ,為(wei) 勞動者打開更大的就業(ye) 空間。
不過,與(yu)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相對應的是,許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出現巨大的人才缺口。麵對新業(ye) 態新職業(ye) 帶來的人才培養(yang) 命題,作為(wei) 技能人才培養(yang) 搖籃的職業(ye) 院校如何作答?成長型企業(ye) 能否加強自身造血能力,在人才培養(yang) 上多投入?職業(ye) 培訓該怎樣響應,實現人才培養(yang) 培訓與(yu) 社會(hui) 需求緊密銜接?人社部門、工會(hui) 等能否加速完善職業(ye) 教育和培訓體(ti) 係,提供相關(guan) 政策和資金扶持,為(wei) 新職業(ye) 未來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從(cong) 今天起,本版推出係列報道《新業(ye) 態新職業(ye) “喊渴”,人才培養(yang) 如何破局?》,敬請讀者垂注。
閱讀提示
新業(ye) 態新職業(ye) 呼喚新職教。然而,職校人才培養(yang) 尚跟不上市場需求的步伐。不少職校紛紛增設新專(zhuan) 業(ye) ,卻讓增設專(zhuan) 業(ye) 過於(yu) 集中;學生所學相對企業(ye) 一線需求明顯滯後;師資水平跟不上產(chan) 業(ye) 升級步伐,激勵機製不足等問題凸顯出來。
精準對接新職業(ye) 人才缺口,職業(ye) 院校尚需要找準坐標,方能完成專(zhuan) 業(ye) 升級和數字化改造。
9月23日,在沈陽職業(ye) 技術學院中德學院機電一體(ti) 化專(zhuan) 業(ye) (智能製造方向)課堂上,一群2019級新生正在聽講。除了傳(chuan) 統的機械電子基礎知識,他們(men) 還將學習(xi) 工業(ye) 數據管理的相關(guan) 知識。作為(wei) 在未來智能工廠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企業(ye) 甚至對他們(men) 從(cong) 事的崗位沒有準確的描述。
他們(men) 是職校應對職業(ye) 變化培養(yang) 的技能人才。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廣泛運用,我國經濟發展迎來新的增長點。相關(guan) 領域從(cong) 業(ye) 人員需求大幅增長,產(chan) 生了一批新職業(ye) 。中國職業(ye) 技術教育學會(hui) 會(hui) 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表示,未來五年,38個(ge) 新職業(ye) 人才缺口超過9000萬(wan) 。作為(wei) 技能人才的主要提供者之一,麵對缺口,職校該如何應對?
專(zhuan) 業(ye) “上新”,沒有那麽(me) 簡單
“招聘2名大數據工程技術員的啟事掛了半年,可還是沒找到合適的人選。”沈陽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李維哲說,企業(ye) 想招聘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應屆畢業(ye) 生,來應聘的大部分專(zhuan) 業(ye) 不對口,好不容易遇上幾個(ge) 專(zhuan) 業(ye) 對口的,結果一麵試連行業(ye) 基礎技術都說不清楚,更別說有實踐經驗了。
事實上,這幾年開設該專(zhuan) 業(ye) 的學校並不少。2016年2月,教育部新增審批通過了該本科專(zhuan) 業(ye) 。截至去年,全國普通本科院校設置該專(zhuan) 業(ye) 的有619所,占總數的49.7%。
“哪個(ge) 專(zhuan) 業(ye) 在市場上火,學校就一窩蜂上馬哪個(ge) 專(zhuan) 業(ye) ,短期內(nei) 能滿足產(chan) 業(ye) 的大量需求,可從(cong) 長遠看必將供大於(yu) 求。從(cong) 工商管理和計算機專(zhuan) 業(ye) 就可見一斑。”遼寧某高職計算機專(zhuan) 業(ye) 講師鄧安誌說。2019年,教育部新增本科備案專(zhuan) 業(ye) 中,與(yu) 人工智能、大數據崗位對接的專(zhuan) 業(ye) 占據前五位,共544個(ge) ,占總數的32.5%。
他表示,部分院校不顧辦學條件,不研究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盲目上新,最終又導致新專(zhuan) 業(ye) 的裁撤。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裁撤專(zhuan) 業(ye) 367個(ge) ,其中甚至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yu) 應用、智能製造工程等多個(ge) 新職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職校培養(yang) 人才要經過先吸引優(you) 質生源、學校培養(yang) 、人才進入行業(ye) 並留下三個(ge) 過程。一些新職業(ye) 所在的現代服務業(ye) 行業(ye) 吸引力不足,讓職校招不來優(you) 質生源。這也變相迫使學校紮堆上馬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
“網約配送員、健康照護師、裝配式建築施工員聽起來‘高大上’,說白了就是快遞員、保姆和建築工。你辛苦培養(yang) 個(ge) 孩子就讓他們(men) 幹這個(ge) ?”采訪時,家長張菲說。她的兒(er) 子今年進入了一所職業(ye) 學校的計算機專(zhuan) 業(ye) 就讀。麵對眾(zhong) 多新專(zhuan) 業(ye) ,她還是選擇了“傳(chuan) 統老牌”專(zhuan) 業(ye) 。像張菲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新職業(ye) 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背景下新的工作和就業(ye) 創業(ye) 的種類,主要集中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這兩(liang) 個(ge) 領域。其中,受行業(ye) 收入、提升空間等因素限製,很多現代服務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吸引不來優(you) 質生源。
所學滯後於(yu) 需求是人才培養(yang) 痛點
“職校人才培養(yang) 最為(wei) 集中的問題是,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課程和實踐相對真正企業(ye) 一線的需求明顯滯後。”李維哲說。
麵試中,他發現,大數據產(chan) 業(ye) 的發展日新月異,但職校教學所采用的教材通常更新速度很慢。即便是從(cong) 事科研項目的職校老師也往往並非出自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一線,對於(yu) 業(ye) 內(nei) 信息的獲取較少,即便獲取到,也很少編寫(xie) 進教材之中。
“學生在學校操作的還是企業(ye) 五六年前淘汰的舊設備。”李維哲說,每年他都會(hui) 到職校招聘數名畢業(ye) 生,來了之後無一例外要重新培養(yang) 實踐能力。他對此也表示理解,要求普通職校添置大型機械設備不現實,因為(wei) 要承擔不菲的日常維護和軟件升級費用。
鄧安誌最大的感觸就是職校師資水平有限,不僅(jin) 在於(yu) 現有師資內(nei) 部激勵不足,還有由此帶來的行業(ye) 精英引不進來的問題。
鄧安誌告訴記者,不少職校對於(yu) 老師的考核,不會(hui) 考核教的內(nei) 容是否先進或者貼近產(chan) 業(ye) ,也不會(hui) 考核教出來的學生是否搶手。而且,科研、教學能力強的老師並不比普通老師的薪資待遇高多少,所以很多老師的教學內(nei) 容一成不變。
此外,職校的薪資待遇也很難吸引行業(ye) 內(nei) 的頂尖高技能人才。鄧安誌所在學校請來的大國工匠都是兼職教授。根據學校相關(guan) 規定,兼職教授享有報銷往返差旅費、工作期間的食宿和學院的課時津貼。“每個(ge) 月不到3000元,都不如他們(men) 為(wei) 企業(ye) 多攻關(guan) 一個(ge) 項目難題的收益高,很多工匠積極性不高。”鄧安誌說。
精準對接人才缺口,尚需找準坐標
盡管看到了職校人才培養(yang) 上的諸多痛點,但國家出台的相關(guan) 政策讓鄧安誌仍對職校的人才培養(yang) 充滿信心。
鄧安誌建議,盡快構建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調整的動態機製。職校應當堅持開放辦學,主動與(yu) 新經濟業(ye) 態對接、與(yu) 產(chan) 業(ye) 互動,精準對接人才缺口,找準坐標。及時回應社會(hui) 和產(chan) 業(ye) 對人才的訴求,調整人才培養(yang) 模式,重構適合需求的課程體(ti) 係和課程建設,使之能夠快速響應新技術新經濟新業(ye) 態的需要。
“職校人才培養(yang) 是一個(ge) 循序漸進又急需加速的過程。”李維哲說。
他認為(wei) ,培養(yang) 人才是一個(ge) 階段性過程,起碼會(hui) 經曆2~4年的教學“時間差”,並不是早上澆水,晚上就能結果,而且很多高技能人才都是能“坐足冷板凳”的人。培養(yang) 技能人才,職校增設新專(zhuan) 業(ye) 也好、提高師資水平也好,都要有足夠的耐心,速成、激進都難培養(yang) 出企業(ye) 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學校要服務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做大做強學校的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現如今,職校教育的變革在穩步推進中,早期的人才基地建設和一批示範性專(zhuan) 業(ye) 的建設也小有成果。
李維哲還認為(wei) ,政府也要加大對當地優(you) 勢領域的支持力度。營造資本、技術、信息自由流動的環境,讓市場的力量來選擇人才流向。“當健康照護師、裝配式建築施工員能拿到幾十萬(wan) 的年薪,受到全社會(hui) 的認可時,肯定讓孩子報考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家長也會(hui) 多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