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山女兒演繹甬黔兩地情 帶頭共圓致富夢
中新網寧波9月30日電(李典 徐銘懌)當第一縷陽光撥開雲(yun) 霧,依山而建的貴州省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在晨光中蘇醒,“80後”姑娘李誌彩也早早地出現在了公司生產(chan) 車間,忙著清點貨物,安排車輛和人員準備發貨。
李誌彩是當地龍發服飾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從(cong) 在外打工到開設養(yang) 殖場,再到創辦服飾公司,在浙江寧波寧海對口幫扶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她不僅(jin) 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更帶動了500餘(yu) 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李誌彩告訴記者,她從(cong) 小就知道家裏窮,很早便開始了打工的日子。在貴陽養(yang) 雞場打零工的她認識了丈夫徐海龍,兩(liang) 人便辦起了養(yang) 殖廠。
得益於(yu) 國家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的優(you) 惠政策,李誌彩多次到寧波參加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寧海縣和晴隆縣還牽線搭橋將李誌彩的貴州土雞入駐進寧波三家實體(ti) 店和一些微信群。2020春節前夕,寧海通過春節年貨展銷會(hui) ——消費扶貧農(nong) 特產(chan) 品展示展銷活動幫助李誌彩的養(yang) 殖場銷售1000隻雞,合計15萬(wan) 元。
自己脫貧了,李誌彩還想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寧海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每年都會(hui) 從(cong) 她那收購10多萬(wan) 隻雛雞,發放給貧困戶養(yang) 殖,等雛雞長大後再由她負責回收銷售,賣的錢全部給貧困戶。
“大家這麽(me) 幫忙,我也得使勁帶著老鄉(xiang) 們(men) 脫貧。”李誌彩說,為(wei) 了帶動更多老鄉(xiang) 就業(ye) ,她又成立了龍發服飾有限公司。
2018年春節一過,龍發服飾扶貧車間便建了起來。這時寧波送來了及時雨,以龍發服飾有限公司為(wei) 實施主體(ti) ,在小鎮三寶彝族鄉(xiang) 產(chan) 業(ye) 園裏建立甬黔共建小微企業(ye) 創業(ye) 孵化基地,投入800萬(wan) 元用於(yu) 廠房裝修和製衣設備的采購更新,還幫助牽線結對寧波北侖(lun) 申洲集團,接納20名以上創業(ye) 基地員工來寧波學習(xi) 專(zhuan) 業(ye) 技術和管理培訓。
廠房、設備、技術有了,但創業(ye) 初期仍舊困難。於(yu) 是,寧海開展了訂單式定向幫扶,給李誌彩送來4.6萬(wan) 套工作服訂單。2019年,寧波市又投入對口幫扶資金450萬(wan) 元,委托龍發服飾有限公司加工3萬(wan) 套校服,免費發放給晴隆的貧困學校及貧困學生。
有了寧海的幫扶,李誌彩也積極搶抓機遇,打開本地市場,把車間越做越大。除了在黔西南州跑訂單,她幾乎每個(ge) 月都會(hui) 到寧波對接市場拓寬銷路。
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luan) 了這裏的一切。2月24日,龍發服飾有限公司得以複工。在晴隆的寧海掛職幹部陳康送來了5000個(ge) 口罩和10餘(yu) 把體(ti) 溫槍,使得廠房再次運轉起來。寧海縣扶貧幹部還和晴隆前方幫扶工作組聯係,專(zhuan) 門成立扶貧車間複工專(zhuan) 班。
2月底,李誌彩接到了複工後的第一個(ge) 訂單:千裏之外的寧海訂下2.7萬(wan) 套工作服。“今年各行各業(ye) 都難,但我能感覺到,大家都在想辦法幫我。”李誌彩說,今年,寧海團縣委和寧海縣直機關(guan) 工委向她定了4000件誌願者工作服。
“訂單跑來了,質量一定要保證。”一台電腦、幾張桌子、一間不到20平方的小小工作區內(nei) ,李誌彩仔細盯著每一道生產(chan) 程序,嚴(yan) 把質量。“如果沒有其他事情,我會(hui) 在車間裏麵邊學習(xi) 邊了解,他們(men) 每做一道工序我都會(hui) 檢查。”
扶貧車間裏,19歲的員工羅績一直讓李誌彩牽掛著。羅績很小的時候,父親(qin) 去世,家中留下母親(qin) 和羅績四姐妹。羅績在車間的工作是操作縫紉專(zhuan) 機,月薪達到4000多元。“別看她年紀小,做事很認真負責,我對她的工作非常放心。”李誌彩說。
此外,李誌彩還讓貧困大學生進入車間勤工儉(jian) 學。18歲的蔡開舟是晴隆縣花貢鎮新寨村搬遷過來的移民戶,今年考上了大學,由於(yu) 家裏貧窮交不起學費,經老師介紹來到扶貧車間,幹起了剪鉗頭的活。“這裏氛圍很好,李總也很幫助我。”蔡開舟說。
如今,龍發服飾有限公司擁有廠房麵積2025平方米,員工85名,2019年年銷售額超千萬(wan) ,累計帶動500餘(yu) 人脫貧。
談及未來,李誌彩給自己定了一個(ge) 小目標:到2021年,扶貧車間年產(chan) 服裝達260萬(wan) 餘(yu) 套,銷售收入4000萬(wan) 元以上。“這樣,一線工人平均月收入可以達到4000元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