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富硒小米助脫貧 打造富民產業鏈

董若義 王蕾 發布時間:2020-10-26 15:55: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我們(men) 的富硒小米豐(feng) 收了。”近日,從(cong) 山東(dong) 省濟南市曆城區老樹峪村傳(chuan) 來喜訊,今年村裏收獲了2.6萬(wan) 斤富硒小米,目前已全部售罄,累計收入44.2萬(wan) 元。

  老樹峪村是曆城區彩石街道的一個(ge) 行政村,民風淳樸、鄉(xiang) 土文化濃厚,峽穀小溪環繞,村民依山而居,自然環境優(you) 美。在這樣一個(ge) 掩映在青山綠水中的小村莊裏,老人們(men) 守著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辛勤耕作收獲的農(nong) 作物,幾乎是全村唯一的收入來源。如今,因為(wei) 融入生態理念,這裏的農(nong) 作物被盤活了,曾經貧困的小山村,也被盤活了。

  打造“老樹峪小米”生態品牌,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4年前,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曆城分局監察大隊副大隊長趙洪亮赴老樹峪村履職第一書(shu) 記。那時,老樹峪村還沒摘下貧困的帽子。全村總人口118戶35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達到59戶201人。

  為(wei) 了改變現狀,趙洪亮請來土壤專(zhuan) 家,研究既適合老樹峪村土壤、又有經濟效益的作物。今年80歲的山東(dong) 省地質科學院土壤專(zhuan) 家張洪安現場勘測後,認為(wei) 該村的土壤條件、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種植富硒小米。

  按照這個(ge) 思路,趙洪亮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曆城分局的協調支持下,采取“富硒小米助脫貧,打造富民產(chan) 業(ye) 路”等工作模式,帶領村民營造“那山那人那穀子”的鄉(xiang) 愁味道,努力脫貧攻堅,取得較好成效。

  據了解,富硒小米除了兼具小米對人體(ti) 的效用外,還富含豐(feng) 富的硒元素。作為(wei) 對人體(ti) 健康大有裨益的一種營養(yang) 素,硒被國內(nei) 外醫藥界和營養(yang) 學界尊稱為(wei) “生命的火種”,享有“長壽元素”“天然解毒劑”等美譽。

  趙洪亮聚焦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與(yu) 地域優(you) 勢,精準發力,瞄準短板、聚焦難點,經過多次實地走訪,邀請濟南老夥(huo) 計生物肥業(ye) 有限公司、農(nong) 科院等技術專(zhuan) 家前往本村,多次分析勘測土壤成分,進行專(zhuan) 家論證、風險評估等,注冊(ce) 了“老樹峪小米”特色品牌。

  在種植過程中,趙洪亮紮根田間地頭,經常與(yu) 村民去田裏查看長勢,樣品采集、送檢、包裝等事項均親(qin) 力親(qin) 為(wei) 。

  今年,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曆城分局黨(dang) 組織、彩石街道黨(dang) 工委、社會(hui) 愛心人士等共同努力下,今年收獲的2.6萬(wan) 斤富硒小米上市後很快售罄,累計收入44.2萬(wan) 元。

  據了解,老樹峪小米種植過程中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農(nong) 藥、化肥和添加劑,同時日照時間長、營養(yang) 豐(feng) 富,晝夜溫差大、鎖住營養(yang) ,小米具備色黃形勻、軟綿微糯、湯粘味香、米油醇厚等特點,其溫潤的種植理念及無汙染的生態環境,孕育造就了其卓越的優(you) 良品質。在成熟收獲期,完全依靠人力鐮刀收割,再經過人工分揀、去石、去殼、篩選,用傳(chuan) 統的加工方法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小米原生態的味道。

  下一步,老樹峪村將繼續規範推廣穀物種植,鼓勵農(nong) 戶種植有機富硒小米,著力打造以種植、收購、加工、貯藏、銷售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鏈條,吸引更多農(nong) 戶參與(yu) 其中,為(wei) 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生產(chan) 路連起致富路,為(wei) “產(chan) 業(ye) 致富”掃清障礙

  在抓好富硒小米種植的同時,趙洪亮還積極統籌抓好生產(chan) 路修建工作。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路是群眾(zhong)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生活和運輸的重要保障,是鏈接農(nong) 村增收致富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血脈”。老樹峪村年輕人外出打工,留村的主要為(wei) 老弱人群,人居山崗下,田在山崗上,彎曲細窄的泥土路拉開了村民與(yu) 農(nong) 田的距離。

  為(wei) 改變這一現狀,促進農(nong) 民增收,今年以來,老樹峪村對上積極爭(zheng) 取扶貧項目資金150萬(wan) 元,修建生產(chan) 路1500米。

  趙洪亮堅持現場辦公指揮,率先垂範,通過召開施工方與(yu) 村民座談會(hui) 議,協商、製定修建方案。每天深入項目現場,監督工程建設,堅持高標杆定位、高標準落實,嚴(yan) 把工程質量關(guan) ,及時協調解決(jue) 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推進工程項目實施,為(wei) 扶貧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據悉,這條生產(chan) 路工程自今年8月30日啟動,於(yu) 9月30日完工交付並投入使用,改變了以往“上山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農(nong) 耕交通運輸及生產(chan) 的效率,為(wei) 下一步“土地流轉”“產(chan) 業(ye) 致富”掃清障礙。

  同時,趙洪亮還注重通過扶貧扶誌等方式,不斷增強貧困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動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zhong) 加入到富硒小米種植、黑驢養(yang) 殖等產(chan) 業(ye) 脫貧的隊伍中,實現了由“等待輸血”到“主動造血”的轉變,突出特色,做細、做實、做活產(chan) 業(ye) 扶貧“大文章”,從(cong) 根本上拔掉窮根,鞏固脫貧成果。

  義(yi) 診慰問暖人心,曆城分局當好堅強後盾

  為(wei) 進一步鞏固扶貧工作實效,更好地履行幫包主體(ti) 責任,在第7個(ge) 國家扶貧日來臨(lin) 之際,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曆城分局副局長程善平帶領黨(dang) 總支代表,來到趙洪亮所在的彩石街道老樹峪村開展係列扶貧慰問活動。

  曆城分局誌願者們(men) 先後走訪了困難黨(dang) 員和貧困戶,為(wei) 他們(men) 送去米、麵、食用油等慰問品,讓他們(men) 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關(guan) 愛和溫暖。同時,詳細了解他們(men) 的家庭生活狀況、生產(chan) 就業(ye) 情況、經濟收入來源等,鼓勵他們(men) 在黨(dang) 的政策支持、幫扶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將脫貧成果保持下去。

  此外,曆城分局還聯合濟南市高新技術建總醫院,為(wei) 老樹峪村腿腳不便、身患疾病的留守村民義(yi) 診。義(yi) 診活動把健康生活、科學保健和防病治病知識傳(chuan) 授給現場群眾(zhong) ,增強了困難群眾(zhong) 自我保健意識,讓群眾(zhong) 對自己的病情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受到老樹峪群眾(zhong) 的一致好評。

  在活動間隙,曆城區網格化環境教育誌願者還積極走村入戶,發放農(nong) 村環保宣傳(chuan) 手冊(ce) 、掃黑除惡宣傳(chuan) 單,並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nong) 村環境安全等知識進行宣傳(chuan) ,鼓勵村民爭(zheng) 做保護環境的倡導者、實踐者和誌願者,共同為(wei) 改善農(nong) 村生態環境盡一份力量。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