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如何持續深化
“放管服”改革如何持續深化
近年來,“放管服”三管齊下、互為(wei) 支撐,成效令人矚目,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要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政府職能持續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和服務,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
改革成效如何?
企業(ye) 開辦不到5個(ge) 工作日就能辦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超過120個(ge) 工作日
“由於(yu) 工作經常變動,每次都需要辦養(yang) 老保險關(guan) 係轉移接續,每次都非常麻煩,耗時耗力。”“我和女朋友都在新疆工作,但兩(liang) 人的戶口分別在河北和陝西,想領證結婚,就必須跑回老家。”
不久前,中國政府網開設“異地辦事還有哪些煩心事”欄目,不少網友紛紛上線反映問題。如今,這些群眾(zhong) 的煩心事有望得到解決(jue) 。
日前,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40項全國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
9月30日,國辦政府職能轉變辦公室有關(guan) 負責同誌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介紹,這140項高頻的“跨省通辦”事項是從(cong) 6.3萬(wan) 餘(yu) 條網絡投票、留言基礎上,經過匯總、梳理,合並同類項以後梳理出來的。
讓異地辦事更方便,是“放管服”改革的一個(ge) 剪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著力推進職能轉變,從(cong) “簡政放權”入手,進而推動“放管結合”和“優(you) 化服務”,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齊下、互為(wei) 支撐的改革局麵,成效令人矚目。
“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長期存在的重審批、輕監管、弱服務問題得到明顯改觀。”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敬波說,各類行政審批大幅壓縮,中央層麵核準的企業(ye) 投資項目壓減90%,非行政許可審批退出曆史舞台,市場準入負麵清單管理製度全麵實施。
前些年,浙江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很快,這項改革在全國推廣。目前,政務服務基本實現“一站式”和“網上辦理”。企業(ye) 開辦原來耗時費力,現在不到5個(ge) 工作日就能辦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以前用時一兩(liang) 年甚至幾年,如今不超過120個(ge) 工作日。
“‘放管服’改革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ti) 活力,顯著標誌就是市場主體(ti) 數量大幅增加。”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xing) 說,2012年我國各類市場主體(ti) 不到6000萬(wan) 戶,到去年底數量翻了1倍多、達到1.2億(yi) 戶。
疫情防控中,“放管服”改革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以網絡購物、快遞配送等為(wei) 代表的新業(ye) 態,為(wei) 社區群眾(zhong) 送去了生活必需品。遠程辦公、線上教育等新模式,為(wei) 許多人居家工作和學習(xi) 提供了支撐。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wei) 疫情精準防控、高效處置創造了條件。“無接觸”“不見麵”等政務服務,有效維護了生產(chan) 生活基本運行秩序、促進了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
短板和薄弱環節在哪?
各種限製多、門檻高、審批繁,束縛了創業(ye) 創新手腳
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hui) 議指出,“放管服”改革雖然取得很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營商環境與(yu) 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進一步發展仍有不小潛力。
“今年,一些銀行推出線上信貸服務,加大對小微企業(ye) 支持力度,很多市場主體(ti) 不見麵就能申請到貸款。這種模式快捷便利,綜合融資成本也有所下降,但還是希望貸款額度大一些、期限長一些、受惠麵廣一些。”全國工商聯常委薑明說。
“在就業(ye) 政策方麵,應該破除影響就業(ye) 特別是新就業(ye) 形態的各種不合理限製。”華東(dong) 政法大學副教授虞潯說,今年就業(ye) 壓力很大,穩就業(ye) 是“六穩”“六保”的首要任務。我國各類靈活就業(ye) 有2億(yi) 人左右,成為(wei) 吸納就業(ye) 的“蓄水池”,但部分行業(ye) 還有不少限製,一些政策規定與(yu) 靈活就業(ye) 方式不匹配、不銜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采取了不少臨(lin) 時性的審批措施,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應該對這些臨(lin) 時性審批措施重新評估,該取消的要及時清理取消,防止將一些臨(lin) 時性審批長期化。”陝西省律師協會(hui) 副會(hui) 長方燕建議。
記者從(cong) 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hui) 議獲悉,現在市場主體(ti) 反映比較突出的還是各種限製多、門檻高、審批繁,束縛了創業(ye) 創新手腳。在一些領域,針對一個(ge) 事項往往存在多個(ge) 審批甚至是重複審批。不僅(jin) 行業(ye) 部門要批,綜合部門也要批;不僅(jin) 有行政許可,還有公告備案、計劃目錄、布局限製、認證檢測等管理措施;有的審批標準還相互打架,讓企業(ye) 無所適從(cong) 。在一些地方、一些行業(ye) ,市場主體(ti) 購置大型專(zhuan) 用設備、選擇經營網點位置等,這些本應由市場主體(ti) 自主決(jue) 策的事項,卻需要有關(guan) 部門審批。
越來越多的審批監管事項下放到地方,但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人員和技術力量卻沒有同步下沉。基層政府存在接不住、管不好的現象。
“仍有一些審批可以由事前審批轉為(wei) 事中事後監管。”黃茂興(xing) 說,比如,現在仍有近300類產(chan) 品要辦理生產(chan) 許可,130多類產(chan) 品要辦理強製性認證,哪怕隻是對產(chan) 品外觀或不重要參數作調整都要重新辦理許可或認證。這樣的審批看似為(wei) 了嚴(yan) 格管理,但實際效果有限,存在有關(guan) 部門疏於(yu) 監管的情況。
深化改革如何發力?
從(cong) “嚴(yan) 進寬管”向“寬進嚴(yan) 管”轉變,使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當前我國發展麵臨(lin) 前所未有挑戰。黨(dang) 中央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和發展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鍵之舉(ju) 。
“要想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必須並重實施好宏觀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二者互補互促、相得益彰,既助企紓困又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黃茂興(xing) 說。
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重複審批、“一批了之”、隻要權力不負責任等現象,薑明建議,對多部門重複審批進行清理,能整合的整合,該取消的取消,明確“誰審批誰負責”。應該對現有各層級的審批、各種具有審批性質的管理措施,進行係統梳理並形成清單,分類推進行政審批製度改革。
9月4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唐軍(jun) 介紹,目前,“證照分離”改革已在18個(ge) 自貿試驗區開展全覆蓋試點。市場監管總局將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區域和事項全覆蓋,從(cong) 原來的18個(ge) 自貿區試點擴大到全國,將自貿區的改革成果複製推廣。
對此,山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副教授尹傳(chuan) 政建議,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在生產(chan) 許可、項目投資審批、證明事項等領域,廣泛推行承諾製,實現政府定標準、企業(ye) 或個(ge) 人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嚴(yan) 懲戒。
直播帶貨、共享經濟、手機約車……近年來,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當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跨界經營、線上線下融合等特點更加明顯,傳(chuan) 統監管辦法很難適應其發展需要,必須繼續創新包容審慎監管。”虞潯說,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要多一些柔性監管,有的領域要發揮智慧監管優(you) 勢,對一些看不準、可能存在風險的,可以劃定可控範圍,探索試點經驗再推廣。
簡政不可減責,放權不是放任。政府部門放權越多,監管責任越重、要求越高。
“政府部門特別是基層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中事後監管上,對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要及時跟進監管,真正實現從(cong) ‘嚴(yan) 進寬管’向‘寬進嚴(yan) 管’轉變。”王敬波說,同時,應提高監管執法規範性和透明度,減少人為(wei) 幹預,壓縮自由裁量空間,使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放管服’改革不可避免會(hui) 涉及現行法律法規的修改,政府部門應該主動與(yu) 立法及司法機構溝通協調,及時推動相關(guan) 法律法規調整和授權工作。為(wei) 鞏固已有改革成果,應將行之有效並可長期堅持的做法逐步上升為(wei) 製度規範,以法治手段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環境,保障各項改革依法有序推進。”方燕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